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耽美百合 风起长安

第242章

风起长安 于欢 2826 2024-05-05 12:05
   因张珀是右相之子,又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的驸马,群臣便不敢与之争论。   张珀为人正直,十分不满朝廷对官员赏罚的偏私,于是起身向张国忠行礼,“右相,九姓铁勒早就在大唐建立之初摆脱突厥而归顺大唐,浑氏一族也世代为唐臣。”   “下官听闻浑进如今还不满二十岁,十一岁随父参军,十二岁便立得少年兵的跳荡功,十四岁击破贺鲁部,参与石堡城之战,收复龙驹岛,圣人赞他勇冠诸军,因功累迁折冲府果毅都尉,后从军朔方节度使陆顺麾下,领军深入葛逻禄部,经狐媚碛,穿越特罗斯山,大破阿思不部,与众军修筑永清栅、天安军两座堡垒,因功升任中郎将,时年十六岁。”张珀将这位少年将军所立功绩一口气叙述了出来,眼里对这位少年将军尽是由衷钦佩,“他以少年,立如此功勋,军中遂称他为大唐霍去病。”   “天圣十二年,他随朔方节度使入朝,圣人亲自召见了他,下官也有幸见到,虽年少,却有凌云之志,而今又立奇功,乃大唐男儿之表率,朝廷理应重赏。”张珀又道。   张珀虽时常忤逆张国忠,但他对这个儿子仍是十分的疼爱与看好,“既然太常卿说要重赏,那么诸位臣工觉得呢?”   此时有人提醒道:“右相,浑进父子都是前朔方节度使陆顺的部将。”   张国忠忽然回头,提醒他的正是他的党羽,陆顺为哥舒撼诬杀,而今哥舒撼拥兵太盛,且有想诛杀自己的心思,若是提拔与重用陆顺昔日的部将,日后平定叛乱,论功行赏,便能相互牵制,不至于让哥舒撼一人独大。   “陆顺之死,谁不知道冤情呢。”张珀又道,“不能因为浑进是陆顺曾经的部将就忽略他的功劳,那如果是这样,朔方军节度使与河东节度使也曾是他的部将,朝廷何故启用。”   “太常卿说的对。”张国忠说道,“少年将军,武功盖世,立下功劳,不仅要赏,更要重赏,以此来告诉我大唐的儿郎们,江山代有人才出,朝廷不会埋没任何有功之人。”   众人纷纷附和,起身叉手道:“右相英明。”   “郎将往上,便是从三品的将军,兵部可有十二卫将军头衔空缺?”张国忠问道。   兵部遂呈上空缺的武职名额,“回右相,右骁卫缺一人。”   “好。”张国忠道,“二十岁就位列将军,在我朝可不多见啊,吾记得,上一个,是高仙之吧,但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天圣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朝廷以左赞善大夫来沺担任颍川太守,加本郡防御使,并对常山取得完胜的朔方军进行了封赏。   --------------------------   ——常山——   既克赵郡,李光必乘胜进围博陵,燕军死守,围攻十日而不下,苏仪便命其收兵,还常山。   见唐军撤兵,不甘失败的施寺明收拢残兵,欲突袭,在沙河交战,又败。   苏仪与李光必收兵常山,犒赏三军,又将战功上奏朝廷。   中郎将浑进因一箭射杀叛将李利杰,朝廷便以功升任浑进为右骁卫将军。   此时的浑进尚不过二十岁,便以军功官至将军,这样的成绩,远超父祖,也让苏仪更加器重于他。   朝廷的封赏很快下达,其中包括紫袍与金鱼袋,浑进受封之后,将这些藏起,又将朝廷的封赏献于苏仪。   对此,苏仪很是意外,“这是朝廷对你的封赏,你射杀了叛将,这是你应得的。”   “末将能得到朝廷的封赏,都是将军您的提携,我们能取得胜利,并非靠一人之力,而是全军将士奋勇杀敌,所以这些赏赐,理应分给全军。”浑进说道,“随您出征前,父亲曾至军中探望,我一直记着父亲的话,也记着苏荷姐姐的提醒,为将者,不应追求自己获得了多少功劳,而要时刻记住,穿上这身军装,便要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既是责任,又岂能贪图封赏与功劳呢。”   “如果每个将领都是这样的话,那么等到敌人进攻的时候,就会变成太原与常山那样,贪功不救,致使忠臣身死城陷。”   浑进的话得到了苏仪的赞赏,苏仪摸着长须大笑道:“浑将军,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独挡一臂了。”   “末将只想跟随将军平定叛乱,收复山河。”浑进说道。   “你下去歇息吧,这些御酒,吾会分赐给军中将士的。”苏仪道。   “喏。”   浑进走后,苏荷走下台阶,帐内摆着一坛坛香味独特的御酒,这在军中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苏仪摸着胡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少年将军,未必是好事,昔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之也是年少从军,一战成名。”   苏荷却不以为然,“浑进与高仙之是两种不同的人,且浑进年轻于国家内乱之时,他日新君继位,他若能一直保持不争不抢的心思,便不会与高仙之一样。”   “新君继位…”苏仪似在女儿的口中听出了什么,“朝廷那边,又出什么事了?”   “十三郎来信说朝中现在将相不和,潼关…”苏荷语塞。   “将相不和?”苏仪挑眉,“那哥舒撼与张国忠不是一条船上的人吗。”   “从前或许是,但现在是战时,圣人更需要倚仗武将,而哥舒撼又利用自己的权势逼迫朝廷杀害了陆将军。”苏荷说道,“阿爷别忘了,是人都有疑心。”   “潼关有二十万守军…”苏仪还是不敢相信李忱的推测。   “一但挑起内斗,就算有百万雄兵,又如何呢。”苏荷回道。   苏仪低下头,“如果知道潼关守不住了,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行军赶赴长安才对…”   “谁说潼关守不住呢?”苏荷问道父亲,“阿爷您都不信,三军将士会信吗,现在二十万大军完好,而阿爷您收到的命令是攻洛阳,平河北。”   “你知道潼关失守的后果吗?”苏仪问道。   “儿当然知道,四面会攻洛阳,大唐平乱已到稳操胜券的地步,然一但缺口打开,这局面就会土崩瓦解。”苏荷回道,“但那又怎么样呢,您现在过去,河北便要沦陷,这局,根本就无法破解。”   “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够解救长安。”苏荷又道,“但长安不需要救。”苏荷的话意,指的是天子不需要救,“否则动乱还会重蹈,现在大唐需要的,是更换最终决策者,而后聚集民心,平复叛乱。”   “十三郎给我的信中说过,陆善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决策者的昏庸,以及人心的私欲,叛军在中原做的一切,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苏仪听后沉默了许久,“雍王在京,静观大局,其实为父觉得,雍王…”   “阿爷。”苏荷开口制止了父亲,“您是太子殿下所提携的。”   “只要能明辨忠奸,听从建议,就有望收复。”   “罢了。”苏仪叹道,“眼下施寺明固守博陵,叛将蔡熙已经逃回洛阳了,过不了多久,陆善就会派兵增援河北,先定河北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