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十二章 王和将的友谊

   老将傅友德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    至少在军事才能方面。    朱元璋曾当众说。    “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此次的北征分两路,西路是晋王府,未立功绩,东路是燕王朱棣,获得大胜。    但朱元璋并不放心,东西两路,皆为儿子们安排了保驾护航的人,西路不提,东路正是傅友德。    有傅友德在,朱元璋无忧,不会担心北伐失利。    但是傅友德不得不感叹。    燕王的才能。    已经远超于他。    此次的战事,功行圆满,无论功还是德,以及战后的结局,对大明的未来。    遍观以往的历史,屈指可数。    不损己方一人,反增数万精兵。    仗。    要是这么打。    谁能是燕王的敌手?    傅友德甘拜下风,心甘情愿。    他不知道的是。    正是因为此战,他对燕王的心悦诚服,为他日后的身亡埋下了伏笔,令人可惜可叹。    其实也不是未伤一人。    不过比起战事的规模,那点点伤亡的确不值一提。    时事造人啊。    朱棣变了。    几日来变化非常大,性格越来越沉稳。    以前犹如一把绝世宝剑,锋利的让人无法直视。    现在的他。    仿若宝剑入鞘。    深不可见底。    “诸事已定,可以班师回朝。”    “此次由大将军带着乃儿不花他们回京城,咱要留在北平,安置归顺的人口。”    战争虽然停止,但是需要面对的问题还很多。    草原天气严酷,除了逼不得已的人们,没有人愿意在草原生活,偌大的草原,养不活人啊。    一个冬日下来,能冻死无数牲畜。    如何治理草原,朱棣暂时想不到完美的解决方法。    “善。”    傅友德没有意见。    上位除了太子,最重视晋王与燕王。    燕王在北平的亲军,最开始的规模是三千人,现在已超过万人,可见其势之强。    而且燕王的领地是前朝大都,可见其在上位心中的地位。    “报。”    帐外有人通报,来自北平的家书。    朱棣眼角动了动。    立马让人送来。    有两封信。    吃苦朱棣不怕,但是他很思念妻子。    以己度人。    他知道军士们也挂念家中。    冬日前。    将领们的计策,是熬到春天再战。    朱棣没有同意,也没有反驳。    默默的来到军中,与士兵们打成一片,从士兵们口中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这仗。    早打早结束。    他们宁愿多吃点苦,也不愿意在荒无人烟的大漠多呆片刻。    不能违背士兵们的心愿。    促成了朱棣力排众议的勇气。    人人挂念妻儿,朱棣也很挂念,也就顾不上傅友德还在帐中,直接打开妻子的信件。    眉头一下扬起,一下紧皱。    最后还是松开,露出了傻笑。    王妃的信很平常。    真的只是一封家信。    北平事杂,让人烦恼,老大不听话,老二调皮,老三闷葫芦,没一个省心的孩子。    挂念丈夫,想要再生一个听话伶俐的儿子。    “王妃说了什么好消息,令燕王如此开心。”    傅友德打趣道。    出征前的燕王难以靠近,得胜后的燕王深不可测,难得从他脸上见到柔情。    “家长理短,孩子们不听话。”    燕王感到不好意思。    “家家都是这般,不打不成器,没有一顿揍解决不了的,挨了打就老实。”    “咱以前用棍子抽,被贱内所阻,让咱改用柳条。”    此时没有燕王和大将军。    两位父亲畅谈育儿经。    “这么细,这么软,打人怎么会疼?”    燕王边说边比划。    “后来咱才发现。”    说到这里,燕王有些懊恼起来。    “把咱炽儿打狠了,咱还以为他不经事,男孩怎么能怕疼,后来咱往自己身上试了才晓得。”    “柳条打人才是真疼。”    “贱内把咱好一通埋怨。”    “告诉咱柳条打人虽通,但是不易伤身,但也不能往死里打。”    “王妃所言极是,大公子没伤到吧?”    傅友德关心问。    “唉。”    朱棣叹了一声,狠狠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从那日起,咱炽儿就变了性子,与咱开始生疏,咱也不能给他赔不是吧。”    “嗯。”    傅友德点头。    “天下没有父亲跟儿子低头的道理,若真如此,反而有损大公子的名声。”    想了想,又劝道。    “父子血浓于水,大公子不过被打狠了,有了畏惧,但岂有记恨一辈子的道理,终归是父子,燕王此次归家,不定没事了。”    “咱也是这般想的。”    朱棣认可道。    一位是大明第一战将,一位是大明第一藩王。    话不投机半句多。    酒逢知己千杯少。    帐中虽然无酒,但两人打开心扉,有一致的想法,越说越畅快。    竟都觉得对方实乃自己的忘年交。    朱棣看也不看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来自秦王府。    对于自己的二哥,朱棣是不喜欢的。    前元残暴。    受前元的影响,大明虽然立国二十余载,但国内勋贵官员之间的风气却还没有扭转。    对百姓的态度,有前元遗风,作奴隶般打骂。    父亲为此下了大力气,甚至对贪官污吏剥皮抽经,以告诫众人,多年为扭转风气而努力。    二哥到了藩地,不但没有谨守家训,反而忘乎所以。    对二哥的行事方法,朱棣内心不满,却也不敢指责,他也没权管。    信也不用看,朱棣能猜到内容。    东窗事发,父亲把二哥抓回京城,要杀他的头,二哥到处写信求人,托人说情。    现在求到了自己头上,朱棣不愿意理会。    不是他不念兄弟之情。    而是怕惹父亲不快,同时希望二哥能吸取教训。    朱棣最像朱元璋,最重百姓。    永乐大帝一朝。    百姓最安。    后世官方认定的永乐盛世。    这是真正的盛世。    科技与文化,军事与经济,社会进入全方位的复苏,步入繁荣。    没有隐藏的危机,政治上的**,更没有社会矛盾,也没有衰败之像,文明的倒退。    犹如如日中升的太阳。    但秦王毕竟是二哥。    更重要的。    他另外一层身份是宗人府的宗令。    无论按身份还是按地位,皆有资格管朱棣。    朱棣内心为难。    如果自己不帮助秦王,日后必然引起秦王的报复。    但是他真不想帮。    本站网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