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梦也没有管周围这些打量的目光,跟着福寿一起,径直走向最上面属于她的位置坐下了。 孙嬷嬷立马站在赵凌梦的旁边,春水冬远等人也在赵凌梦周围站着的,赵凌梦完全没有要叫她们四人下去的想法。 福寿见福宁这个架势,也没有让她身边的四个大宫女下去,这样一来,她们两人身边伺候的人都是这么多,就没有那么奇怪了。 赵凌梦和福寿到安和殿的时候本来时辰就不早了,所以她们两才坐下来一会,就有内侍喊,“皇上皇后娘娘到。” 赵凌梦也跟随大流一起跪在地上行礼,等皇上皇后坐上了最高的位置,叫他们起来,赵凌梦才随着大流一起起来坐着了。 然后就是南乾国的程世番,程大将军向皇上呈上他们南乾国皇上的和谈书,还有当场献上一些奇珍异宝以示他们南乾的诚意。 皇上立马吩咐旁边的卓公公下去把东西收了,皇上当场打开南乾的投降书,看到里面的条件,他都气笑了。南乾国竟然想用这些死东西换他们景国兵器变硬,变锋利的秘诀。口气当真是不小。 “原来你们国主是想用这些赔偿我们景国,因为这次战争以造成的损失啊!朕准了!”皇上无耻的就这么理解了,反正就是比无耻嘛,他也是不会输的。 皇上这话一出,南乾国的众人瞬间就傻眼了,他们提前想过景国皇上看到这封和谈书的反应,也许是勃然大怒,也许是欣然应允,也许是使用拖字诀,表示延后再议。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景国的皇帝是这种瞎编的主。 看来景国现在是底气足了,看来他们不是无意间得到的什么秘方,而是得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兵器制造人才在手里,这可就麻烦了。只要这个人不死,就有可能随时有新的厉害的兵器出来。 南乾国众人心里就都知道,事情走向了最困难的一步,他们必须要走联烟这一步了。 “皇帝陛下,此次父皇派本皇子和皇妹前来,也是因为仰慕景国的气度,希望能和景国联烟以示两国的和谈结盟的情谊。” “和谈是可以和谈的,但朕并没有要下嫁爱女的意思,朕的女儿每一个都是宝贝,不可能远嫁。” 皇上这会也是底气足,毕竟他们才是战胜国,虽然这些年都在打仗,国库已经十分空虚了,但是这种时候气势是不能输的。 而且今天所有的侍卫都是配的新的兵器,那锋利反光的架势,就足以震慑这些人。没看见使团里面的有些人的眼睛都快黏在新的兵器上了。 “皇帝陛下,您也不用说得那么绝对嘛!本皇子看福宁长公主就不错,她不是要招赘婿吗?本皇子仰慕她的风采,是愿意自动入赘的。” 五皇子这么说,他是很有信心福宁会答应的。他堂堂一个皇子,给她这个二嫁的外姓公主当赘婿,于情于理她都应该同意的,而且他还自认他长得还算是一表人才。 赵凌梦本来是在旁边津津有味的看戏的,没想到宴席都还没有开,战火就烧到了她这里。 而福寿这会也看向赵凌梦,眼神还向上挑了一下,好像在说,这不就来了。 现场最高兴的莫过于容妃,还有怀淑公主了。这两人一个是因为三皇子跟赵凌梦两人结了死仇,一个就是因为羡慕嫉妒恨了。 皇上听见五皇子这么说,他是完全不在意的,福宁那个家伙可不是个好惹的性子,很是随意道:“五皇子看上福宁了啊,那朕就更加的做不了主了。福宁虽然不跟朕姓,但也是朕看着长大的。 而且她于国有大功,朕是不会勉强她的。我相信整个景国都没有人有那个脸勉强她,总不能端着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吧!” “那皇上您这么说,是不反对了?”五皇子听皇上这么说,就以为他的机会来了,心里还有松一口气的感觉,他这么一个翩翩公子,谁不喜欢呢! 要是赵凌梦能听见五皇子的心声,心里只想说,有病请吃药。 皇上转而看向赵凌梦,笑呵呵的说道:“福宁,你是怎么想的呢?” 赵凌梦看着皇上的表情,也只能无奈的在心里骂皇上一句老狐狸。但老板喊你出来工作了,她能怎么办了,只能很是从容的站起来行了个礼。 “父皇,儿臣没有看上。\" 皇上听见赵凌梦这么说,就又乐呵呵的看向五皇子,“表示这就不怪朕了,是福宁没有看上你。” 五皇子瞬间有一种巨大的侮辱围绕着他,他看向赵凌梦的眼神里面,带着前所未有的狠厉。 “福宁长公主,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本皇子自认为文韬武略,自是不差的。” “哦,本宫看不上你不是很正常吗?毕竟你长得还没有本宫前面那个好看,眼睛里面的野心盖都盖不住。本宫怕麻烦,你要是非要入赘的话。 到时候本宫就只有在边境买个庄子,把你养在里面了,反正眼不见心不烦。所以还得养远点,也就多费点钱财而已。” 赵凌梦边说边玩着她的手指,把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就差明说我可不是软柿子,离我远点。 不说五皇子,就是在场的勋贵都被赵凌梦这一番言论惊到了,不过他们心里觉得还挺解气的。 五皇子沉默了一瞬,也就只能用两国的盟约来说这件事情:“福宁长公主,你这么对我,这可关乎两国的盟约,到时候你可是不好对天下人交代吧!” “所以先说后不乱啊!本宫好不容易成了长公主,可不是为了受什么窝囊气的。而且本宫发现天花神药是多么大的功劳。 那些混吃等死的,谁好意思来指责本宫,等他们什么时候能够为景国做出些什么了,再来本宫面前嚣张吧!父皇,您觉得儿臣说的对不对?” “朕的乖女儿说的,肯定是没有错的。”皇上慈爱的看着福宁,一副好父亲的样子。在场的勋贵大臣他们只能在心里再一次感慨皇上的重情。 早知道皇上对伴读的女儿都这么好,当年他们怎么都要争上一争的。只能说想走捷径的人,永远只能看见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