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十四年来龙文章走遍二十个省,念完十分之一所有他曾到过的那些三两个字的地名需要整整三十分钟…… 龙文章曾经有父母有亲人,也一定有过朋友有过仇人,然而当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他孑然一身,是个没有过去的“妖孽”。 他没有祖籍没有家乡,无根浮萍般在中国最动荡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一刻不停歇地到处飘荡,他眼见着大好河山一处处沦丧,眼见着掌权者们的醉生梦死劳苦大众的愚昧浑噩;他见过形形□各种各样的人也见过很多很多的死人,他参加过很多与日寇的战斗绝大多数以惨败收场。 龙文章知道如何在溃败中活下来,也知道怎么样才能不再失败。 所以他渴求有自己的军队,他相信自己能带着这支部队打胜仗。 然而即便他早已见惯死亡,却并没有掌控过别人的生死。 三两天从缅甸丛林里拉出的那一千多人在南天门上一昼夜间即伤亡殆尽。虽然他所做的每一步都是对的,虽然所有的烈士都会认为自己的牺牲有价值,但是他却深怀愧疚,因为这些人都是因了他的决定才死去的,因为他答应带所有人回家的…… 后来,龙文章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团,他日日夜夜想的都是带着他的军队冲上南天门,以告慰那一千英灵。 但他的肩上担着的是全团弟兄的生命,他不敢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失误大意。 他不是那些高高在上于谈笑间千万生命灰飞烟灭的掌权者,他也不是虞啸卿那样认为所有人都当以死报国的铁血将领。 因为曾经见过太多的死亡,于是越发知道生命的可贵,在他眼里,没有任何结果值得付出生命。 龙文章一直都是孤独的,在经历了无数的失去和毁灭后,他习惯了以嬉笑和癫狂来掩饰自己的伤痛,学会了独自沉默着担当起所有的一切。 炮灰们信任他,但不了解他;烦啦了解他,但帮不了他。 最后他终于选择相信虞啸卿,也是因为他再也没有力量一个人去承担这么多人以命相托的信任。 虞啸卿无疑是了解龙文章的也能帮他;而在龙文章看来,虞啸卿是他所处的这一片黑暗中唯一的一丝亮光,虽然不够照亮这片黑暗虽然时断时续有随时熄灭的可能性,但毕竟是他能看到光明的唯一希望。 然而最终,亮光还是自愿与黑暗融为一体,那一丝的希望也变成了彻底的绝望。 龙文章再也没有力气去承担他人的生命,再也没有勇气看到任何一个战友倒下,再也不知道对和错是不是真的这么重要,再也不相信能看到“事情原本该有的那个样子”…… 于是他固守的信念和他的生命都成了一种罪恶,他只有选择死亡,并选择在地狱里沉沦,因为他已无颜去见在天上的那三千袍泽…… 事情原本该有的那个样子—— 龙文章:“草是绿的,水是清的,做儿女地要尽个孝道。你想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不该是个土娼,为国战死地人要放在祠堂里被人敬仰,我这做长官的跟你说正经话时也不该这么理不直气不壮。人都像人,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读的书派上用场,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作一个兵痞。我效忠的总是给我一个想头。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 《团长》人物评之孟烦了 孟烦了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他的记忆。 记忆中的画面略略泛黄却格外清晰,如仙境般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古镇石街,如地狱般的炮火纷飞硝烟漫天尸横遍野。 记忆中那一张张沾满了硝烟泥土鲜血汗水的脸那么年轻,那一具具了无生气冰冷的尸体却将这年轻永远的凝固。 孟烦了老了,安详平和得一如所有的垂垂老者。 他从不提那段血战沙场的过去,我们便心安理得选择了遗忘。 我曾经很难想象,在经历了那样惨烈的战争,在看到了那么多的死亡,在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公,在尝遍了那么多的苦难后,一个人怎么可能还会如此宁静。 直到我坐在他们的面前,看到他们本浑浊的双眼因为提到那场战争而一瞬间迸发出的神采;听到他们用已含混的口齿如此清晰地讲述那场战争的点点滴滴…… 他们也许不记得刚刚发生的事甚至不记得陪在自己身边的亲人,却记得自己参加过的所有战斗,记得自己的部队自己的军歌自己的口号,记得自己的战友自己的班长排长团长…… 我忽然明白,也许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早已随着那场战争,随着牺牲的战友一起埋葬,那之后活在这躯壳里的是所有曾同生共死的弟兄。 就像孟烦了一直和他那三千袍泽在一起,带着三千份的希望活力善良幽默淳良宽容,静静地守护着南天门,静静地看着这世间的沧海桑田…… ———————————————————————————————————————— ———————————————————————————————————————— 孟烦了是龙文章路上捡来的传令兵勤杂兵副官翻译官和狗头军师,那时的孟烦了很年轻很聪明也很愤怒。 二十四岁的孟烦了先读了近二十年的书又打了四年多的仗。 读的书一部分来自学校大部分来自他那留洋归来学贯中西的父亲,于是他有着那个年代所罕见的学问和见识。 打的仗却几乎全都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在败仗中他学会的似乎只有逃跑,跟着大部队逃跑跟着小股残部逃跑一个人逃跑,逃来跑去间他从北平逃到了云南,跑瘸了一条腿。 孟烦了是个学生兵,相信某些地方“小书虫子”就是他当年的翻版:一样的年轻热情,一样的有希望有信仰,心里装着的是同一个“少年中国”。 然而在历时四年半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的溃败逃跑中,他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的败仗,更多的战场之外那些他无力改变的东西。 于是孟烦了开始怀疑一切开始否定一切,然后又因为这些而开始愤怒。 他愤怒外敌入侵愤怒国土沦丧愤怒国人不争,最愤怒的是自己的懦弱退缩自己的无能为力。 最后他没了热情没了希望丢了信仰,剩下的便只有苍老。 其实那个“少年中国”一直都在孟烦了的心里,他只是不愿意面对。 就像他总是用恶言恶语来掩饰他视炮灰们如手足视兽医如亲父;用叛逆来掩饰父母的肯定对他有多么重要;用不在乎无所谓来掩饰他对胜利的极度渴望;用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来掩饰他对小醉的爱…… 他太在意这一切了。 因为在意而会想要珍惜,然而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珍惜的能力没有珍惜的资格,更加不知道如何去珍惜,于是便只有掩饰便只有不面对,便只有做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