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三雄相争 由于文聘的献城而降,江陵终于变成了孤城一座,赶在入夏前的最后一个月,孙策亲率大军主力进围了江陵。 加上夷道城的降军,如今孙策围城的主力也已经高达接近三万人。 不过对守军的优势还是不大,江陵城作为荆州的军事重镇,刘表数次加固修筑,城防十分坚固,又有上万守军,孙策想以三万之众猝拔之亦非易事。 三月大军围城,开始治攻城器械,垒土山沟堑。 荆州的降军,就是做这种事情的最合适人选。 但攻城还未开始,孙策营中却迎来了一位意外之客! 来自冀州的使者荀谌带着三百余匹战马,前来拜见孙策。 见到孙策之后,荀谌立即恭拜,说道:“拜见孙将军。谌仅代大将军领冀州牧、督冀、幽、青、并四州军事、邺侯向将军即问近祺。” 孙策笑着说道:“孤安。对大将军,孤亦久仰大名,时深景慕。望荀君返回冀州之后,代孤专此布达,即请日安。” 双方用语皆很是客气,没办法,孙策毕竟是亲自诛杀了袁绍的兄弟袁术。 不过想来,袁绍应该不会有心怀多少芥蒂吧? 他们兄弟两人自幼就一直不太对付,袁术自以为嫡出,每天都骂袁绍这个婢女所生的庶子。 理论上,袁绍是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 在这个嫡庶有别的年代,一介庶子只能沦为他人的部署从事,根本没可能跟袁术争锋。 甚至都不配跟曹操、袁术这些公族子弟同行游学,正常情况下,袁术跟曹操在前面喝酒、打猎,袁绍就只能在一旁站着或者当随从、护卫。 但袁绍也是一个有天命的人,变故就发生在他的伯父袁成一直无子,于是袁绍这个庶出的婢女之子,就被过继给了袁成。 袁成和袁绍父亲袁逢虽说都是嫡系兄弟,可毕竟袁成才是袁氏的嫡长子,长房一脉。 所以袁绍被过继给了袁成,才摆脱了庶子身份,成为袁氏嫡系后人。他跟袁术的关系,从嫡庶兄弟变成了堂兄弟。 也就是孙贲跟孙策的关系。 袁绍的这一生,可谓真的是逆天改命了。 从一个卑贱如下人的庶子,逆袭成了汝南袁氏的嫡长子,又折节下士,名动海内,成为袁氏的后起之秀。一手推动着何进诛杀了宦官,又召集天下义兵,讨伐董卓,成为天下联军的盟主。 到如今雄据河北,士马强盛,位极人臣,成为汉室之大将军。 如果他最终据有天下,那也是如光武帝一般气运加身之人啊。 更关键的是,袁绍有如此气运,本身亦能力不俗,其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 既得海内名士所归附,其人用兵又状若神鬼,实乃天下之雄杰也。 前期的汉末之争,几乎就是袁绍、袁术两位兄弟的争霸。天下胜兵举旗者,莫不假以袁氏兄弟为名。 结果袁术在巅峰之时,狂妄自大,冒然称帝,瞬间自爆,黯然退场。 如今正剩下了袁绍,其人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及临场决敌,则悍夫争命;深筹高议,则智士倾心。遂能以弱胜强,摧破公孙瓒所率幽燕之众,尽得河北之地。 孙策年前就曾派使者和商队前往冀州联络这位当世实力和名望皆是最强的诸侯。 如今过了一年,他终于有了回复,派出了使者。 而作为冀州的使者,荀谌可谓是意气风发,其气吞天下之精神,并不弱于江东的任何文武。 应该说如今天下最强的三位诸侯,袁绍、曹操、孙策麾下,皆是志气奋发。 这三位诸侯起初都并非有多少优势,相反都是经历了血战,才最终以弱胜强,开疆拓土,最终雄踞一方。 在彼此正面摧破之前,每一方都皆以为己等将战无不胜,横扫天下。 如今三方各有优势,袁绍鹰扬河朔,无后患之忧,士马强盛,兵多将广。 曹操雄据中原,休养生息日久,占有腹心之地,屯田练兵,潜力无穷。 而孙策则坐断东南,兵精将猛,人才济济,又经济繁华,装备精良,器械精好。 谁能最终横四海六合八荒,称雄于天下,属实是难以断言啊。 不过这场龙虎之争,孙策毫无畏惧,甚至意气振奋。正是这种棋逢对手的战事,大败敌军之后,才更显英雄豪气啊。 像光武帝刘秀那样横扫敌军,虽然能力卓越,但在后世却也难以留下什么精彩篇章啊。 而荀谌也是惊叹于吴侯的英雄气度,简直是气吞万里如虎。 从他走进江东军的大营,就感觉眼前气象为之一新,红袍玄甲的士卒无不精神焕发,剽悍雄烈,朱旗飘扬,更是气象蓬勃。 这军营之内,军阵戎装,皆肃然齐整,一看便是精锐之旅,虎狼之师啊。 所以在见礼之后,荀谌说道:“大将军在河北,士马强盛,闻孙将军雄据东南,欲与河北通好为善,特令我携战马三百余匹以赠将军,而通诸侯之好。” 三百多匹战马,对袁绍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与江东通好这件事,却是整个袁营谋士们一致的态度。 不要小瞧袁营这些谋士,虽然他们分不同的派系,对战事各有见解。 可在一些大的战略上,他们绝对不会犯一些低级的谋略错误,不然根本无法在袁营立足。 要知道袁绍能从一郡太守,而终有整个河北,那也是雄才大略。 从袁绍以下,所有袁营谋士,都是相同的主张,宜采取秦国之略,远交近攻,终定天下。 只不过秦国以函谷为关,河北则以大河为险。 待河北扫灭曹操之后,则江南孙策一小儿,可即日而灭也。 因而在听说曹操、孙策联姻之后,河北谋士的态度都是尽快拉拢江东,绝不能使曹操与江东联合,后顾无忧。 对袁绍表现出来的善意,孙策自然不会拒绝,乃笑着说道:“我江东多铜铁,故器械精好,亦赠大将军马铠百具,以增同盟之好。” 闻言,荀谌眼睛一亮! 马铠百具! 这可真的是非常珍贵的赠礼了。 河北从初平年间就一直在战乱,袁绍以弱胜强,终胜公孙瓒,已然不易。故而期间,整个冀州都苦于供车徒之众,根本无余力发展生产。 河北虽有四州,但幽州、并州苦寒,唯青州、冀州可提供赋税。但袁谭与田楷争青州之际,两方耗尽了粮草,天子调停之后,袁绍、公孙瓒遂罢兵,各掠百姓。 所以青州也残破下去,只有冀州能够提供赋税和产出。 经过近十年的战争,冀州刚刚恢复生产,马铠规模非常有限,这百具马铠能非常显著的提升冀州军队实力。 荀谌当即说道:“我等拜谢孙将军慷慨。” 在短暂的寒暄和亲善之后,荀谌正式开始谈及国事,说道:“大将军出身为国,破家立事,会董卓乘虚,所图不轨,乃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 “会故冀州牧韩馥,怀挟逆谋,绝军粮饷,大将军不得踵系。又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扬蹈藉冀州,遂乃旋师。金鼓未震,狡敌知亡,故韩馥怀惧,谢咎归土,张杨、黑山,同时乞降。” “又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大将军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假天之威,每战辄克。” “如今黄巾既灭,黑山乞降,公孙瓒授首。是故大将军已顾定疆域,逸气纵横,鹰扬河朔,引兰山之骁骑,驱易水之壮士,跨蹑燕齐,牢笼赵魏,好通戎夷,声振华夏。凡我同盟,莫不景附。” “大将军乃遣我至江东,欲与将军修我旧盟,戮力同心,共奖王室。” “今国贼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续董卓之暴,侵官暴国。” “幕府诚以贼臣不诛,春秋所贬,苟云利国,专之不疑。欲与将军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闻言,江东君臣皆纷纷身心一震。 荀谌文采斐然,但说所内容其实很直接,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弯弯绕绕。所有人都一听即懂,袁绍已经扫清了河北的一切强敌外患,黄巾余贼俱灭,黑山贼寇乞降,就连他最大的强敌公孙瓒亦已经授首。故袁绍欲与江东联联盟,联合对付曹操。 这手远交近攻之术,玩的炉火纯青。 而在听闻荀谌之言后,孙策也是心中一沉。 如今有实力逐鹿中原的三家中,其他两家都已经扫清了一切周边之患。 曹操作为超世之杰,率先扫清了一切强敌,在兖州驱逐了吕布,在徐州一战大破刘备。期间屯田之前更是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就击破了盘踞颍川、汝南的黄巾,或豫州之地。随着袁术称帝,他大败三万袁军,摧枯拉朽的夺下了整个豫州。 如今他雄据中原,屯田积谷,招兵买马,整顿士众,南修防线,北据袁绍,已然是朱温之势。若不能挫败其攻势,他必将南征北战,扫平天下。 而在曹操之后,袁绍也扫清了背后的强敌公孙瓒,鹰扬河朔,兼抚戎狄,驱乌桓之铁骑,并燕赵之豪杰,其南据大河,北阻燕、代。 只剩下了孙策,依旧还没有一统江表,虽然他南击刘繇,北破吕布,又戮灭号称天下最强的诸侯袁术,可眼下仍有刘表未平,有荆南未附。 这也无怪乎荀谌到来之后意气风发,睥睨众人。 毕竟江东如今的形势,就是慢人一步。 可这慢人一步,是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的。 袁绍、曹操起兵之时,孙策还是一个孤童子,在周瑜的资助下于江表收合士大夫。 他俩起步就是一郡太守,麾下大军数万。孙策起步只有数百宾客和千辛万苦要回来的一千先父部曲,以一校尉身份开始,以数百石粮食起兵。 两人都已经坐拥一州之地时,孙策连一个县都没有。 如今孙策能以淮河中分天下,已然是战无不胜之功。 所以对荀谌所言,孙策只凝重了片刻,便立即整理好心情,回道:“天降灾害,祸难殷流,董卓曹操,侵官暴国,使王室震荡,彝伦攸斁。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然孤与邺侯,志同愿等,虽吴地与魏地(冀州)相隔万里,山河迥远,然戮力同心,共奖王室,使非族不干吾盟,异类不绝吾好,此孤与的大将军无贰之所致也。” “三略有言,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萤火,其克必矣。” “曹操污国虐民,毒施人鬼,今将以诛暴讨乱。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 “孤岂能不从人愿?欲与大将军修此盟约,同进共退!” 不管中原形势如何,也不管官渡之战曹操、袁绍究竟谁胜谁败,眼下与袁绍修好,绝对是符合孙策利益的。 毕竟双方此时谁也无法攻击到彼此,交结亲善既能提升名望,又有利于通商互市。都可以显著提升双方的实力。 确定下来与袁绍的盟约后,孙策说道:“久闻荀君有张仪纵横之奇才,腹中才华可抵百万雄兵。曾只言片语,便领韩馥让冀州与大将军。君可愿为孤入江陵,劝降荆州?” 只要江陵投降,孙策有信心兵锋不弱于曹操。他曹操可以只用寥寥两三个月就拿下汝南、颍川,孙策亦有信心用两个月左右彻底平定荆南三郡。 袁曹双方现在都在整顿军队、部署将领,两雄相争,非一两年可决。 官渡之战尚未爆发,孙策若是能用两个月平定荆南,还有时间镇抚荆州、收拢人心,然后从容观北方之衅,乘势而动。 这对袁绍而言,自然是一个有利之事。 所以荀谌毫无畏惧,当即说道:“固所愿尔,不敢辞也。请孙将军暂开江陵之围,某亲自往劝刘表。必不负将军之托,助将军夺取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