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该来的还是来了
“擎云02,你负责观察攻击效果。”指挥中心给两架飞机的任务是不同的。 “擎云01/02明白!” 此时的02号机,只恨自己还没有完成训练,按规定不能发起攻击,他的油还很多。 两架战机放慢了速度,甚至拐起大弯来,每次冲刺的结果,就是自己离U-2的水平距离近了一大截,必须再次拉远距离,才能发起下一次的攻击。 此时的U-2里,方少校几乎可以肯定,对面拿自己没办法了,否则不论怎么算,自己进来的时间和位置,早都够周边的机场飞机蜂拥而至,将自己淹没了。 这个判断,让方少校的心情放松起来,甚至在驾驶舱里吹起了口哨。 他们执行任务的时候,心理压力是极重的,不停啸叫的雷达告警器,除了前方之外一无所知的对方战机位置,不知何时会掉到头上的炮弹,现在就更恐怖了,不知何时会在身边轰然爆炸的导弹。 P-2V的眼看着被攻击和自己飞机的突然被打击,哪一个更惨,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每一次任务,都让他们像闯了一次鬼门关一样,回去得歇好久。 好在U-2的弹射座椅好像很不错,至少上次那一架的同僚,是成功活下来了,不像P-2V那样,一个活的都没有,听说对面帮忙收尸,都是用化肥袋子装的,老惨了。 放松心情的他,并不知道在后方,擎云编队已经再次达到了18000米的攻击阵位。 “洞两,我即将发起攻击,攻击结果评估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攻击结果如何,01估计是看不到了,他这次攻击完成,就得马上驾机脱离。 “洞两明白!” 这时,前方的擎云01做出了一个让擎云02不解的动作,他抛掉了一枚导弹。 “洞幺洞幺,你的左边导弹掉了!”不知道为何的擎云02,连忙向01通报。 01的回答并不惊慌:“我主动抛掉的,这样能更轻一点,阻力更小一点。” 说完,擎云01为剩下的一枚导弹接电,并直接打开了冷却开关。 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两件事:让战机更轻一点、让等一会发起攻击的准备动作更少一点。 再次打开了加力,战机尾部火光一闪,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向着前方冲刺而去。 在轰鸣的发动机声中,擎云01的高度开始极速上升 “18200” “18400” …… “19000” 战-6的爬升率是200米每秒,爬完这1000米,只不过过去了几秒钟。 而在这几秒钟里,擎云01的飞行员已经完成了打开机上那个可怜的小雷达的一系列动作。 别看雷达小,可是它用起来还麻烦,该完成的动作依然是一个都不能少,老毛子的雷达用起来是挺繁琐的。 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动作非常快,极为娴熟,和地空导弹部队战友几秒内完成从雷达开机到发射导弹一系列动作相比,他的速度也不遑多让。 他打开雷达,是要让雷达和红外空空弹交联,让雷达去控制红外空空弹的搜索和锁定。 他自己得专心驾驶飞机,消除左右导弹挂载不同带来的微妙气动差别,并判断发射时机,没法再分心了。 几乎同时,U-2驾驶舱里,后向雷达告警器啸叫声大作,灯光连闪。 早就打开了自动驾驶和自动侦察模式,显得有些无所事事的方少校头皮一下子就炸了。 “糟了!被跟上了!” 方少校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跟上了自己,但是从雷达告警器的啸叫声越发急促来判断,这是一个高速物体,发射着雷达波,在向自己高速接近! 多普勒效应让雷达信号频率发生了漂移,花旗佬的雷达告警器就是好,能把这个都判断出来。 然而此时的方少校,已经没心思去赞叹这个事情了,他只知道自己有危险了。 发射雷达波,还在高速移动,根据现有情报来看,只有一种可能,一架战斗机在追逐自己。 能飞这么快的,除了飞机就是导弹,而同时能发射电磁波的,除了飞机没别的了,现在对方所有的防空导弹,都不能主动发射电磁波。 说起来话长,实际上时间很短,几乎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同样是训练有素的方少校,就完成了上述判断。 这个判断让他的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些。 是飞机就好!对面的飞机,飞不到这个高度的,而米格-19那17500米的实用升限,离自己的高度还有7000米呢。 上次被击落的同僚,应该是按照当时的任务要求,飞行在21000米左右的高度,这个高度差,被对岸的导弹给弥补了,所以被打了下来。 要是响起的是S-75的雷达信号,那才是真的吓死人,飞机嘛,安啦安啦。 方少校有自己的判断,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只是有些东西,他不知道啊。 战-6不是米格-19,哪怕这架用的不是最好的LYP-6,但实用升限和发动机功率都要大一些。 而我们的飞行员采用的战法,也不是他预想中四平八稳用导弹往上够的战法。 虽然安心,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方少校还是操纵着飞机,向上爬升。 这就是擎云01要在跃升过程中才打开雷达的原因,敌人非常警觉和狡猾,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向更高的空中,那样就彻底够不着了。 那个高度虽然U-2呆不久,但是用来逃命却是足够了。 只能压缩他们逃跑的时间,相对战-6那200米每秒左右的爬升率,U-2的爬升率就显得不够用了,只要时间够短,它爬不了多高! 它虽然爬得高,但是它爬得慢啊!这就是机会。 此时的擎云01里,飞行员并不知道敌人在爬高,战-6的雷达极为简陋,只能大致判断目标的高度是比自己高还是低,只要比自己高的,在它看来都一样。 而我们的飞行员此时也不关心敌人是否爬高,总之就是这一锤子买卖了。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这次发起攻击的位置很好,根据指挥中心通报的敌机高度,以及雷达上面敌机的大致距离判断,自己正在接近雷电-1那仅有的理论发射窗口。 擎云01的飞行员紧紧的盯着雷达显示屏和红外空空弹的锁定指示灯,还有自己的高度表。 快了,快了! 再高一点,再高一点! “20400” 飞机早就离开了实用升限,甚至已经超过了最大升限。 实用升限还能略微爬高,最大升限就是理论上能平飞的最大高度。 但是擎云01是把自己抛出去的,它的高度能比最大升限更高,只是后果也会严重一些。 “20800” 再高一点!再高一点! 擎云01的飞行员同志紧盯着几个最重要的仪表,已经顾不上别的了。 要是直接撞能把敌机撞下来,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撞上去! 此时的红外空空导弹锁定指示灯早已亮起,导弹并不知道自己需要打很高的目标,它可能飞不到,它只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还有红外信号的强度,自己已经锁定住那个目标了。 但是飞行员知道,还差那么一点点。 或者说他也不知道还差多少,只知道自己要创造概率最大的那个机会! 没有自动化火控系统,哪怕有了好的导弹,但一切还是这么原始和麻烦,稍微复杂一点的任务,都要靠飞行员判断。 此时的U-2里,已经开始缓慢爬升的飞机让方少校心里有些安定,退一万步说,24500就算你们能够得到,27000米你们总拿我没办法吧? 这个高度,可是连S-75都称之为极限的高度。 在它后下方的擎云01里,飞行员觉得应该到极限了,发动机和飞机都发出了异常的声音。 发动机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而飞机是因为空中稀薄的空气,升力和压强低过了设计条件。 “21000” 看了一眼高度表,擎云01的飞行员觉得时机到了,而且,再不发射也不行了,他按下了导弹发射钮。 擎云01机翼下火光一闪,雷电-1脱离机翼,电射而出,向着斜上方勉力爬升。 导弹离体的一瞬间,擎云01机身一阵剧烈抖动,向下掉去。 在后下方的擎云02眼里,擎云01一分为二,向上的那一点,带着火光,直扑隐约可见的敌机。 导弹飞行看起来不是太快,2.5马赫的速度,在空中显得慢腾腾的,其实是距离远造成的视觉误差。 擎云02牢记着01交代给自己的任务,紧盯着导弹的飞行。 近了! 近了! 然后看不见了,导弹的发动机燃料已经燃烧殆尽,在这个距离上,那枚小小的导弹已经看不见了。 擎云02焦急的紧盯着上方的敌机,10秒之内没有变化,那就没有打中。 时间过得很慢,终于,在敌机身上,炸开了一团火光。 “打中了!” 擎云02只来得及在电台里这么欢呼了一句,就一头扎下去,他要去寻找擎云01的踪迹,看看自己的战友情况怎么样。 当感受到飞机机体因爆炸带来的剧烈抖动时,方少校释然了,完全放松下来。 该来的还是来了,还是没跑掉,没想到这个高度也能被打下来。 活着就好,至少自己还有机会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