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耽美百合 (历史同人)昏君自救记

第187章

   他的儿子,当今的皇帝陛下,就是个不按情理出牌的混蛋!   这个混蛋如今在干嘛?   他颁布诏令,建立了一个帝*院,等同国子监。   皇甫惟明这些老东西,碍眼至极的家伙们,总算是有事干,能派上用场了。   尽管大周皇帝武曌开创性地设立了武举,也算是提拔了不少的人才,不过相对于国子监来说,武事方面还是极其薄弱的。   现在,大家想一出是一出地弄了这么个军院出来,首先文人哗然,批判声不绝于耳。   皇帝这是文武并重之意,大家也能看的明白,不过自来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文人和其他阶层就隔离了开来,一股子高高在上之态。   现在陛下竟然将军院和自古而立的国子监并重,这让很多人心里无法接受。   武夫粗鄙,上不得台面,这基本上就是现状,就是共识,自惜羽毛的文人怎么会愿意和他们相提并论?   再者说了,文武殊途,谁都瞧不上彼此,而且朝中官员,武将尽管拳头硬,自己动手能力强,可一直都算是弱势去群体,都是受历代君王打压的。   不像文官,高高在上的态度十足,做官也是我自己乐意,不乐意了我就请辞,还能博取个美名呢。   武将谁能动不动地请辞?军令如山不知道吗?   要是今儿你也辞,明儿我也辞,还有法治军吗?   自古对于逃军的惩罚那是十分严厉的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军户的日子过的怎么样,哭也!   文人只要一朝跃过龙门,鸡犬升天之势!   所以说,种种的纠结下,反对声一片。   就是朝中大佬们,也是一片的慷慨激愤之色。   杨广才不去理会呢!   任由大家表达,而且还特地的在西京东都设立了全民的调查点儿,谁都有资格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显然,皇帝所谋甚大,并不只是一个军院的设立这般简单的。   太子李俶也被自家皇父的动作给弄的晕晕乎乎的,不过显然,他是聪明人,一言不发,嘴巴禁闭地跟在杨广后边,了解他的思想,学习他的手段智谋。   独断乾纲的皇帝,并不是文人反对,朝臣聒噪就能阻止的了的。   毕竟这朝堂可不是谁的一言堂,呃,不,就是皇帝陛下的一言堂。   在那些兵痞们的全力支持下,外加上民间的声势,皇帝陛下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大部分的支持。   军院已经开始招生了。   第一批的学生们,就是先前不久才对调的几大节度使们,少了财、政两大权力的节度使们,换到了新的地方,屁股还没坐热呢,就接到了调令。   去帝*院学习,没有你自愿与否这么一说,这是强制性的。   现在大唐周边和睦,并没有战事,解甲归田、裁军的方案已然放在了皇帝的案头。   想要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路子,你要想好了才行。   皇帝陛下的第二招,獠牙露了出来,进一步地削弱节度使的权力。也不知道从那个犄角旮旯里冒出来了这么一批人,竟然要进入军中,教导普通士卒读书识字儿。   显然,皇帝要走的是精兵路线了。   雾草,陛下,俺读书少,您别骗我!大唐,呃,不,咱们自古至今一直都施行的愚民政策,您怎么会想着教导这些兵痞子读书识字呢?   这不是,不是什么?   很多人心知肚明,不过还真是找不到反对之言。   该怎么办?   就说么,皇帝陛下并不是那么昏庸之主,可是自至德年起,似乎就没做过几件大事儿。   没想到,这位一直就是在酝酿大招啊!   酱紫的大事儿发生了,上皇也坐不住了,他觉得这是在动摇国本之事,派了人三催四请地将皇帝叫了过去。   杨广特别不爱搭理这位,不过身为人子,孝道还是要讲的,所以,只能带着百分不情不愿地来到了兴庆宫。   这一次,李俶很明智地没有跟着一起来,省的父子俩再骂架,自己再胆战心惊。   不怕死,忠心耿耿的李辅国却是不离左右,主仆俩骑马,轻车简行去了兴庆宫。   李辅国和上皇的大伴儿高力士俩人守在外面,周围别说是人了,就是只鸟都没有。   这俩人作为两代君王身边儿的忠仆,其实也挺有共同语言的。   房间隔音效果不错,李辅国和高力士俩一点儿声音都没听到,老天保佑,父子俩和和睦睦的吧。   每次见面都是地动天摇的,高力士也是担心上皇年纪大了,怕是撑不住哇。   这次,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仙,竟然听到了高力士的祈祷,满足了他的心愿。   上皇和皇帝都很平和,而且还破天荒地一起用了午膳。   李隆基这次是真的释然了。   释然之后就半推半就地和儿子说开了。两人算是结束了这几年了乱七八糟的复杂关系。   上皇当天在皇帝离开兴庆宫之后,也不玩离家出走的把戏了,回了华清池。   不过问题来了,当天夜里,杨广就接到了上皇驾崩的消息。   第一反应,这是开玩笑呢!   可是谁敢跟自己这个一国之主开这种玩笑,显然,上皇驾崩是实!   丧钟敲响时,很多人都是心下一颤。   不管是达官贵族还是悠悠小民,都是将自家的忌讳之物收了起来。   挂上了白布青幔,就是灯笼也换成了白色的,该糊的糊,该换的换。   朝臣们赶紧地入宫侯着吧。   第二天早上,看了朝廷的讣告之后,才知道是上皇驾崩了。   举国致哀!   民间三年不得嫁娶,贵族一年不得饮宴。   尽管他死的时候杨广不在身边,不过杨广显然是“明白理解”这位的,杨氏四姐妹,殉葬!   杨氏三姐妹哭天抢地,唯有玉环,神色平静,从容地饮下了那杯酒,仪态优美,倒是让杨广高看了她一眼。   至于剩下的三位,自然有人帮她们的。   至于其他的女眷,自愿吧,愿意出宫的就走,不愿意的就留在华清宫,弄上几个绣房之类的地方,总有她们一口饭吃。   作为裙带关系爬上来的所谓的杨国舅杨国忠,好办呐。   皇帝也是个想一出是一出的主儿,让人准备了个铁碗,杨国忠的脸上刺字“奉旨讨饭”,然后就被人跟死狗一样地拖出去,扔到了长安街上。   身边不远处是苟延残喘的李林甫。   杨氏一族,家产籍没,倒是再没追究其他了。   可是没官儿做,没银钱,除了穷困潦倒外,还能如何?   这次,再也没有感叹艳羡杨氏一族的飞黄腾达了。   反而教导子女,一定要脚踏实地,千万别想着走捷径,步子太大,很容易蛋疼!   上皇的丧事之后,皇帝哀伤过度,修养了一阵子,太子监国。   众人只怕皇帝也和上皇学,不上朝,什么事儿都交给太子处理呢,没想到,这位尽管在病休,不过该召见朝臣还是召见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