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两兄弟四目相对,在这一刻达成了一致的目标,李从珂,必须得死,他不死,李嗣源拿什么去堵众人的口,取悦天子? 他在皇帝陛下那里,可是挂了名! “来,干了!”李嗣源端起酒杯,醉醺醺的说道。 就在此时,一个穿着白衣的通文馆探子走进来,刚要在李存信旁边小声汇报,却被他呵斥,“说话声音这么小,没看见我大哥在这!声音大点!” 探子吓了一跳,声音顿时拔高了几度,“启禀圣主,门主大人,李从珂一个时辰前已经离开了节度使府,目前不知去向。” 李嗣源眯着双眼,神色没有丝毫变化。 听到这话的李存信则是面色一变,缓缓点了点头,“你先下去吧。” 探子走后,李存信将杯中残余的酒一饮而尽,看向李嗣源,“大哥,那小子要开始动了。” 李嗣源不紧不慢的给自己斟满酒,眼中闪过玩味的笑,“这岂非是正合我意?我回来那天之所以不给他留半分情面,为的不就是这一步。” “短视之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危险,这水太深了,珂儿太年轻把握不住,就让我们这些长辈给他上最后一课!” “大哥说的是,只有他动手了,咱们才能师出有名啊。” …… 洪武元年,冬十一月。 洛阳举行了开国以来的首次恩科,也是这一年中的第二场科举。 自从宣布恩科消息以来,各地读书人闻风而动,齐聚洛阳,虽然寒冬腊月,但科举功名动人心。 比起文举,武举就显得不够看了,这次,苏铭特地指派禁军将领当武举考官,其中李文通担任主考,石敬瑭担任副考官。 别看石敬瑭名声很臭,但是在当儿皇帝之前,他可是李嗣源的左膀右臂,无论是李存勖建立的大唐,还是李嗣源登基之后的大唐,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当世少有的猛将。 参加武举考试的人不少,但许多都是身怀武功,历经不少战场厮杀的汉子,少有通读兵略,懂得带兵打仗的领军之才。 苏铭和李文通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只要四肢健全,年轻力壮,有把子力气的青年全都招进了禁军,免得这些人搅和在武举里面,闹出笑话。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冲着当兵吃粮而来,并不理解武举的意义,不过,朝廷现在正是缺人,倒是正好。 参加武举之人,二次筛选,免得误了科举大事。 最终,禁军又招了五千人,二次筛选后剩下能参加武举的也不过一千人,比起文举,差了不止一筹。 校场上。 苏铭与一众将领坐在高台上,观看下面的考生参加考试。 旌旗猎猎,迎风招展。 考生们先是分批次举重,骑射,等到实战演练,考生的武器五花八门,考官们将其分门别类,互相比试,打分列举名次。 这些考生大多都是身高九尺,浑身腱子肉的壮汉,也有形貌丑陋者,不过苏铭也不看重这些,沙场厮杀,敌人可不管你好不好看,长那么漂亮有什么用。 考试一连进行了三天,至于文举那边,苏铭将此事交给李存礼,让女帝帮自己盯着就够了。 现在不比之前,手上有人可用,没必要事必躬亲,像是秦始皇,老朱那样的皇帝劳模就算了,一般人学不来。 来到这个世界后,他担惊受怕了一年多,现在好不容易没了生死压力,就不能享受享受? 高台上,苏铭坐在椅子上,三圣姬一人给他捶肩,一人捶腿,还有一人捧着暖炉,虽然他已经不畏寒暑,但该有的还是要有。 “倒是有不少天赋异禀的好苗子适合练横练武功,就跟当初的李存孝一样。”苏铭目力极好,一眼就看到了校场上有几个身高体格异于常人的壮汉。 李文通笑着道,“陛下说的不错,这些人都是可造之材,若交给微臣调教,不出三年,定然又是一批猛将。” 苏铭扫视一圈,叹了口气道,“千军易得,良将难求,还是再看看他们文韬武略,带兵演练的本事吧,战场上再勇猛,也不过千人敌,万人敌,顶天了是个项羽。” “朕需要的是将帅,是韩信,李卫公那样的人才,只可惜,这样的人,百年难得一遇,普通人,能领五千兵不出差错,已经是少有的人才。” “陛下说笑了,兵仙,军神之才岂止是百年难得一遇,他们带兵的本事,臣等就是拍马也赶不上,只希望未来武举一道能为陛下选出这样的人才。”石敬瑭连忙补充道。 “好了,接下来的带兵演练你们考核吧,朕就不看了。”在这里待了三天,苏铭也有些腻味了,摆摆手和一众侍卫离开了。 …… 这个冬天,北方大地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南方就显得黯然了。 在北方有一个名义上的朝廷,虽然各地节度使没有上表称臣,被朝廷纳入统治,但是目前敢冒出来跟朝廷叫板的也是一个都没有。 相比之下,南方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势力,谁都不服谁,没有一个有话语权的藩镇。 而当那日龙泉宝藏的消息被各国诸侯知道后,他们顿时没了心气,即便是有野心,也被干的稀碎。 一个活了三百多年的袁天罡已经够厉害了,现在又来一个更厉害的皇帝,这让他们怎么活? 别的不说,一旦北方朝廷掀起大一统之战,直接让袁天罡突击各国首脑,就足以让他们群龙无首。 蜀地成都府。 王衍坐在龙椅上,醉眼朦胧,肥胖的脸上满是苍白,眼圈乌青,显然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 他醉眼惺忪的看着发须皆白的张格,问道,“张学士,国事艰难,孤该如何是好?” 张格沉默半晌,“大王,大唐再兴之势已然不可阻挡,当今天子英明神武,可类比太宗皇帝,蜀地一隅顶多偏安数年,连蜀境都无法一统,更何谈北伐中原。” “大王,老臣言尽于此,还请慎重。” 张格是王建留下来的老臣,更是见识过中原晋梁争霸,因此才逃到蜀地,见多识广,更明白天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