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准备
夏远没有太多时间和新营磨合,在与朱赤和高致嵩二人道别后,便前往部队,随后跟随部队,前往孙元亮点出来的位置布防。 孙元亮给予他们不少物资上的支持。 水泥、铁丝网一应俱全。 眼下修筑水泥碉堡还不知晓来不来得及。 夏远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此前经历的、所学到的全都用在了阵地修建上,尤其是在猫耳洞的修建上,更是利用了木头与水泥,他想着,与其消耗大量水泥,构筑坚硬的水泥碉堡,不如多设立一些藏身、躲避炮弹的猫耳洞。 日军的进攻模式单一,就是利用飞机与重炮轰炸。 猫耳洞的修建,要比水泥碉堡的修建重要很多。 铁丝网的设立也很有讲究。 日军最喜好步坦协同,所以,铁丝不能设立的太靠前,要靠近他们的前沿阵地。并且在铁丝网的前方五十米内,要挖掘反坦克战壕。 这样一来,日军的坦克靠近阵地,就会陷入到反坦克战壕里,动弹不得。 而日军步兵只能脱离坦克,向国军阵地进攻,这样,铁丝网就能直面日军步兵。 至于铁丝网会不会在日军轰炸中被炸毁,这是必然会的。 所以,夏远就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他带着溃兵坚守南天门,曾在南天门上布置了一块假阵地,用来迷惑日军的飞机以及炮兵,并且成功了。 所以,这一招实际上是可以用在当下。 他命人前往雨台正前方大约六里地,寻得一块位置尚且还算可以,视野相对较好的山头,挖掘了纵横交错的战壕,说是战壕,不如说是土沟,直到膝盖位置,又让人去找朱赤和高致嵩借了些破烂军服,两个木棍绑成十字,随意的套上上衣,插在战壕上。 这样的假阵地构造,夏远已经用了一次,再次使用,自然是得心应手。 假阵地就是用来迷惑日军。 夏远不仅仅设立了一块假阵地,而是设立了两块,正所谓兵不厌诈,这两块假阵地的作用为的就是迷惑日军,真阵地就在两块假阵地后方。日军的空军以及日本侦查员,会率先发现假阵地,并对假阵地进行一轮炮击,一轮炮击过后,日军的步兵会登上假阵地。 假阵地便会暴露。 当消耗了炮弹,又浪费了的时间,发现两块阵地都是假的,日军此时必然是气急败坏。 所以,两块假阵地后方,便是真的阵地。 雨台的位置太过于醒目,加上唐司令为了让守军视野开阔,很多山头上的树木都遭到砍伐、烧毁,整个山头光秃秃的,包括日本鬼子进攻的道路,亦是光秃秃的一片。 如此,国军会暴露,日军一样会暴露。 阵地不管怎么隐藏,都是隐藏不住的。 夏远也没打算隐藏,气急败坏的日军发现 当然,不管前者,还是后者,这注定是一场艰巨的战斗。 此外,对于其阵地的构造,夏远也费了一番心思,考虑到一旦开战,日军势必会炮击阵地,铁丝网与阵地挨得近,就会被炸毁,他便把铁丝网向前挪了一段距离,但也没有挪动太远。 铁丝网挪的太远,又无法发挥效果。 铁丝网的作用是为了阻挡日军前进,设立的位置距离阵地越近越有利,日军想要破开铁丝网需要时间,这个时候,国军将士就能射击破坏铁丝网的日军工兵,如若把铁丝网设立的过远,很多将士都射不中。 不管是地方军,还是中央军,在消耗弹药,进行打靶训练上,仍旧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和日本鬼子比不了。 夏远心里也清楚,铁丝网设立的远近,其实意义不大,设立远一点,不过是在日军 打退日军进攻,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可以消耗日军的炮弹。 阵地的位置就在雨台正前方,也是日军进攻的必经之路,夏远没有时间与部队过多熟悉,也就三个连的兵力,呈倒品字形放在阵地上,三连作为预备队使用,负责进行支援。 夏远则随着一连,坚守公路正面,这里必是日军进攻的重心,二连的阵地相对比较复杂,有村子和一个小山头,面对日军的进攻,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同日军周旋。 可以说,一连的压力是最大的。 夏远把全营的轻机枪,有一多半都放在一连的阵地上,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阻击战。 日本鬼子的部队还没有过来,前方的假阵地上,夏远安排了两个班的兵力,既用于侦查警戒,又可以用于骚扰日军,如若日军发现是假阵地,有他们在,假阵地也会变成真阵地。 营部。 一身风霜的夏远刚从阵地上回来,副营长游学昌正在看地图,见夏远回来,迎上去:“营座。” 夏远抖了抖身子,走到地图前,说道:“猫耳洞都挖的差不多了,但是这机枪地堡,还差点意思,水泥干的太慢,我担心日本鬼子过来,水泥还没有干。” “这水泥干不了,没办法,天太冷了。”游学昌把门关上,外边的冷风吹得冻人,割的人面孔生疼。 以前还出太阳,但是这几天,天气情况不好,阴沉沉的。 有好有坏,至少多云的时候,会对日本鬼子的飞机产生一定的影响。没有太阳,也的确影响水泥的干硬变化,需要时间,夏远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要是在现代的话,可以添加一些现代独有的东西,加速水泥凝固。 十二月的天,真是一天比一天冷,游学昌听着从门缝吹进来的风声,说道:“日本鬼子真会挑时间,天气这么冷,也要打金陵。” 他找来不要的衣服,塞在门缝上,又跑到军长送来的火炉前,把热好的水给夏远倒上:“外边冷,营座,你喝点茶,暖暖身子。” “他们是想要一鼓作气,把中国给打下来。”夏远道了声谢,接过游学昌递过来的热水,抿一口放在地图前,掐着腰,说道:“日本鬼子开战的时候,猖狂的说,要三个月灭亡中国,一些激进派更是企图一个月灭亡中国,他们这是在痴心妄想。淞沪会战拖了他们三个月,这群家伙着急,想要一鼓作气把咱们消灭。” “太狂妄了,把我们中华当什么了!”游学昌骂了一声,“绝对不能让他们这么轻易的穿过我们的阵地!” “就算你不说,我也不会让他们这般轻易的穿过咱们的阵地,想要通过,得付出一些代价。” 夏远端起热水,一饮而尽,放下水杯,目光带着冷峻。 不管身在何处,身份是何,只要面对的是敌人,夏远从来不会偷奸耍滑,反而会竭尽全力。 夏远在日军尚未到达雨台阵地时间,带着官兵们,抢时间,利用地形修筑密如蛛网的战壕、铁丝网、猫耳洞和钢筋水泥碉堡。后方给与了他们大量的资源支持,夏远也能放手一步。 猫耳洞内部采用水泥浇筑,坚固程度提升,日军的重炮撕不开猫耳洞的防御,能够有效的保存兵力。 所谓猫耳洞,就是一种最普通的战地掩蔽工事,通常情况下,构筑在堑壕或者交通壕的两侧,拱形的半圆门,高约一米余,宽则几十厘米,纵深长度不等,小则仅供一人容身,大则可纳三五人,其功能主要用来防炮、藏身、储存弹药等。 猫耳洞还被夏远派人教给朱赤和高致嵩二人。 37年,猫耳洞还没有成型,很多人不知晓猫耳洞的挖掘,说白了,就是小型的防炮洞,不需要什么材料,几根木头就能挖成,洞又小又窄,形似猫儿。 夏远所挖掘的猫耳洞,被朱赤和高致嵩二人称赞,在雨台的阵地上,二人均命人挖掘猫耳洞,如此一来,就不需要把弹药放在碉堡的储藏室内,战壕内的士兵可以随时从猫耳洞内取作战物资和弹药。 遭遇日军炮击,亦可以躲在猫耳洞内,躲避日军炮击。 只是,很多军中士兵并不看好这所谓的猫耳洞,猫耳洞看起来并不大,只在战壕的侧壁开一个小洞,就能躲避日军重炮?多少有些异想天开的感觉,很多人不看好,实际上朱赤和高致嵩二人也不好看猫耳洞,称赞的是猫耳洞可以囤放武器弹药,方便士兵拿取。 至于夏远所说,日军对阵地进行轰炸、投掷炸弹,可以躲在猫耳洞内,能够有效的躲避日军轰炸。 他们并不是太看好。 能当上国军将领,指挥打仗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很多将领都具备各自的才能。 在战壕侧壁挖一个洞,曾经有人想过,但面对重炮和飞机的轰炸的,他们潜意识是不认为能够躲避日军的狂轰滥炸,经验使然。 谁能想到,只需要在战壕侧壁开一个小洞,就能躲避日军的炮击呢。 夏远相当清楚,在后世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猫耳洞发展达到了顶峰,甚至因猫耳洞出现一批特殊的军人——猫耳洞人。 猫耳洞是指一种与猫耳朵形状相似的防炮洞、防空洞,是一种军事上供单兵作战用的防护工事。踏进老山,者阴“两山”战区,几乎是山山有壕,壕壕有洞,洞洞有人。那壕,顺着山势纵横延伸,那洞依着壕壁挖进了山的腹地,壕如经纬,洞如猫耳。 这种石灰岩的溶洞,石质坚硬,工事牢固,千百吨炮弹也奈何它不得。座座大山里有数千个这样的洞,敌我双方都在里边隐藏了数百数千的武装人员。最近的距离只有4、5米远,而彼此却能互为攻守。 最大的洞能容下一个连,最小的仅能让一个人蜷起身子蹲在里边,而且还必须是体型最小的士兵。一般的猫耳洞能容纳3至4个人。我军许多战士就是常年蹲在这种阴冷潮湿的小洞内,坚守着自己的哨位。 这些肩负重任的卫士们,把自己称为“猫耳洞人”。 其中名气最响亮的要数被大家称为猫耳洞大王的尹国亮。 据他的档案记载,尹国亮,30岁,排长。病历记载着他患有肠胃病,风湿性关节炎,负过两次伤,留下过脑震荡的后遗症。从1979年2月到1986年3月,他在猫耳洞里蹲了7年。 他蹲过的每一个洞,都是条件最差的,光线昏暗,空气潮湿,洞壁四外渗着水珠,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霉味,这些东西给尹国亮带来了难以治愈的一连串病,统称为“猫耳洞症。” 猫耳洞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奇效。提早的让猫耳洞降临在金陵保卫战中,虽然当下士兵觉得猫耳洞效果一般,但真正体会过猫耳洞防炮能力,就不会这么觉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月8日午后,日军 前方侦察兵来报,已发现日军的先头部队,大约一个中队的兵力,配置四辆坦克,沿着土路,向雨台开进。 “通知前方假阵地上的将士,如若日军动用炮击,立即让他们撤退,如若敌人并未炮击,而是先侦查,让他们自行开枪,吸引日军。” “是!” 侦察兵离去。 没过多久。 前方就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隆隆的声音从前方连绵起伏的丘陵上传来,夏远站在营部门口,开启鹰眼,看到在天空盘旋的日军飞机,正在对前方发现的两块假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以及低空扫射。 “营座,你真是神了,随便弄的两块假阵地,日本鬼子真的上当了。”游学昌用望远镜看着,高兴地说。 夏远却高兴不起来,事情有些出乎预料,他以为两块假阵地,能够抵挡日军两轮飞机轰炸。 哪曾想,日军的飞机竟然分开,分别对两块假阵地进行轰炸,如此一来,日军的炮兵基本不需要出动。 他本意是想要两块假阵地拖延日军进攻的速度。 撸起袖子,看一眼时间。 “还有四五个小时天才黑,日本鬼子势必会发起试探性进攻。”夏远转头,对游学昌道:“老游,你去二连阵地盯着,我去一连阵地。” 夏远决定亲自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