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施琅
看着那个被押送出去的武士。 一旁的底层武士们,皆流露出来兔死狐悲的表情。 同时。 酒馆内,一个身材矮小,身穿着黑色条纹和服的中年老板,却是连忙跑出来,点头哈腰的对着客人们低声喃喃着说。 “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说罢。 他吩咐手下,用纸笔将这几个字写下来,贴满酒馆…… 武士们不再废话。 但是他们的眼神里。 却流露出来了满满的怨气。 …… 广西的二月末。 气候适宜。 在柳州城外,一块平地上建立的军营内。 一队队身材有些矮小,但却精壮的士兵正在进行操练。 十几个身穿制式军服的明军军官,还有柳州知州,看着远处的士兵操练。 “广西兵吃苦耐劳,翻林越野如履平地,相比于北地精兵,深入西南,要显得得心应手,圣上英明啊,从此地募兵,用来对付流寇,再合适不过了!” 知州唐子理,是北直隶沧州府人,此刻他正站在一旁感慨着。 一旁的几个军官全都是北人出身。 这倒也是正常。 在华夏的古代,在明朝。 一向都是以南文北武而着称,听着一旁柳州知州的话。 张德鲁摇了摇头。 他是北京宛平人,早年间是大明朝的军户,后来从了军,眼下在经营里干的是团职。 去年年底奉命前来广西募兵练兵的。 对于这支军队的真实用途,他是一清二楚,只听见他摇头说。 “唐知州,这只军队的真实用途,并非是对付那边的流寇,而是用在南边的!” “南边?” 听到这儿。 唐子理脸色骤变。 南边是什么? 他当然一清二楚了。 广西的南面是安南。 “朝廷打算对南边用兵?” “好像是!” 张德鲁说。 实际上他也没底儿。 军机大事,哪会告诉他呀? 就在这时。 远处,柳州城内一个衙役匆匆的跑来禀报说。 “知州大人张将军,朝廷刚刚发来兵部的塘报,好像是要用兵,调咱们这支兵马……” “看来我是时候得走了!” 张德鲁呵呵一下。 他已经在柳州呆了好几个月。 兵已经练的差不多了。 出发也是在所难免。 只见到他接过那封兵部的命令。 用怀里揣着的匕首,割开上面的火漆之后,然后从里面取出那一封盖着兵部堪合大印的文书。 “果然呀,朝廷命令下来了,要开拔了!” 张德鲁笑呵呵的说。 命令上面的内容无非是让他们,即刻前去广东,在广州附近等候届时会有船只过来接他们。 “那本官就祝张将军早日凯旋归来!” 一旁的唐子理笑呵呵地说。 “那是必然!” 张德鲁一旁的北方军官纷纷说道。 好吧,大家对于战争很有自信。 原因很简单。 这三千兵马使他们亲手训练的,而且士兵又都是招募的朴实山民,几个月的操练下来,早已经一派精兵模样。 最重要的是这支军队装备精良。 或许是为了远洋大明国威。 这支军队全员装备的都是眼下,才刚刚开始换装的线膛步枪。 当然了,线膛步枪并不是大明的官方用语。 米涅步枪,在大明的官方名称是十五式射准铳。 装备了这种新式火铳。 战斗力提高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啊,对于张德鲁以及他手下的军官们来说。 如此一支军队已经足够,让他们横扫东南亚了! 当下午时,张德鲁他们集结部队,然后沿着崎岖的道路,向广东开拨时。 北京城里,崇祯皇帝正在挑选着访问欧洲的人选。 眼下大明远洋水师,已经在天津港口候着了,就准备前去南洋,然后远播大明国威,顺便,把安南占城这俩“乱臣贼子国”给灭了。 可是,除了这两件事外。 这支水师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暹罗靠岸后,然后去“蒙古帝国”走一趟,在蒙古帝国转悠一圈后,还应该继续往西,去拜访一下咱大明的友邦奥斯曼国。 随后,再经黑非洲,往欧洲去。 总而言之,一路上是要去好几个国的。 所以,必须得挑选一批忠心可靠的使臣才成。 此刻,崇祯就看着面前的五人。 这五个人,其中有一个叫施琅的青年,正站在首位,他个子不高,由于常年在海上,风吹日晒的,皮肤也比较黑,再配合那张忠厚的面孔。 在崇祯看来,这无疑是大大的忠良啊! 忠的不能够再忠的那种! “施琅,你是南海伯举荐的,听说你在南直隶沿江,对付倭寇时,立功不少,朕现在给你派个差事,让你出驾船出使西洋,你可愿意?” “陛下,臣愿意!” 施琅当即说道——这可是个好差事啊。 出使西洋大明朝这是头一回了,如果他能够跑一趟西洋回来,那光是这份苦劳,就能够往上提上一级,而且作为大明朝头一个跑西洋的水师将领,将来肯定是在受重用的。 再不济,跑一趟西洋,熟悉一下航线,将来在海军里面混不下去了,也可以拿些银子,买条船来跑欧罗巴经商。 所以,施琅是没有半点犹豫,就直接答应了。 而崇祯也是十分满意,他点点头说道。 “好好,朕就委任你为此番访问西洋的水师总督!” 说罢,他又看向了旁边站着的四个人,相比一身武相,一看就是武将的施琅这小子,旁边的四个人,却显得文弱的很,都是穿着官服,年龄也都大了点,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多岁了。 当然,太老的也没有,年龄都在四十五岁以下。 这几个人是京官,不受重用的那种,在翰林院快混不下去了,要外放出去任地方官,属于那种仕途上没多大发展空间的存在。 这倒也是正常,大明朝的翰林,虽然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储备,可实际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大明朝六部九卿,加上内阁阁员,总共才几个了? 完全就是供过于求,所以大多数翰林院的翰林们,实际上混的也并不是太如意。 不过,翰林院好歹也是在崇祯眼皮底下呆着的机构。 所以,往往有什么事,崇祯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翰林院里面的这帮“精英”。 嗯,他们实际上也算是精英了——能够在科举考试当中脱颖而出的,哪一个不是精英? 大明朝的进士,三年才取那么几百个,而翰林们又都是进士当中的精英! 就像是当下,被崇祯挑中的这四个翰林们,都是蛮厉害的。 别的不提,学习方面是没的说,都是学霸,大明朝才开眼看世界多久? 他们每一个人,就熟练的掌握了一门,或者多门外语! 而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被委任为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