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一百八十三章 高祖斩蛇,平帝还命

   “迷信?”   朱标再度听到了苏璟听到这个词,他有些奇怪道:“苏师,这迷信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迷信?   苏璟倒是被朱标一下给问住了。xiaoshuocms.com   迟疑了片刻之后苏璟朝着朱标反问道:“牛懿,你相信我吗?”   “自然是相信的。”   朱标点点头道。   苏璟继续问道:“什么都相信吗?我说我明天就能变出一万石粮食你信不信?”   朱标稍稍迟疑了一下,点头道:“学生相信。”   “这就是迷信了。”   苏璟立刻道。   现身说法的解释永远是最清晰的。   迷信就是盲目的信仰崇拜。   只是,朱标此刻却是立刻反驳道:“苏师这是何意?学生是相信老师的,一万石粮食,以苏师的能力,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他不傻,苏璟举的例子他自然明白。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对于苏璟的信任是迷信。   苏璟摇了摇头道:“牛懿啊牛懿,我和你说了多少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伱怎么老是听不进去呢?”   苏璟发现现在朱标对于自己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了。   “以苏师的能力,一万石粮食在一天内筹集出来确实是可以做到的呀。”   朱标依旧很是认真的说道。   苏璟无奈了,转而说道:“那我说我能上月亮,你信吗?”   这一次朱标沉默了好一会,思考又思考了才说道:“我不确定,但以苏师的学识,或许未来真的有机会也说不定。”   “看看,这还不是迷信是什么?”   苏璟看着朱标,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好家伙,连上月亮都是有可能了。   这简直让苏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朱标回答道:“苏师,学生真的是很认真的思考过,苏师教导我如此之多的学识,我以为未来飞上天空,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苏璟彻底无语了,这可是明朝,仅凭自己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工业革命,完成现代化。   朱标真是对自己迷信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牛肃,你说说看,你大哥这算不算是迷信?”   他只能将目光转向了在一旁吃饭的朱橚。   朱橚想了想说道:“苏师,学生以为大哥说的不无道理,苏师最擅长从无到有,即便是飞上月亮,那也未必不可能,只不过时间可能长些而已。”   完了完了!   听到朱橚这话,苏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徒弟,对于自己的信任程度竟然都到了如此的地步。   “算了算了,不说我了,反正你能明白迷信是啥意思就行。”   苏璟选择了暂时不纠结这个问题。   好家伙,和朱标叫迷信,结果讲到自己头上来了。   “所谓迷信,指的是盲目的崇拜,就以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这件事为例子,或许刘邦起义的时候真的斩了一条白色,但具体的经过肯定没有高祖斩蛇,平帝还命那么的玄乎。”   苏璟朝着朱标说道。   此时朱橚问道:“苏师,高祖斩蛇,平帝还命是什么意思啊?”   年岁较小的朱橚虽然也看过史书,但仅限于知道斩白蛇起义,再多的就不清楚了。   苏璟笑笑,看着朱标道:“牛懿,你来给你弟弟解释下吧。”   朱标点点头,然后说道:“这高祖斩蛇,平帝还命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在斩杀白蛇的时候,白蛇变成了一条巨大的白蟒,白蟒口吐人言道:‘你欠下的账一定要还,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结果就是刘邦一剑直接把白蟒从中间斩成了两半。”   “所以西汉传到汉平帝,白蛇转投胎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后经光武中兴,平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而东西汉恰巧各传200余年。”   “这就是高祖斩蛇,平帝还命的说法了。”   朱橚听完,认真的问道:“大哥,蟒蛇还会说话吗?”   蟒蛇会说话吗?   这个问题当即问住了朱标。   “当然不会,这就是个迷信的故事而已。”   苏璟立刻说道。   朱橚的年纪还小,苏璟可不希望他被这种迷信的思想所影响。   朱标看向苏璟道:“苏师,平帝还命这件事是假的,但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怎么能是迷信,你也说了,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   白蟒开口这件事,朱标内心也没那么相信。   但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事情,那可不是神话传说了。   苏璟看着朱标笑道:“那你说说,这斩白蛇起义,《史记》都是怎么记载的。”   “是不是有赤帝白帝之说?”   朱标点点头道:“没错,《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言,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赤帝指的便是汉高祖刘邦了。说明汉高祖刘邦乃是天命所归。”   《史记》朱标还是学的很认真的,内容也记得很清楚。   “不错。”   苏璟点点头道:“那牛懿,你真的相信天命吗?你认为汉高祖刘邦能够推翻暴秦,建立大汉是因为所谓的天命吗?”   这话若是问普通人,或许立刻会有一个肯定的回答。   但朱标跟在苏璟身边已经学习了所有,从事物的现象到本质之间,他已经学会了去寻找规律。   而且,朱标还是朱元璋的儿子,早在朱元璋吴王时期就已经是世子的儿子。   大明是如何建立的,他是看着的。   天命?   朱标摇了摇头道:“苏师,学生以为,汉高祖刘邦的成功,是因为暴秦无道,而刘邦顺应民心,方能夺取天下。”   百姓的重要性,是朱元璋时常向朱标强调的。   可以说,在对于百姓的重视上,朱元璋在历代皇帝中,也是排的上名号的。   当然,重视不代表他就能让百姓过的最好。   苏璟看着朱标,眉头一挑,说道:“你看,你这不是都知道么。”   “所以呢,说白了斩白蛇起义这件事,就好像你挪炼丹炉一样,在传播之中,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那我再考考你,为什么这斩白蛇起义的事情,会演变出这些传言,甚至是神话出来。”   听着苏璟的问题,朱标立刻开始思考起来。   片刻之后,他回答道:“苏师,学生以为,这是百姓对于汉高祖的崇敬,他们自发的将自己的想象套在了汉高祖的身上。”   “汉高祖推翻暴秦,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他们去赞扬汉高祖。”   朱标从百姓的角度上去解释了这件事。   苏璟吃了口菜,说道:“有一定的道理,但《史记》为何要这样记载呢?作为一本记录历史的典籍,难道不应该公正客观吗?”   不同于百姓的说法,史记那是官方的记载。   朱标想了想说道:“也许这件事是真的呢?赤帝白帝之说,学生以为是有可能的。”   终究是还是科学学的时间太短了。   苏璟看着朱标继续问道:“那我再问你,这赤帝白帝的说法,是刘邦斩完白蛇之后就有了呢,还是后来才传出来的。”   “说的直白点,赤帝白帝是刘邦亲口对别人说的吗?有旁观者吗?”   朱标摇头道:“苏师,这肯定无从得知了。”   汉朝的事情,距离现在都过了千年以上了。   苏璟笑道:“所以,我们不论真假,想想这件事记载在《史记》上,对于汉高祖刘邦有什么好处吗?”   不论真假,只想好处。   朱标被苏璟这波操作搞的又有点迷糊了,但他还是照着苏璟的思路想了下去。   “苏师,学生懂了,这是让天下百姓都认可汉高祖,汉高祖乃是天命之人,大汉的建立是命中注定。”   朱标兴奋的朝着苏璟说道。   但只是片刻之后,他又道:“可是《史记》完成的时候,是汉武帝时期啊。”   “这时候的汉高祖刘邦,早就死了。”   刘邦死了,还要这认可有什么用呢?   苏璟说道:“但刘家还在,汉高祖刘邦越是神秘,越是天命所归,那刘家的位置就越发的稳固。”   “汉武帝就真的只是为了赞扬他的曾祖父刘邦吗?皇帝这个位置,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刘家的位置。   也就是皇帝的位置。   天下共主的位置。   朱标只觉得心神一震,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在苏璟的讲述下,却是蕴含着如此的深意。   但偏偏仔细想,和苏璟讲的是一般无二。   “所以,苏师,这也叫做迷信吗?”   朱标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摇头道:“这叫制造迷信,用这样的手段,去控制愚昧的百姓,稳固自身的地位,这可以算得上一种舆论的用法,尽管看起来时间跨度有些长,但效果却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的成形。”   “配合上其他的手段,比如白马之盟,定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让刘姓成为正统,直到现在,我们不还是自称汉家天下么。”   “你说说,这刘家是不是有够高瞻远瞩的,大汉距离过去都这么多年了,我们还叫自己汉人呢,明明是始皇帝嬴政创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现在没人说我们是秦人吧。”   苏璟侃侃而谈,这些东西倒不是他在什么正统的历史读物上看的。   前世各种乱七八糟的解读太多了,苏璟偶尔也会看看,觉得有点道理的就记在脑子里了。   这会用来和朱标吹吹逼,那是正合适。   果然,听着苏璟的话语,朱标的脸色已经变了。   汉人这个称呼,朱标此前还真的从未想过。   听着苏璟这么细细道来,仔细的想象汉朝的那些事,竟然真是如同苏璟说的一样。   这舆论,竟然还等有如此厉害的作用吗?   “苏师,那到底该如何控制舆论呢?”   朱标朝着苏璟问道。   听了这么多,朱标心中对于舆论的重视,已经非常大。   “想要控制舆论,那这个事就得细细讲了,一时半会怕是说不完。”   苏璟继续吃着,淡淡的说道。   前世作为上市公司的ceo,遭遇到的各种公关危机那是不少的。   在这一方面,苏璟还是有着不少经验的。   不过,明朝和苏璟前世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想要说明白,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朱标立刻朝着苏璟拱手道:“还请苏璟教我。”   “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苏璟知道,这朱标又来劲了。   自己只要但凡扯点东西,朱标听着都想学。   好在苏璟也习惯了,学就学吧。   但吃饭是大事,先吃饭才能有后续。   “是,苏师。”   朱标立刻扒拉起了饭菜,速度相当快。   ……   此刻的奉先殿内。   李善长正站在朱元璋的面前,看着朱标所写的以工代赈的基建方案。   朱元璋对于这个方案,那也是认真思考过。   但民生这方面,并不是他最擅长的。   搞钱这件事,主要是李善长在负责,而朱标的方案里,钱粮是最重要的。   “怎么样,善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朝着李善长问道。   李善长拱手回答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的建言,臣以为尚且不妥。”   “嗯,说说看,都是什么地方不妥。”   朱元璋也没什么表情变化,只是询问道。   李善长说道:“以工代赈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一点在之前的赈灾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检验。”   “但像是修路铺桥这样的事情,也用这样的办法,臣以为行不通。”   “大明治下,的确有颇多穷苦百姓,但若是想要采用这以工代赈的办法,甄别百姓的情况已经是个大工程了,下面的官吏难免有别有用心之人。”   “更何况如今国库尚不充盈,陛下还需用兵,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粮来做此事。”   “臣以为,此等修路铺桥之事,还是从当地征收徭役来的直接。”   李善长那是有理有据,直接将朱标的办法给反驳了。   他低着头,表情严肃认真,就好像完全是为了大明着想一般。   朱元璋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问道:“善长,此事当真不可行吗?”   李善长恭敬道:“陛下恕臣无能,实在是没有办法。”   “好,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朱元璋摆摆手,直接让李善长下去了。   李善长刚走,他的脸色就微微沉了下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