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正文卷 第一百九十五章 他《东方都市报》是干什么吃的

  浦江市的火车站。  刚出站的江山,直接提着行李就找到了南京路上的百花照相馆。  论全市的冲印技术,谁都比不上这一家。  “我听懂你的意思了,”  照相馆的师傅,反复看着手里的照片和底片:  “原则上应该可以操作,我们橱窗里就有这样的艺术照。”  江山早已经看过:“我就是看见你们的橱窗展示才找来的,这些照片什么时候能做好?”  “后天吧,”师傅把江山的要求记了下来:“后天上午准能做好。”  “好的,那我到时候来取。”  落实好《九色鹿》的宣传照后,江山才提着行李向家里赶去。  刚走进51号的院门,就看见了三、四辆相互追逐的儿童三轮车。  “小包子,”江山冲着最小的一个喊了一句。  正骑在一辆天蓝色小车上的江小白,立刻停下了小胖腿。  “三叔,”  回头看见三叔的江小白,马上丢下三轮车跑了过来。  隐隐约约间,江山竟在孩子的呼唤中听出些委屈。  “让三叔好好抱抱小白,”  江山抱着小白,结结实实亲了好几口:“有没有想三叔啊?”  “想了好几下,”江小白用力点头:“我天天都在写字,可你还是不回来。”  “写字?”江山没听懂:“写什么字?”  “小姑说,我和小鱼只要好好写字,伱就能早点回来了。”  “刀把?”江山感觉错过了什么:“我们家小胖子还会写字?”  “嗯,”一说到这个,江小白开心的点了点头。  “你能认识几个字啊?”  小白伸出了小胖手,一个一个掰着数:“上、下,还有一、二、三,多吧?”  江山揉了揉包子脸:“乖乖,认识这么多字了,都快赶上你如画阿姨了。”  忽然,  “如画阿姨好。”  江小白把脑袋搁在三叔的肩膀上,对着院门糯糯的喊了一句。  “小白乖。”  应如画的声音,在江山身后响起。  “三叔,”还有江小鱼的声音:“你回来了三叔。”  江山抱着小白,一点一点转过身。  刚走进小院的应如画,正牵着江小鱼,笑眼弯弯的看着自己。  “小哥,”如画随着江川的叫法:“你刚回来啊?”  “可不是嘛,”江山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尴尬:“这不,行李还在地上搁着呢。”  “我帮你提回去吧!”  “不用,”江山赶紧摆手:“重的很,放着我自己来。”  应如画伸出的手停在了半空:“好吧。”  说完,看了眼自己停在半空的手,唆的一下收回去背在了身后。  江山走上前摸了摸小鱼的脑袋,顺便提了提大侄女背在肩上的小书包。  很好,轻飘飘的,根本没什么分量。  “小鱼,跟三叔好好说说,学校里好玩吗?”  江山提起地上的行李包,牵着江小鱼的小手向后院走去!  直到进了家门,江山才知道小白口中的写字,指的是什么!  原来在9月份开学后。  已经上小学的江小鱼,只要放学一进门,就必须领着小白一块识字练字。  内容倒也不难,就是小姐姐当天学校里学的生字。  不过对于四岁的江小白来说,还是有些超纲的。  但江川不管这些,拿着本田字格叽叽喳喳吩咐了半天。  “去吧,姐姐多领着弟弟读几遍。”  小鱼和小白:“噢!”  委屈巴巴的点点头后,磨磨唧唧走进了小屋。  “这都是为了你们好,”江川不忘补充两句:“小鱼,练完字再写作业!”  屋里的两个小家伙一块答应了一声。  弟弟的声音明显高过姐姐。  “刀把,你是不是担心他俩赴了你和如画的后尘啊?”  坐在堂屋的江山,点上了一支烟。  江川没说话,白了小哥一眼。  “还真给你猜着了,”江妈替老三收拾行李:“小鱼儿上个学,看把她小姑给紧张的。天天唠唠叨叨的没完没了!”  江川,的确不想让两个小侄子成为落后分子:“刚开始他们可高兴了,这才几天功夫,就委屈上了。”  “别逼得太紧了,”江山看着小妹:“这俩是老实孩子,得活泼一点。”  “噢,”江川仔细想了想:“我晓得了。”  “我就奇怪了,”江山看了看屋里的两个大姑娘:“你俩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复读班不应该抓的更紧吗?”  “今天是星期三,”如画笑得老开心了:“老师们要开会学习,全校都放的早。”  江山点了点头,这点倒是和后世没区别。  星期三依然是学生们的最爱。  到了晚上,二哥江河推着一辆自行车回来了。  进门一见江山,什么话都没说就拍了一支信封在桌上。  “这是什么?”江山看了一眼:“二哥,这么些天没见,连个招呼都不跟你弟打一下?”  啪,江河拍了老三一下:“行了吧?”  “我……”江山呵笑了一下:“算了算了,这信封是给我的?”  一边说,一边打开了封口。  “幸福可乐厂送上门来的,”老二给自己倒了杯水:“说是和你说好的。”  在江山出发去敦煌之前,就已经把“真由美喝可乐”的照片寄回了报社。  很快,《东方都市报》上就刊登出了颐和园里真由美等四位日-本女演员,人手一瓶幸福可乐的照片。  不仅如此,与这四美站在一块的,还有笑得贼灿烂的刘小庆同志。  此条新闻配图两张,文字的篇幅倒不长。  但,在文章末尾却显示出了一行小字:此新闻为独家连续采访,详情请见明日后续报导。  江山将拍摄的照片,分别编辑为三篇报导,分上、中、下三天刊登!  越往后,照片里的演员人数越多。  这种连续配图的明星报导,看得老百姓都兴奋起来了。  一时间,全魔都的人民也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原来,日-本的女演员也爱喝咱们国家的汽水。  而紧挨在新闻旁边的“幸福可乐”广告,也同样被广大人民看在了眼里。  “前些天,你们报社的发行量大涨,”江河现在也挺关心这些事:  “老大说除了真由美,很大程度都和《射雕英雄传》有关。”  “那是肯定的,明星虽然重要,但更香,特别是武侠。”  信封里装着厚厚一大叠钱。  江山面无表情的数了数:“正好5百块。”  “可乐厂的广告费吧?”江河早猜到了。  “之前说好的,我帮他们拍下真由美的照片,算其中一个广告策划。”  “这么说的话,幸福可乐算是占了大便宜了!”  “呦,”江山笑了:“二哥现在也晓得广告的价值了。”  江河看了看老三:“天天和你待在一起,能不明白吗?”  “倒也是。”  “还有件事,”江河想了想,觉得还是得和老三说说。  “什么事?”看着二哥脸上纠结的表情,江山感觉特奇怪。  “前阵子……浦江日报的编辑来找过李叔,”江河回忆道:“之后又来了一次。”  “浦江日报?他们来找李叔干嘛,翻译稿件?”  这是江山唯一能想到的理由。  “没问,但前两天李叔莫名其妙对我说了一句话。”  “什么?”  “告诉老三,”江河学着李若诚的嗓音:“我是不会和其它报社有合作的。”  “就这句?”  “嗯!”  江山掐灭了手里的烟,站了起来。  拿上桌上的一盒敦煌大月饼后,指着剩下的对老二说道:“尝尝吧,敦煌的特产。”  快走几步来到了李若诚的窗前:“李叔,我江老三回来了。”  李若诚和老伴同时走进了书房。  一见到窗外的江山,全都展开了笑脸。  李怀英仔细看了看:“老三瘦了,还黑了!”  “哪瘦了?”李若诚没瞧出来:“我怎么看着还胖了不少呢!”  “瞎说!”李怀英白了眼老伴。  江山也没管自己胖了还是瘦了,直接将月饼从窗户递了进去:  “李姨,这是我给您带的枣泥大月饼,可千万收好了!”  “这么大呀,”李怀英打开盒子看了一眼:“一块抵得上咱们浦江四快了。”  “所以让您收好喽!”  “放心,我保管你李叔连块渣都见不着。”  “好嘞!”  “好个屁,”李若诚走到窗前坐下:“我说老三,你是不是只会遛窗不会走门啊!”  江山甩了甩手里的火柴:“外面空气好,烟散得快些。”  “啧啧,”李若诚知道老三是为了他好:“你说你这带的是什么土特产,还不许我吃,就没其它好玩意了?”  “我是真想给您带点别的,”江山依在窗边:  “您猜怎么着,敦煌那地方闹水灾了,要什么没什么,当地老百姓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老人听了叹了口气,但转念一想:“你去敦煌了?”  “我二哥没告诉你?”  “他一闷葫芦能告诉我什么!”  江山笑了:“不过,刚刚我倒听他说了件事。”  “什么事?”  “浦江日报的人,来找你了?”  “老三啊,你放心,李叔我绝不会和其它报社合作的,尤其是这个,”  李若诚拍了拍桌子:“浦江日报!”  “嘿,我还不知道什么事呢,就让我放心。”  “其实也没什么事,”屋里的李怀英笑了笑:“浦江日报想刊登《飘》的连载,给你李叔拒绝了!”  一说起这事,李怀英就想起了那天提着大包小包上门的编辑。  其它先不论,那浦江日报社的诚意还是肉眼可见的。  可惜没缘分!  别说李若诚,就是她李怀英这道关都别想过。  译作者的稿费不同于原创作家,交稿就能数字数算稿费。  翻译的,必须要等到图书出版上市发行,才能收到出版社支付的稿费。  在《飘》没有交稿发行前,是江山给了自家老伴一个每周都能结算稿费的机会。  表面上看,是老三央着李若诚替《东方都市报》翻译《纳尼亚传奇》。  其实,二老心里都清楚,这是人江山送上门的快捷稿费。  不然,他江老三自己个翻译难道不香?  最关键的是,自打李若诚被聘为《天天英语角》的专栏翻译家后。  心情跟着就越来越好了。  天天不是琢磨翻译段落里的语法,就是乐滋滋的看着江山挑回来的读者来信。  一想到广大读者们对《天天英语角》的喜爱,李若诚每天都精气神十足的!  “就为了这事?”江山确认道。  “就这事啊,之后又找过来一次,我直接就告诉他们,”李怀英继续道:  “来多少趟都没用,我们家老头是不会答应的。”  看着眼前的两位老人,江山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  他知道,两位老人宁愿不要稿费,也不同意对方刊登《飘》的请求。  完全是因为向着他们的《东方都市报》。  “李叔,他们有没有提稿费的事?”江山快速问道。  “稿费?”李若诚没想到他会这样问:“好像提了吧!”  说完,他看了看身旁的老伴。  当时的李若诚,只顾着皱眉摆手,连对方究竟说了些什么,都懒得听。  “提了,第二次来的时候还加了,”李怀英回忆了一下:“说是会和作家一个档位。”  1980年之前,稿费仍维持之前的算法。  作家每千字8至15元,译作家每千字5至10元。  这个标准从1958年之后就没动过。  58年之前倒高得很,但组织上觉得稿费太高,会影响文学界的不良风气。  听着好像有点道理。  只可惜,最终受伤害的还是那些挣扎在中低层的文学工作者。  “按原创作家的稿费算?”江山直接道:“那干嘛不答应他们。”  “嗯?”李若诚直接愣住了:“答应他们?老三,他们可是《浦江日报》的人。”  “那又怎样?”江山认为:  “如果说《东方都市报》要刊登《飘》的,您自然不用答应他们,可是我们现在没要啊,这笔稿费干嘛不赚?”  “这……?”  李若诚和老伴互看了一眼:“这不会影响《东方都市报》的销量?”  “怎么会呢,”江山对自家报社的连载,还是很有信心的:  “再说,这《飘》的确是部好作品,应该让更多的群众看见。”  “这点倒不假。”  李若诚缓缓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花费心血翻译出来的,他当然希望有更多的读者看见。  第二天,浦江日报社。  副刊部的吴主播将一份当天的《东方都市报》放在了魏远行的办公桌上。  “怎么样?”魏远行当即翻开了报纸:“杨铁心和郭孝天冲出去了吗?”  “唉,”吴主播摇了摇头:“郭大哥去了。”  “死了?”  看上去洋洋洒洒的一方豆腐块,很快就被魏远行看到了最后一个字:  “又没了,他东方都市报是干什么吃的,就不能痛快点,天天搞得像挤牙膏一样!”  “总编,”吴主编提醒道:  “咱们报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虽然也挺受欢迎的,但比起这《射雕英雄传》可差的远了。”  “嗯,”魏远行沉下了脸色。  几息后,忽然高声说道:“走,今天我亲自去那老头家一趟。”  “还去?”  “既然《飘》现在是卖得最好的,就值得我三顾茅庐。”  就在魏远行领着吴编辑赶向茅庐的时候。  浦江市所有的报亭都在上演着争抢《东方都市报》的疯狂剧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