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两军各自出发时,赵佗按照规矩,拜访了南路的桓昭,向他辞行。然后就被桓昭冷言嘲讽和威胁了一番。 “有劳左庶长提醒,赵佗一路定会小心,防范小人暗算。” 赵佗平静说道,言语上并未服软。事到如今,怨恨已经摆上台面,没有必要再去装孙子。 桓昭眼中冒出一抹厉色,正要再威胁一番找回场子,却听到赵佗低语:“此番伐魏之战已经到了尾声,如果不出意外,大王接下来就会再起大军征讨楚国。届时由李将军为统帅,左庶长和我又可以同在李将军麾下任职,真是欣喜啊。” 赵佗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然后对着桓昭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告辞离去。 桓昭愣在原地,看着赵佗的背影,到了嘴边的威胁话竟然说不出来了。 李信伐楚! 桓昭作为左庶长级别的高级将吏,自然听过这个消息,如今被赵佗一提醒,才惊觉这事情已是近在迟尺。 “这竖子是在威胁我?” 桓昭咬牙切齿,心里却有些忌惮起来。 他现在可以给赵佗穿小鞋,找借口收拾他。但如果等到李信为主帅时,会不会也用这种方法报复自己呢? 这就是赵佗那番话语中隐含的东西。 一想到这里,桓昭也开始心虚起来。 上千秦军在赵佗的命令下,将那一千魏人青壮包在中间,向着户牖乡的方向进发。 因为赵佗已经向这些魏人宣告过,秦军此行,是要将他们押送回乡。 再加上中间还有张仲和陈平进行安抚周旋,这一路上,一千魏人表现的十分听话,没有人选择逃跑或是捣乱,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相比于被斩首的两千余魏军战卒,他们能够活着回乡,已经是秦军天大的恩赐,路上哪还敢闹出什么乱子,只想安安全全的回到家。 不过这批魏人中并不是没有聪明人。 陈平便是其中之一,他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在大军休憩时,他找了个机会求见赵佗。 “陈平拜谢公乘,此番多亏公乘,方能让这千人活命回乡。此番大恩,平没齿难忘。”陈平向着赵佗顿首行礼。 所谓顿首,即跪在地上以头叩地,是“九拜”之中仅次于稽首的礼节。 陈平向着赵佗下跪叩头,是极大的敬意和感谢。 赵佗皱眉,身子微微侧过,没有受陈平这一礼。 陈平一愣,脸上露出苦笑。 他问道:“公乘不受平这一礼,此事果真另有缘故吗?” 这陈平真聪明。 赵佗微微一叹,他为了安那一千魏人的心,没有将秦军要以人换粮的政策说出来,只是含湖的说将他们押送回乡。 要是老老实实告知那些魏人,路上肯定会有许多家里拿不出粮食的人选择找机会逃跑。 只是没想到陈平还是看出了苗头,借此机会试探。 赵佗摇摇头,他之所以救这千人,也是想卖陈平的人情,如今对方看出来了,他自然也不隐瞒,便将王贲的军令说了出来。 “一人两石,这千余人就需要两千石粮食。” 这个数字让陈平惊了一下,他声音苦涩道:“之前秦军攻取户牖时,就已经征过一批军粮。之后魏豹回师,我们张氏仓中的存粮大半都被魏豹拿走了。张氏如此,普通乡人家中也没有多少,如何给得起这两千石粮食啊?” 陈平很着急,因为这一千人里有很多张氏僮仆,还有一部分张氏亲族。如果这些人都被罚没为奴隶,他们张氏损失会很大,而且名声也会在户牖乡烂透。 赵佗耸耸肩,他也没办法。 他本想着借此事让陈平欠他一个大人情,日后好将对方收入麾下。 哪知道王贲发出这种军令,打乱了赵佗的计划。 陈平不愧是聪明人,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公乘,如今正是青黄未接的时候,乡中确实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食。若是能宽限一段时间,先将人放了,待到秋收之后,一定能够缴齐这批粮食。” 赵佗心中一动,陈平的话很有道理,魏人家里没粮食,地里却有,所需要的只是时间。 但赵佗只是想了想,便摇起头来。 秦军之中,军令便是律法。 上面下达了命令,赵佗就必须无条件服从。 魏人们要不拿粮换人,要不就是去当奴隶,再没有第三种选择,更没有讲条件的可能。 赵佗也没有向王贲请示的资格,所谓“逾分而上请者死”,他如果不经过杨熊和桓昭,就直接向王贲请示。哪怕他说的再有道理,再有用,那也是犯了军法,桓昭完全可以据此条例将他干掉。 而且,赵佗知道,大梁城沦陷就在这两月,绝对扛不到秋收。 秋收之后,秦王就要按计划命李信伐楚了,到了那时候定然还会在魏地搜刮走一批粮食。 魏人地里的那些粟麦,到了秋收,可不一定就是他们的。 所以,此事就算真能传达上去,王贲也不会答应。 赵佗无奈道:“此乃军令,我亦没有办法。” 陈平左思右想,但哪怕他智谋绝顶,也没有办法变出多余的粮食,只能叹道:“公乘的难处,陈平理解。” “此事不管如何,都是公乘为这一千魏人寻了一个活命的法子。若无公乘周旋,恐怕这一千人都会被杀死于战场上,哪还有用粮食换回乡的机会。公乘之恩,陈平铭记于心,还请受我一拜。” 说着,陈平再次向赵佗下拜。 这一次,赵佗没有躲开。 他心里赞叹,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简单。 陈平能清楚的看到赵佗在这件事里起到的作用,要是换成其他人,恐怕根本不会领情。 接下来的路途上,陈平并没有将此事泄露出去,一千秦军押送着一千魏人,安全的抵达了户牖乡外。 然后,赵佗向这些魏人宣告了以粮换人的政策,并将此事通过张氏传达至整个乡中人家。 整个户牖乡沸腾起来,不少魏人大骂秦军贪婪残暴,要夺走他们救命的粮食。 连几岁的孩童都操着方言叫骂,在暗地里对着秦军的方向吐口水。 除了咒骂与白眼之外,还有不少拿不出粮食的魏人妇孺跑到军营外,跪在地上,向秦人们哀求哭泣,希望能够放她们的丈夫、儿子回家。 咒骂声、哭泣声、哀求声,在这片乡邑中四处可闻。 “这就是战争啊。” 赵佗在营中轻叹,他此刻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对魏人来讲,与贼寇无异。 但这就是现实,赵佗不是小说中心想事成的主角,哪能做到人人喜欢,事事如意。 赵佗能做的,唯有扮演好自己的身份。 这一刻,他就是魏人眼中的秦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