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科举当中的进士举人不必纳税的政策也被他给改了,只要没有当官,就必须跟普通百姓一样服劳役,只不过举人进士在官面上有些许特权,可以见官不拜等等。 朝廷在两税制上进行了改革,将商税和关卡税交由三司统一管理,各地不允许再设卡关,同时允许百姓以钱财抵偿劳役。 而这些举措,都是在为后面的官绅一体纳粮做准备,同时南方偏远地方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总的来说,这几年的改革太频繁,苏铭启用冯道也是为了缓冲,为后面的改革做准备,做事要有急有缓,不能一个劲的猛冲。 张居正的改革固然为大明续命,但改革的时间太短,许多地方没有落实到底,最终人亡政息。 说到底,张居正不是皇帝,历代以来,改革的政策应当由皇权发起,才算是名正言顺,后继之君也会顾忌,不至于朝令夕改。 开宝七年,朝廷在松江府派出船队,探索海外,这基本上是复刻了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现在丝绸之路暂时还没打通,总要找别的路子。 朝廷的经济,总要多元化,不能只依靠割治下百姓的韭菜。连通西域的节镇在几百年的战乱中废弃。 朝廷需要慢慢建立,同时,移民实边,将胡化的汉人迁入内地,再将汉人迁入边关,为未来的西域都护府打下基础。 如今的朝廷能打是能打,但打到西域后勤跟不上,打下来也守不住,除非朝廷将前唐时候的安西四镇恢复,说不定可以慢慢经略西域。 不过,前唐完蛋了,跟大唐争霸西域的吐蕃也没好到哪去,安史之乱后,大唐退出西域,吐蕃也没能吃下丝绸之路的红利。 大概是受到气候影响,高原的上吐蕃四分五裂,人口骤减,自保有余,却无力进取。 接下来的几年里,官府一直在执行前几年的政策,巩固基础,兴修水利,开发南方,修建道路。 各种各样的大工程接连不断,每一次大工程,都有不少人掉脑袋,总有利欲熏心的家伙喜欢伸手,要用自己的三族试试不良人的厉害。 开宝十一年。 大唐舰队,绕过非洲大陆,抵达西方。 高大的宝船停留在港口,震惊了西方各国,在西方停留了两个月之后,大唐船队返航,回来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一大票西方船队。 至此,海上丝绸之路开启。 开宝十三年,西方国家船队抵达大唐,前往洛阳。 对于海上丝绸之路,苏铭早有准备,等船队回来后,苏铭将西方的地图和不良人绘制的地图结合在一起,绘制了欧亚大陆的简略地图。 至此,大唐官员们才得知,原来大唐只是大陆上的一角之地,西方船队到来,带来了一波热钱,民间和朝廷受利颇多。 大唐突然兴起了经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的热潮。 有了利益的推动,朝廷在边疆的开垦速度猛然加快,各路商旅络绎不绝。 开宝十五年,朝廷正式出兵西域,收回安西四镇,陆续击败了高昌回鹘王国、于阗王国,与黑汗王朝碰撞。 与前唐的政策不同,大唐击败了各国,而是派遣官员,改土归流,编户齐民,将商队派到这里。 一时间,西域之地聚集了大唐二十万大军。 开宝十六年,大唐与黑汗王朝大战,黑汗王朝大败,走向分崩离析,大唐军队终于凿穿西域,重开丝绸之路。 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开启,大唐的民间经济非常繁荣,为此,朝廷开启了专门的通商口岸。 这时候的西方文艺复兴尚未兴起,大唐的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收到极大热捧,同时西方各国决定派遣人员来东方求学交流。 开宝十七年,大唐击败倭国,分化州郡,开发倭国的银山,至此,大唐进入以银子为钱本位的时代。 …… 洛阳皇宫。 在苏铭大一统之后,洛阳进行了进一步的修建,皇城也重新翻修,几乎回到了盛唐巅峰的状态。 得益于民间经济流通,朝廷非常有钱,相比于以前的积蓄,现在朝廷非常热衷搞大工程,前两年花费亿万钱粮修河道,治理黄河。 千秋殿中,苏铭望着眼前的堪舆图,笑道,“袁天罡,海外之地如何?是否让你大开眼界?” 数年前,袁天罡跟随大唐船队去了西方大陆,在那里待了半年,见识了不同国家的风景和人。 “陛下,西方地处蛮夷,无论从哪方面都比不上我大唐,陛下派遣船队,是为了后世子孙考量?” “非也,朕只是想让世人知道不该坐井观天而已,大唐的确强大,未来一代代人口爆发,总有一天,土地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口,迟早会发生动乱。” “朕不过是早做准备,南方瘴气太多,无法经营,西方偌大之地难道还不能让百姓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