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功劳簿不是犯错的借口
“哈哈哈哈哈!” 面对朱元璋的反问,苏璟直接笑出了声。525txt.com “大叔,你怎么说也身居高位,嘴里竟然也能说出这般可笑之事吗?” 苏璟朝着朱元璋笑道。 可笑? 朱元璋眉头紧锁,思考了一下自己刚才所说的事情,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啊? 青州府一府之地的瘟疫,苏璟掌控全局,没有出现任何大的问题。 所有的安排都是井然有序,有条有理,这份实务能力,着实让朱元璋看重。 仅仅只是有知识,朱元璋最多恭维一下,但有实务能力,朱元璋才会放心大胆的把事情交下去。 可以说,青州府的事情,就是一个转折点。 正是因为有了青州府防治瘟疫的事情,才让朱元璋坚定要将苏璟给推出来。 有才智,能干事。 之前的刘伯温便是这样的人物。 “苏璟,你到底因何发笑?” 朱元璋问道。 苏璟回答道:“大叔,青州府的事情,只能证明我有做事的能力,但做事和当官,那是两码事,就说现在的朝堂,天子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两个字吧。” “哪两个字!” 朱元璋立刻追问道。 苏璟笑笑,起身走到了院子内的树下,折下一根树枝,然后将其放到了食指上。 树枝的中心落在苏璟的食指尖,两头摇摇欲坠但又偏偏稳着不掉。 “平衡。” 苏璟看向朱元璋道。 老朱这心头一颤,没想到自己的心思,竟然被苏璟看的这么透。 难道,苏璟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做的一切? 朱元璋内心讶异,一旁的朱标仔细的听着,他倒是淡定很多。 “说说看,天子为何想着平衡?” 朱元璋继续朝着苏璟追问道。 苏璟瞥了朱元璋一眼,心想这家伙,还真是能装的。 都到了这会了,依旧是丝毫没有主动坦白身份的意思。 苏璟也不急,你问那他就答。 反正的大明初期的朝局矛盾,苏璟前世还是了解不少的。 不过,想让他答也没那么简单。 “大叔,我不过就是一介草民,这妄议天子乃是大罪,还是算了吧。” 苏璟先来了一招太极推手,试试朱元璋的反应。 朱元璋一愣,没想到苏璟竟然会这么说,属实让他没想到。 但苏璟说的还真就没错,妄议天子,的确是大罪。 “苏璟,你放心,我不会传出去的。”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 这两人的对话落在朱标的耳朵里,只觉得太怪了。 明明都知道彼此的身份,怎么就能装成这样。 朱标不知道,但他也不敢戳破。 一边是老师,一边是父亲。 不会传出去? 苏璟听到这话是真的有些想笑,但他受过专业训练,能忍住! “好,既然大叔这么好奇,那我就说说呗。” 苏璟点点头道。 妄议天子是大罪,那当着天子的面说不就好了。 “如今的大明刚刚建立两年整,整体上肯定是一片欣欣向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苏璟缓缓道:“但对于天子来说,朝局的形势却是困扰,作为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天子必然不会希望底下的文武百官只有一个声音。” “这道理么很简单,如果真的只有一个声音了,那天子大概率也就被蒙蔽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称之为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 苏璟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词,直接让朱元璋和朱标都有些猝不及防。 “苏璟,这信息茧房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立刻问道。 苏璟解释道:“很简单,信息么就是我们接收到的各种消息,茧房则是蚕丝织成的房子。” “若是一个人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那么他所了解到的东西,就是别人让他了解的,对于真实的情况,根本不会有半点认知,甚至连一些常识都有可能不知道。” “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的故事,我想大叔你应该听说过吧,这便是信息茧房造成的后果之一了。” 何不食肉糜!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司马衷也因此成了史书上有名的大笑柄。 朱元璋听着苏璟的话,头不住的点着:“不错,旁人看天子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事实上,天子也是最容易被蒙蔽的,老大,你好好听着!” 这个信息茧房真是说到了老朱的心坎里了。 “是,父亲。” 朱标点头。 此刻朱元璋完全是把自己当成天子来对朱标嘱咐的。 苏璟继续道:“所以呢,平衡朝局对于天子来说至关重要,有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若是有一方想要蒙蔽天子,那么另一方便会揭发检举,天子因此也能了解更多事情的全貌。” “说的更加直白点,只有这样,天子的权力才能一直握在天子的手中,天子的意志才能是天子的意志,而不是被臣子引导后的意志。” “事实上,不仅是天子如此,小到一个家族,商行等等,都需要这样才能确保掌控者能有会一直有效的行使自身的权力。” 集权! 确保权力能够一直有效,一直贯彻。 中国封建王朝数千年的历史,皇帝的平衡之道,一直都是被推崇的,这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好!” 朱元璋听到此处,忍不住大声叫好! “苏璟,你小子说的不错!道理就是这样,平衡很重要,若是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那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朱元璋十分兴奋的说道。 他原本以为苏璟会说些结党营私的蝇营狗苟,没想到苏璟的高度比他想象的更高。 平衡之道,其实就是为了让国家的统治稳固,这是大明千秋万世的保证。 “苏师高论!” 朱标朝着苏璟拱手道。 说实话,他之前真没想到这么深。 朱元璋总是教导他,要注意朝局的平衡,避免一方独大,朱标只因为是一方独大容易造成独断专权。 这信息茧房的理论,还是朱标第一次听。 苏璟摆摆手道:“我这不算是什么高论,自秦始皇开创封建大一统王朝开始,这事就开始了,我最多算是总结了一下,历朝历代的天子,想的比我明白的大有人在。” “就说咱们大明的天子吧,就是一个平衡朝局的高手。” 苏璟话头一转,直接将话题给引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朱元璋眼睛一亮道:“哦,苏璟,你是这么认为天子的吗?” 能在苏璟的嘴里听到夸赞自己的话,对于朱元璋来说,相当的惊喜。 苏璟点头道:“当然,大明的朝局,可不是看上去那么的平静,天子若是没有手腕和魄力,那早就乱了。” 晚年杀功臣这件事暂且不论,老朱妥妥的顶级政治家。 朱元璋面露喜色,说道:“那你说说看,如今大明的朝局如何呢?”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会朱元璋很高兴。 苏璟淡淡道:“大明朝局啊,乍一看是一堆能臣,简直就是铜墙铁壁,但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陛下当年起义的旧部,也就是淮西那一片的人,如今已经成为一股无法被忽视的勋贵集团了。” “六个国公,真要算的话,每个都是淮西集团的。如此一来,大明朝堂的话语权,不就是牢牢的集中在淮西集团的手中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朱元璋内心暗暗点头,但面上仍旧是不动声色道:“苏璟,这六位国公的可不是靠着与陛下的同乡之谊才被封的国公,他们每个人都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为创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国公之位也是实至名归的。” 朱元璋这话,似乎是在为淮西集团开解。 当然了,从内心来看,朱元璋对于淮西集团是很有感情的。 都是老兄弟老伙计,出生入死一路走来,能走到这一步,除了能力也有运气。 苏璟看着朱元璋,淡淡道:“大叔,你说的很对,我也认为这六位国公是实至名归的,但这并不能改变现状啊,正是因为他们实至名归,所以才更需要去制约平衡。” “这些功臣,一个个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现在大明已经开国,享受下不够分吧,给自己的子孙安排点好差事不过分吧,给他们的同乡安排点好差事不过分吧。” “他们自己犯了事,有这么多的功劳,应该是可以宽容的吧,他们的子孙犯了事,也罪不至死吧。” 苏璟只是随口说了几句,但句句都落在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真要是一细想,这事情就不对了。 因为有功劳,就可以犯事不受惩罚,就可以把好的资源全部占据。 以功臣的视角来说,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朱元璋是皇帝,他统治的是整个大明,如果这样的事情真是频繁发生,那么其他不是功臣的人呢? 这些矛盾看着不大,但累积起来爆发的话,那是会危及大明的根基的。 “所以,苏璟,你认为,天子应该严惩这些现象吗?” 朱元璋朝着苏璟问道。 事实上,苏璟说的这些情况,正在大明发生着,朱元璋心里也清楚,但直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说过什么。 苏璟点头道:“自然,只不过天子也有着自己的顾虑,大明虽然建立,但依旧有着外患,淮西集团是抱团现象比较重,不过在为大明效力这件事上,现在也是个顶个的中流砥柱,这是没的黑的。” “所以呢,这会天子还要用他们,却还要惩治他们,属实有些说不过去。” 苏璟直接就将朱元璋心里的顾虑给说了出来。 说白了,谁都知道这种事不能放任,该惩治得惩治,当然了,他们本人可能不知道。 但是呢,朱元璋就是靠着他的这些老伙计才能建立大明,现在也依旧要靠着他们来巩固大明的统治。 这时候,朱元璋若是用这些事情去发难,一方面是伤害君臣感情,另一方面是有些过河拆桥的意味。 “唉!”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苏璟,我是真没想到,你想的这么明白,所以这事啊,是真难处理。” 淮西集团的问题,朱元璋早就清楚。 他也尝试过一些办法,必须明着暗着提示他们,不要做的太过。 但奈何他的老伙计,不少都是平民出身的武将,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时局的认识也一般。 打仗不用说是一把好手,但除了打仗之外,就不是那么聪明了。 朱元璋的办法,总体来说效果不大。 若是人人都像徐达那么懂事,朱元璋也就没有那么需要操心了。 “大叔,你这是叹什么气,你是陛下亲戚吗?这事是陛下该操心的。” 苏璟一句话,直接将朱元璋的情绪给拉了回来。 你是陛下亲戚吗? 这话属实是说到头了! 朱元璋的面色无比的尴尬,苏璟明明知道他就是天子,偏偏还说这样的话,这叫朱元璋怎么接? 苏璟也是颇为好奇的看着朱元璋,看看这大明皇帝,到底还能不能强行演下去。 “苏璟,我与陛下,那是过命的交情,忧陛下之所忧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么。” 朱元璋硬着头皮说道。 这可是真·过命的交情,直接共用一条命了。 苏璟一脸‘讶异’道:“那大叔你不就是我刚才说的淮西集团的了,你没干啥坏事吧,我可劝你了,爪子收好,好好的享受陛下现在给你的福泽就行了,约束好自己的子孙,别干什么蠢事。功劳簿不是犯错的借口,知足常乐才是长久之道。” “苏璟,你……” 朱元璋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了猪肝色。 好家伙,这话啥意思,点自己吗? “父亲息怒!” 朱标赶忙拉住朱元璋说道:“苏师也是为了父亲好,作为臣子,的确是应该做到知足常乐。” 苏璟这话虽然是调侃老朱的,但对于那些真正的淮西集团成员来说,却是无比正确的。 功劳簿不是犯错的借口,知足常乐方能长久。 苏璟看着朱标道:“牛懿,别小看你父亲,他的肚量没你想的那么小,我这点话,他还是听的进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