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找里正
燕子接过扇子,快速扇了几下,顿时凉风把身上的热气散了些,接着慢悠悠扇了起来,真是惬意极了。 妮儿又端了杯温度正好入口的水递给娘,刚才出了那么多汗,可得喝些水。 燕子没想到女儿还给自己端来了水,满脸惊喜接过杯,仰头将里面的水一饮而尽,“我闺女真是太贴心了。” 本想自己把杯子送回去,刚想起身,被妮儿按了下后背,“娘,我来,你坐着。” 燕子看着妮儿忙前忙后,有些过意不去,明明这些都可以自己做的。 妮儿见娘有些不安,盯着自己,“不就是端杯水而已,我小时候你给我换尿布,喂饭,做的比我现在做的多多了,安心坐在这里不要想那些。” 燕子不太喜欢别人帮忙,能自己做就自己做,不过确实行动有些不便,坐下再起身已经有些困难,既然妮儿都这样说了,便欣然接受,坐定,不再胡思乱想。 看着她们三个在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还能一边干活一边唠嗑,不多时能闻到一阵阵的饭香味,肚子也咕噜咕噜叫了起来,时间刚刚好。 一家四口坐在桌旁,其乐融融吃着晚饭,商量着还要再买些什么东西。 不用担心价格的问题,之前想都不敢想。 妮儿突然回忆起师父说的话,要是真的发生了洪灾,田里的粮食肯定是颗粒无收了,连卖的粮食价格也得往上翻好几番,还是提前囤一些比较好,有备无患,不过地里的那些可怎么办。 “爹爹,我多给你拿些钱,咱们提前囤上些够咱们吃几个月的粮食,我明天去山上找个隐蔽的地方,把粮食放在那里。” 所有人都觉得奇怪,好好的为什么要屯粮食,再说了几个月之后地里的粮食就下来了,现在也并不缺吃喝,要那么多再放坏了可怎么办。 见大家都是一脸疑惑,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最近不是总下雨吗,我怕会有水灾,万一田里的粮食收不上来可怎么办,还是提前准备点比较好。” “正好咱们现在有买粮食的钱,万一真的有水灾,到时候不仅价格高还买不到。” 听到妮儿的话几人都觉得很震惊,这种事情之前从没有想到过,是该准备起来了,如果没有用到那也很好,保存得当来年可以当种子或者自己吃掉。 老三放下手中的筷子,脸色变得严肃,“明天我就去买。” 妮儿看到爹爹这个样子便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不用再多说什么。 地里也得想想办法,不能到时候什么都收不上来,不过自己的田地位置还算不错,地势稍微高一些,平时下雨也都往旁边流。 “爹,你说如果真的有水灾,地里的粮食要怎么办才好。” 老三吃的饭毕竟比妮儿吃的盐还多,“明天我就去给田里挖点排水沟,万一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也是有用的。” 果然爹爹有经验,只是光自己家这么弄了也不行,到时候家家户户没有东西吃,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自家就是一块大肥肉,肯定会遭贼,等一会儿吃完饭还是去找里正爷爷商量一下,最好是全村一起弄。 天刚刚擦黑,妮儿一家人已经吃完饭,在老三的陪同下,两人一起往里正家走去。 敲了敲门,“里正爷爷~” 听到妮儿的声音,屋子里响起由远及近的脚步声,门‘吱呀’一声打开,里正探出脑袋,连忙招手,“是老三和妮儿呀,快进来快进来。” 老三和妮儿一人搬了一个小板凳坐下。 里正把烟斗放在椅子边上磕了磕,“这么晚来是有什么事情?” 妮儿的脸色变得严肃,其他人见妮儿这样,就知道有大事,放轻呼吸声,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近日来阴雨连绵,盘金河的水位涨得很高,比往年高出许多,再下几次雨指不定就会发生水灾。” “还是要早做准备,不能让粮食颗粒无收,到时候定会饿殍遍野,除此之外也得让大家囤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里正最近正在烦忧这件事,不确定到底要不要跟村民通知,怕到时候反而让他们恐慌,现在一个小娃娃也看出来这里有问题,下定决心要赶紧把这件事通知出去。 不过这只是跟村子里的人说,上面并没有发下来指示,如果有人把这件事说出去,告诉了别的村子,大量囤粮食,抬高价格,结果并没发生灾害,责任是自己承担不起的。 里正眉头紧锁,要是上面有指示就好办了,联合几个村子的青壮年一起把该疏通的地方疏通该堵的堵上,人多确实好干活。 看了妮儿一眼,这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做人做事十分老练,脑袋瓜子又聪明,不如问问,万一能把困惑解决呢。 “爷爷有个事儿,问下你的看法,你说要不要先去跟县令大人说一声。” 妮儿有些受宠若惊,老三也有些意外,怕她给出的看法一旦被采纳,往后有什么问题,会被人扣个大帽子,“她就是个小孩子,能给出什么有用的建议,还是您老见多识广。” 里正阻止了老三,“哎~不能这么说,年纪大了都是老想法,妮儿脑子活泛,听听年轻人的想法,说不定有可借鉴之处。” 老三见阻止不了,只能默默叹了口气,且先听听妮儿怎么说吧。 妮儿心里也在打鼓,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要自己发表看法,实在是忐忑,还是先把自己摘出去好了。 “里正爷爷,都说童言无忌,且就当个笑话听。” 见里正笑眯眯点了点头才敢继续往下说,“如果真的发生水灾,我们提前告知县令,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但是我们提前提醒过,起码心里不会过意不去。” “再说要是能趁着这一次机会治理治理河道,以后发生灾难的几率会减小,何乐而不为。” “私以为可以先跟咱们村子里的人打声招呼,晚个一两天再跟县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