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火影之升仙得道

武藏坊牟庆(二)

   ·原型:武藏坊弁庆(1155.3.22?-1189.5.17)   ·主要事迹:在五条大桥进行“刀狩”与遮那王(源义经)相遇、作为义经家臣活跃   ·生涯概况:   武藏坊弁庆(むさしぼうべんけい)生平不详,关于他的记载大多来自《源平盛衰记》、《义经记》、《平家物语》、《弁庆物语》等军记物语和后世传说。根据较普遍流传的说法,弁庆是一位名叫湛増的寺院住持强夺某大纳言之女为妻,怀胎18月而生(《弁庆物语》中的说法则是3年,明显效仿了哪吒的传说)。婴儿出生后,已有两三岁小孩的大小,长发齐肩、牙齿齐全。犯下破戒罪孽的湛増毕竟是佛门中人,因此视这个出生带有异象的孩童为妖孽,打算亲手除去这一孽种(同时也为遮盖自己的丑闻);关键时刻,婴孩被其叔母所救,并带到京都抚养,为其起了一个幼名——鬼若(《义经记》记载;《武藏坊弁庆物语绘卷》、《弁庆物语》、《桥弁庆》等作品中则称“若一”)。   后来,鬼若于比叡山出家为僧,法号为“武藏坊弁庆”;之后弁庆作为游僧云游四方,后来到京都并长驻于此。在京都,弁庆留下了其生涯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1169年)传说,京都的五条大桥上有一名身材魁梧、武艺高强的僧兵,他力大无穷,每往来一名武士便会对武士大打出手,无人能够招架他旋风般的进攻;获胜之后,这名僧兵便会将败者的佩刀作为战利品取走——这名僧兵,便是云游到京都的武藏坊弁庆;他的奇特行径被称为“刀狩”,从字面理解即为“狩猎佩刀”。作者:ashurasj 出处:bilibili   弁庆曾许下宏愿,要在五条大桥上夺取整整1000把刀,而在其已经取得999把、还剩最后一把即可实现宏愿之时,他遇到了一个改变其终生的人。此人名唤牛若丸,在鞍马寺出家修习,法号“遮那王”——也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源九郎判官义经。   年仅11岁的遮那王在某日晚上归寺途中,于五条大桥上邂逅了武藏坊弁庆。弁庆看上了遮那王随身佩戴的黄金太刀,因此上前挑战;岂料在鞍马山大天狗处习得一身武艺的遮那王身轻如燕,弁庆虽膂力过人、勇武非凡,但在敏捷技能点点满的遮那王面前处处受制,最后败下阵来。自恃武艺过人的弁庆对遮那王的身手心服口服,拜倒在遮那王面前;后来遮那王元服,改名“源九郎义经”之后,一直追随遮那王的弁庆顺理成章成了义经最亲密的家臣。二者的人生从此如同藤蔓一般,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此后,弁庆作为深受义经信赖的近臣,一直陪伴于义经鞍前马后,在义经参与的历次战役中奋战。根据后来镰仓幕府官方修订的编年体史书《吾妻镜》(又名《东鉴》)记载,元治元年(1185),弁庆曾作为义经的随从一同游览于京都一代,书中有“弁庆法师以下相从”、“相从豫州之辈才四人,所谓伊豆右卫门尉、堀弥太郎、武藏坊弁庆”的语句留存——这是“武藏坊弁庆”这一人物在官方正史中极其稀少的记载,也是为数不多可确认其真实存在的证据。   随着权倾一时的平氏一族走向衰亡,源氏一族也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历代政权稳定之后的固定环节:诛杀功臣。先是被称为“旭日将军”的源义仲(木曾义仲)与源赖朝为首的镰仓方交恶,后者于1184年派遣异母弟源范赖、源义经率军讨伐驻扎京都的义仲,义仲败亡;此后,义经又因赖朝令其讨伐叔父源行家而与赖朝决裂,被赖朝讨伐,无奈出奔奥州(本州岛东北地区,今仙台市及周边地区),投奔位高权重的奥州镇守府将军、奥州藤原氏一族族长藤原秀衡。秀衡曾对义经有恩,此次义经落魄前来投奔,秀衡慷慨的接纳了义经一行人,安排源义经在高馆(又称衣川馆)居住。得知义经一行人身在奥州的源赖朝软硬兼施向秀衡施压,令其交出义经,但秀衡不为所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大可一战的态势拒绝了赖朝的要求;赖朝亦忌惮奥州藤原氏的强盛实力,只得按兵不动。   好景不长,藤原秀衡于1187年去世,义经失去最后的庇护人。尽管秀衡临终前交代其三个儿子泰衡、国衡、忠衡应奉义经为主君,共抗镰仓幕府;但赖朝暗使手段,成功从内部分化了奥州藤原氏,继任家督的藤原泰衡决心讨伐义经。1189年,藤原泰衡派家臣长崎太郎率500骑夜袭义经所在的衣川馆,义经家臣们迅速迎战,以武藏坊弁庆为首的8人死守玄关大门,誓死护卫主君。   随着战事越发激烈,深知大势已去的武藏坊弁庆退入衣川馆内殿,向侍奉一生的主君义经告别。告别之后,弁庆重返战场,舍命奋战,以至敌军甚至无法近身;敌军弓箭手遂向弁庆围射,一时间弁庆羽矢遍身,却仍杀敌不止。突然,弁庆以手中长刀掠地,如同护法仁王(佛教中的护法罗汉,俗称哼哈二将)一般屹立于玄关之处,对敌军怒目而视。敌众一时不知弁庆生死,竟不敢上前查看;直到一匹战马受惊将弁庆撞道,众人才知弁庆已死(上一个这样的是典韦,“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这如同仁王立姿(仁王立ち)一般的壮烈死法,被称为“立往生”(立ち往生)。   关于弁庆的身世一直存在争议。传说中弁庆的父亲是一位名叫湛増的寺院住持——“湛増”这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日本纪伊半岛东南部熊野地区的熊野三山,自907年宇多法皇参拜参拜之后就成为重要的信仰源地(“熊野信仰”)。管理熊野三山的并非朝廷派遣的三山检使,而是握有实权、被称为“熊野别当”的武家代表;传说中作为弁庆父亲的“湛増”,在历史上是第21代熊野别当,曾经率领着熊野水军援助源氏——这明显与传说相悖;真相如何,如今已不可考;   ·传说弁庆乃是鬼之子,出生时全身铁黑,刀枪不入;但即使是这样的弁庆,在被击中胫骨(小腿内侧)时也会因疼痛而落泪。后来,这一典故衍生出“弁庆の泣き所”这一俗语,意为“强者唯一的弱点”——可以近似理解为“阿喀琉斯之踵”;   ·在和义经、弁庆有关的传统能剧剧目《安宅》中,有一个重要剧情“劝进帐”,这个剧情起源自和弁庆有关的“安宅传说”:传说义经在被赖朝迫害后,决心投奔昔日恩人藤原秀衡,因此带着正室乡御前和家臣化妆为前往东大寺募集供物(也就是“劝进”)的熊野山伏(苦行僧),取径山险路坚的北陆道。不料一行人在加贺的安宅关(安宅の関)引起守将富樫左卫门的怀疑,被截了下来。弁庆被富樫左卫门允许做最后的勤行(在佛前祈祷诵经),于是弁庆侃侃而谈,从山伏的由来讲到山伏的装束,最后提到一句“其身乃不动明王的尊容……熊野权现将降罚于此”,意欲以不动明王名义镇住富樫;感受到压迫感和恐慌的富樫遂提出要听劝进帐(记录募集财物明细的文帐)的内容,弁庆便抽出一卷毫不相关的文书,信口开河,以“惊动天上人”的音量朗声念诵并不存在的条目。听完弁庆朗诵“捐赠半文钱即可得现世幸福,可坐于千朵莲台之上”后,气势上完败的富樫左卫门慌忙放行,唯独留下了扮作飞脚(脚夫)的源义经。这时,弁庆佯装大怒,以金刚杖击打义经,才使得富樫左卫门打消疑虑,一行人遂得以过关。事后,弁庆为自己不知缘故的僭越行径而谢罪,义经则认为“此乃天神加护”,认为是熊野权现降临于弁庆身上;随后富樫左卫门携酒前来道歉,特向弁庆奉上带来的酒,而弁庆作为回礼跳了一支舞——在这个故事中,弁庆被认为是熊野权现和不动明王的化身,为此才使得富樫左卫门专程前来谢罪;   传说弁庆常背负着七种不同的武器,分别为薙刀、铁熊手(くまで,类似钉耙)、大槌、刺又(也写作刺叉,头部呈u形,有两分叉,在发生火灾时用于将易燃物拨倒,也作为捕具用于对犯人进行追捕和控制)、大锯、钺和铁棒,这七种武器也被称为“弁庆的七种道具”。后来这一说法衍生到各个领域,产生了“选举的七种道具”、“侦探的七种道具”等说法;   ·源义经(牛若丸/遮那王)-主君。弁庆在五条大桥邂逅年轻的义经之后,被义经的实力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从此成为义经忠心不贰的家臣。后来,弁庆陪伴义经走到了生涯的终点,据说当时深知大势已去的弁庆暂时脱战,来到衣川馆内向义经告别,二人许下约定:即使死后也要再为君臣,共同作伴踏上黄泉之路。之后,弁庆在衣川馆大门处奋战,直至力竭而死;而耻于与藤原泰衡交战的义经在诵经完毕后,亲手杀死了正室乡御前、以及年仅4岁的女儿龟鹤御前,旋即自尽,终年31岁。   ·人物评价:   武藏坊弁庆的故事一经传开,便被作为武士道精神的典范而加以标榜;在尔虞我诈、充斥着背叛与欺骗的镰仓初期,源义经和武藏坊弁庆这对主仆相互成就,义经在弁庆的陪伴下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弁庆则以自己的忠义在世间铭刻下了自己的名讳——这是其他那些因战功而加官进爵、得享天年的武将所难以企及的。   在信奉“侘寂”“幽玄”的日本传统美学中,“残缺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因此比起诸多成功上位者(如源赖朝、足利尊氏、德川家康),日本人相对更偏爱那些人生留有遗憾的悲剧人物,这一点从日本人对北畠显家、源义经、武藏坊弁庆、楠木正成、真田幸村等悲剧英雄的热衷就可以窥见。平庸的活不如壮烈的死,即使如樱花凋零亦非坏事——“夏梦无常一世名”,人生在世犹如盛夏浅眠所作的梦,转瞬即逝;无数武士就在如此这般的意识引导下,为了成就属于自己的威名,不惜身命,为追求最后壮烈的结局而出生入死。这种“在虚幻中寻求到的真实”,已经内化为民族特质的一部分,被刻在这个国家的基因深处——即使武士道早已随着时代的风逝去,这种特质也以其他形式得以留存。   也正是因为这种群体化的特质,没能在衣川馆战死的常陆坊海尊背负上了“逃兵”“懦夫”的骂名;而他给自己的赎罪手段“在漫长余生中传唱义经和弁庆的故事”,也是很耐人寻味——对于海尊来说,生如同对主君和战友的背叛,这种耻辱感如同烙印一般,在其余生永远伴随着他;而不死本身就已经是对海尊最大的惩罚,常人向往憧憬的长生不老,只有在真正经历后才明白是如何的痛苦。   世上既然有构筑故事的人,自然也必须有讲述故事的人。既然自己无法回到过去、以死向主君效忠,那就背负着耻辱,在看不到尽头的余生不停撕裂自己的旧伤疤,向世人传诵英雄谭的同时,诉说这世事无常——在漫长余生中寻求自我救赎和解脱的海尊,以这样一种近乎残忍的手段为自己套上了一副枷锁,只求减轻内心深处的负罪感;在其成为英灵之后,扮演好那个自己永远也无法成为的“武藏坊弁庆”,也成了其赎罪的延续。正是如此,当其在第七章拖着重伤之躯,以宝具和黑化牛若丸同归于尽的时候,相信不少玩家也会为之动容——义经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从来没有怨恨过他;既然从未怨恨,自然也就不存在原谅一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