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一百零五章 天下第一强军

   第106章 天下第一强军   工业革命的环境,离不开大一统稳定的社会,也需要稳定的农业。   大明就是大一统的社会。   而大明的农业技术,是世界之冠。   可没有后世对工业革命的分析和经验,人们是很难改变传统观念的。   例如把更多的人口,投入到农田上,会带来更加安宁的风俗,和丰富的产出。   可正如中国科技史中所言,中国在宋朝就已经达到了技术的巅峰状态。   换句话说。   在古代农业社会,农耕技术已经走到了头了。而大明在适合农耕土地的面积上,也走到了头了。   所以还用传统的思想,自然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   需要的是工业。   工业带来两个好处。   低廉丰富的工具,让百姓们可以精耕细作,提高田亩的产量。各行各业的繁荣,则能吸收农户多余的人口。   比如去年山东流民之事,没有土地可种,或者家中田亩不够分,养活不了人。   怎么办?   自然进城打工。   后世不就是如此。   大量的农民工,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可没有工业发展,城市又如何提供就业岗位呢,农民就算进城,又能获得什么就业机会呢。   从十五六个小时,只能填饱肚子,一年下来两手空空。   到十二个小时,十个小时,年收入达到小康水平。   这就是工业进步后,带来的变化。   但是时代不一样。   后世的国家,先烈们面对的是被西方瓜分殆尽的世界,他们垄断了能源,虎视眈眈大有要保留在华利益的局势下,只能从最艰难的地步做起。   而明朝有世界先进的盐业,冶铁业,瓷器业,木业,纺织业,而西方还未起步。   面对的外部环境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可这些不够。   以经济的角度来看,不能解决燃料问题,以薪柴当做燃料,则永远无法突破。   薪柴在十五世纪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   量虽然很大,可连民间生活所需都无法满足,又如何满足工业的需求呢。   而蒸汽机解决这个问题。   英国煤炭业的几何倍增长,就是在抽水用蒸汽机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达成的。   所以在工业革命三样核心技术的排名上,大多认为是蒸汽机,焦炭,珍妮机。   和法国,意大利,荷兰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一样的大明,解决了蒸汽机的问题,就是解决了燃料问题。   那么各行各行得到蓬勃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自然也会得到突破。   对技术上的事,朱高炽不担心。   他担心的是统治阶级。   唯一能阻碍他的,也只有统治阶级。   例如眼前的朱棣,和应天府的朱元璋。   朱元璋远在千里之外。   近在眼前的是朱棣,所以他做了许多的准备,每件新生事物,都要先说服朱棣,获得他的认可。   朱棣在细思。   朱高炽没有打断他。   在明朝,他有机会。   例如西方在宋朝火门枪的基础上,进步到突火枪。   在十五世纪,西方从消减整个西方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的影响中,彻底走了出来,也就是一场鼠疫后。   西方的人均粮食产量反而获得了新生,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活跃力。   在这个背景下。   东西方火器的技术持平,双方使用的都是突火枪技术。   到了十六世纪,西方在突火枪的技术上,制作出了火绳枪。   而大明却因为“马尔萨斯陷阱”,国家陷入了贫困之中,社会的活力开始减弱。   不少有见识的官员,开始努力改革,想要扭转这种现象。   例如嘉靖时期各种小规模的变法,到了万历时期的张居正变法,可最后都失败了。   农业社会,人口近两亿,已经超过了土地的负荷。   从经济上来看,什么手段也是无用的。   但是大明并不排挤外部的技术和思想。   例如西方征服者出现在东方,和大明的战争中,缴获了西方不少的武器。   其中就有火绳枪。   在万历时期,被改制成鸟铳,在南方军队获得普及,还有弗朗机等等。   也有不少官员主动学习西方的书籍。   但是到了清朝就不同了,清朝是排挤技术的,从继承明末的火器,在清初各方战场大放光彩,到清中期禁止火器,可见一斑。   以史为鉴。   在这种风气下,朱高炽觉得自己能说服朱棣。   而且朱棣可是组织七下西洋的君主,一生中收复安南,设置三宣六慰,设立奴儿干都司。   其范围西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东抵大海,南接图们江,东北越海而有库页岛。   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大部分地区,越南和马来西亚小部分区域,几乎把整个中南半岛也就是今天的半个东盟囊括在内。   “宣”是指的是宣抚司、“慰”是宣慰司,各设土司、土王为尊,但都受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管理,承认大明天子的宗主权。   一生都在征伐。   这么有开拓精神的人,对新事物自然不会太过抗拒。   果然。   朱棣没有反驳。   朱高炽见状,连忙继续说道:“所以多余的劳动力怎么办?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沦为流民。”   流民的危险有多大,朱高炽不用解释。   “而且日后农户家的孩子越多,长大了怎么分地?怎么娶媳妇?”   面对这种问题。   勋贵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嫡长制度。   但是百姓们做不到,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利益动力,反而要想办法把每个儿子都照顾到。   朱高炽一一细数道:“一户五口之家,田亩三十亩,每年轮作,属于小康之家。”   “如果两个儿子成年,田亩会变成人均十五亩,直接降为平户之家。”   “如果有五个儿子成年,田亩会变成人均六亩,连穿衣都成了问题。”   “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国强民富的国家就会陷入贫困,任何方法都无法改变。”   朱棣沉吟片刻,抬起头说道:“你这算法不对,有些夸大其词。”   朱高炽没有辩解,承认的点点头。   “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算的,我朝也有商业,会吸收不少的人口,但是也只是延缓而已。”   “还有诞生的穷人,自然也娶不起媳妇,绝了后也算是一种消除贫困人口的方式,不过总体上是如此。”   “而工业不同,工业会不但促进社会的繁荣,还会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百姓们不用只死守田亩,富余的人口,他们离开土地也能生存。”   “像去年流民的事情,是不合理的,以我朝的土地和国土,哪怕人口繁衍至一万万,也能保持平和的社会形势。”   “之所以诞生流民,是因为部分地区多余的劳动力,失去了田地,他们没有其余的生路。”   “而工业的发展,商品的兴盛,会导致需要无数的劳动力,就能解决这种事情。”   “如果达成了儿子的计划,我大明就算人口繁衍到两万万,也是能继续保持社会平和的”   如果有了番薯,土豆等,就可以扩大到四万万。   不是清末那种极度贫困的社会形势。   如果再加上大航海,那就又是另外一个说法。   不过番薯,土豆可不好获得,朱高炽也无法跟朱棣解释,所以没有提及。   两万万。   朱棣闻之动容。   大明朝人口繁荣到两万万,又按照老大的说法,延缓了人口的繁衍速度。   双管齐下下来,岂不是延长了国运?   只是老大说的能成吗?   这些都是他自个想出来的,道理听上去没错,可谁知道是不是真会如此呢。   朱棣有些不敢相信。   可老大自从推行工业发展以来,好像还的确没有说过错过,反倒是他涨了不少的见识。   原来事情还能这样做。   一种别样的知识,让他即新奇,也畏惧。   因为陌生,而感到警惕。   可好处也是实打实的。   至少两千军户的问题就简单的解决了,一点波折都没有。   还有银子。   今年是燕王府这些年最宽松的一年。   朱高炽不会认为自己能轻易的说服朱棣,所以举例北平城发生的事情。   “汉朝之所以军队强大,因为有良家子。”   “我北平地处军事重地,武风强盛,有十几万军户,只要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家传的打仗本领,读书识字,那就是十几万,几十万的良家子。”   “可父王应当知道,北平各卫的军户,已经出现了贫困户,儿子招工的两千军户就是明证。”   “穷人是成不了良家子的,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怎么会有动力呢,反而会成为隐患。”   “所以儿子一定要发展工业。”   朱高炽坚定的说道:“工业的发展,不但是经济的繁荣,也会让物质几何倍的增长。”   “兵精甲坚,箭矢无数,火器海量,岂不是无坚不摧,无阵不破,天下第一强!”   朱棣瞅了眼朱高炽。   老大,有时候和姚广孝很像。   两人的想法,总是想要让燕王府多掌握兵权。   燕王府。   要天下第一强军,想干什么?   “老大,虽然你大伯病逝了,但是你还有二伯,三伯。”朱棣直接告诫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