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文进士,居然能夺得武状元!(武举绝伦及第)
第205章,文进士,居然能夺得武状元!(武举绝伦及第) 赵吉宣布道:“朕决定:明年春,开武举恩科。” 今日是宣和二年十一月十六,赵官家决定明年春便武举的恩科考试。这次朝会上的文武百官皆感觉,这武举恩科开得有点急啊! 参加这次朝会的文武百官都知道,科举或武举本应该是三年一届,而大宋朝历来重文举,每三年那是必须进行一次科举考试的,可是武举却时而取消,时而又恢复。 所谓的开恩科,就是原本这一年并非科举或武举的应试年份,或逢皇帝整岁的寿诞年,或是国家遇到了大喜庆之事,皇帝一高兴便在原本没有应该的年份里加开了科举或武举的考试。 群臣揣摩着圣意,应该是此次赵官家御驾亲征平定了方腊之乱,故此才要在明年春加开武举恩科吧?! 其实,赵吉一方面确实是高兴于自己这位穿越者,因为见东南的方腊起义后,还没有形成野火燎原之势,提前扑灭了为害东南的方腊起义,这当然高兴了。 另外,赵吉急于开武举恩科考试选拔大宋的为将之才,也是他这位熟知两宋历史的穿越者,知道距离金国灭掉辽国、直接南下进攻大宋的时间,剩下没有几年的时间了。 朕,一定要准备周……。 因为朕这位穿越者带来了蝴蝶效应,那么原本应该是在靖康之变后。崛起的南宋抗金名将诸如岳飞等人,会不会因此被埋没于朕所穿越的这个世界里的历史长河里呢? 也就是,有了朕的一系提前预防金军南下,阻击金军于大宋国门之外,甚至是朕的大宋在这几年的励精图治、秣马厉兵后,甚至可以反攻强大的金国后,就将现在才十七八岁的岳飞、二十来岁的吴阶、王璘等一大批未来优秀的抗金名将给埋没了呢? 故此,赵吉便急着增开武举的恩科。 此时,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出列躬身拱手,问道: “微臣郑居中,请官家明示,明年春几月增开武举恩科?以让兵部提前有所准备。” 赵吉看到郑居中考虑得很周到,便高兴地点了点头,略一沉思,便道: “今日,朕便下诏全国,增开于明年宣和三年增开武举恩科。 明年一月,大宋各县,举行武举【县试】。 明年三月,各州府,开武举【解试】……” 赵吉说到里略停顿了一下,回想一下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 嗯!自己在这次朝会上,没有说错。 明清时的科举或武举,县一级考试称为童试,但是宋朝时这种县一级的考试直接称为【县试】,考中者为文秀才或武秀才。 乡试,也是明清时的叫法。可是在唐宋时,称乡试为“乡贡”或“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清时,州府一级的考试虽然叫乡试,但是,却把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这也是因为沿用了宋朝时称州府一级“解试”的叫法。 赵吉知道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解元,就是明朝时的唐解元,即唐伯虎。 唐伯虎以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的身份,入京参加大明朝弘治十二年的会试时,按理来说,他最次也能考上一个进士或同进士出身的。 不过,这位唐解元,点子背啊~! 唐解元却在会试时,被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唐伯虎无缘科场,丧失进取心,游荡于江湖,埋没在诗画之间,虽成一代着名诗画大家,但他晚年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度日…… 赵吉胡思乱想至此,又继续说道: “明年六月,在京城武举【会试】。会试出榜后,七日内择吉日举行殿试。”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建议道: “微臣居中认为,明年一月开武举【县试】,三月开武举【解试】,六月开武举【会试】,期间相隔二至三个月,是否急了些呢?” 赵吉斩钉截铁地说道: “急?! 固然是急了些! 这便是朕急于想让各地的贤良勇士,充任到我大宋军中,做好保家卫国,强我国威! 不过,燕国倒是也提醒了朕。 如此之急,有些偏远之地的贫困武举考生,恐怕一时难以凑足路费和住宿费。 朕下旨: 让各地县衙出资,赠给【县试】后的武秀才钱财,以助其去往州府参加解试之路费餐费住宿费。 武举【解试】中举者,各州府还要派最快之舟车,走官驿之陆道或水路,送武举人入京参加【会试】,亦要赠武举人不善来往之餐费住宿费。 如此一来,既便我大宋偏远之地的武举人,也能按时入京参加会试。 更显我朝,对武举之礼重!” 郑居中一看,赵官家安排得如此周到,自己怕武举各级考试时间相隔过短的担忧已经解除,便恭贺道: “官家圣明,想得周全,微臣佩服。” 郑居中归列…… 朝会之上的文武百官中,表情不一。 武职官员,心中高兴…… 文官们心中却疑惑: 如今的赵官家为何这般急着开武举恩科呢? 而且还开创了大宋历史先河,这般重视武举考试,甚至给武举考生的待遇,都已经超过了文举考生……” 朝会上的文官为首者,太宰余深出列,启奏道: “官家提倡文武并重,可喜可贺。 然则,武举应试之时,对武举考生如此优待,让各地官府出资赠给武举考生以路费、餐费、住宿费;这是文举考生所不曾有过的。 微臣余深,恳请官家能否也效武举之法,给明年文举考生以同样之优待呢?” 赵吉知道这位余太宰,只在为天下读书人的文举考生争取利益,无可厚非。 虽然赵吉急于通过武举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将领,补充到大宋军中的基层单位,故此要增开武举并给武举考试更好的待遇, 但是,穿越者赵吉还是知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道理。 国家无论是刚刚建立还是在后续的和平发展中,都是需要文臣来安定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当国家出现战事时,就需要武将稳定四方。 赵吉微微一笑,便道: “余太宰之言,甚是有理。朕准奏! 从今往后,文举考生亦可享受官府赠给之路费和食宿费!” 余深带头叩拜道: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朝会上的文武百官纷纷地附和,道: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物别是朝堂中通过(文科)科举出身的文官员们,山呼万岁之声更加响亮。 这也是他们这些文官,不愿意看到大宋以后变成了“重武轻文”的真实心声。 赵吉又道: “我大宋自立国至今,武举制已臻于规整。 武举被纳入科举之中,确定了三组考试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 如今,诸位爱卿,对武举考试,还有何改进之策否?” 朝会上的文武百官,互视无语,心中暗想:赵官家,你都说了如今‘武举制已臻于规整’,吾等还有何改进的建议呢? 赵吉看着群臣没有意见发表,他却说道: “如今,武举要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本是为了选择文武兵法韬略皆佳之将才。 然则,朕御驾亲征东南后,观西北军中小校韩世忠以勇武过人,虽然其人未必懂得多少兵法韬略,他却以一人之勇,可冲杀进入敌阵斩敌数员大将,生擒贼首方腊。 诸位爱卿,试想一下,天下之大,若还有如韩世忠一般的乡野勇夫,参加武举,只因为还要参加【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结果将会如何?” 赵吉的话,引起了群臣的深思。 向来善察圣意,也一向站在赵官家立场的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出列,启奏道: “官家所言甚是。 令微臣居中,茅塞顿开! 微臣居中,抖胆请试答一下官家之问。” 赵吉点了点头,说道:“郑爱卿,你回答吧!” 郑居中道: “我大宋开国至今,规定武举不能只考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令考生从《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兵书战策中,对答武举【内场】之策论。 试想一下,天下之大,若还有如韩良臣一般的乡野勇夫, 虽然,其武功极好, 但是,其在文墨上,甚至还不及韩良臣者,应该有不少。 如此之人,应试武举时,即便在外场弓马骑射等武艺考试中,出类拔萃; 然则,只因其还要参加【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其结果便会名落孙山!”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听到郑居中的分析,深以为然地微微颔首。 赵吉也微笑着点头,道: “燕国公分析得甚是! 然则,燕国公,有何破解之法?!” 其实,赵吉早就想好了破解大宋这种教条的武举制度之法了。 只不过,他是想让朝堂中的大臣们提出来,最后再由他拍板决定。 郑居中略一深思后,启奏道: “微臣居中认为,若改武举选材之法,可将武举分为三种考试。 第一种是,沿用大宋原有之【外场】考弓马骑射等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 第二种是,只考【外场】考弓马骑射等武艺。 第三种是,只考【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 微臣不知圣意如何?” 赵吉一笑道:“郑爱卿所提的第三种武举之时,只考【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不要! 朕不需要像赵括那种只会纸谈兵者! 从明年开始,取郑爱卿所提出的前两种武举之法,进行武举考试!” 群臣叩拜道:“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俯视着大殿中群臣的跪拜,他心中自我感觉属实还算得上圣明。 毕竟,穿越赵吉知道,人家金国的将领中,根本就没有参加过【内场】考策论兵书之法,甚至有的连《孙子兵法》、《吴起兵法》是何物都不知道,却只靠着自身的勇武,以及打猎时形成的‘原始围歼的天然兵法’,却能灭辽侵宋。这只借着一个“勇”字。 故此,赵吉特意引导群臣们,赞同朕决定的在明年武举中,分为两种考试之法。 朕要选择着两种军事人才: 一为,武功好还懂兵法韬略的将帅之才; 二为,只要武功好、敢于冲锋陷阵、三军之中能取上将首级者的勇猛之将。 赵吉又道:“大宋之武举,历来皆在民间选才。 明年之武举,朕决定除在民间选才之外, 在各路军中,无论是禁军还是厢军中, 只要是【从七品】及以下武将或是兵卒,亦参加军中新开之武举。 军中武举,本着‘百人里挑一’,选出武秀才; 再‘万人里挑三’选出武举人,再入京城同各州府选出的民间武举人,一同参加会试,乃至殿试。”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官家此言一出,群臣皆震惊无比。 原因就是,大宋历来也没有这搞过的啊! 这相当于把明年宣和三年增开的武举恩科所招应试人数,无形之中扩大了数倍啊! 大宋八十万禁军中,万里挑三,选出武举人,那可就要二百四十名军中的武举人啊!再加上各地的厢军中的武举人,以及各州府的民间武举人,那么,明年来京城参加会试的武举人少说也得上千人啊! 大宋开国至今,每届入京城参加武举会试者,最多时也不过三四百人啊!这一下就扩大了将近三四倍之多啊! 赵吉望着群臣惊讶的表情,心里也知道,这样扩大武举的坏处将是花费朝廷的钱,好处是能更多地招用到勇将。还能促进大宋军中由基层向上的大比武、大练兵…… 两相对比之下,利大于弊。 朝廷的钱,不花在刀刃上,难道还要像原本历史上北宋末年的朝廷那样积攒下来钱后,再由攻入东京汴梁城后金军给洗劫一空吗? 想到这里,赵吉语重心肠地说道: “诸位爱卿,可能甚疑朕为可增开武举恩科,又扩大规模?!” “不错,朕要急于选用天下为将之才,为国所用!” 群臣一齐附和道: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感叹道: “朕读《唐书》知得,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入侵的大唐名将郭子仪,便是唐玄宗开元初年的武举出身。 而我大宋,神宗朝、熙宁九年,位列武举殿试【头甲】第一名的薛奕,其后为将…… 薛奕率军守卫银州之役,与西夏军作战,其英勇杀敌、敢为国捐躯! 可见,武举之法,选择将才,皆忠勇可嘉!”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出列,逢迎着赵官家的话,盛赞道: “官家圣明。 前朝,有武举出身之杰出将领。 本朝,亦有武举选出之优秀将才。 微臣犹记得,早在距今十二年前,本朝大观二年,本已中了文进士之少年才俊徐徽言,年方十五岁,便又参加了大观二年之武举,并一举夺魁!” 赵吉凭着自己这个穿越者是熟悉宋朝历史知识的,以及脑海里残留着的原主宋徽宗的记忆,他属实想起来了那位历史上着名的文武双进士、抗金名将的徐徽言…… “哈哈哈……”赵吉大笑,道: “然也! 燕国公之提醒,让朕想起来了,少怀壮志的徐徽言,刻苦学文练武。 于大观二年,本已是文进士之徐徽言,应诏参加武举,会试殿试皆夺魁! 朕曾赐徐徽言为【武举绝伦及第】! 恍然之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如今,徐徽言应已二十七岁了。 燕国公,徐徽言在军中,现任何职?”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立即回奏道: “回禀官家,徐徽言现任保德军【监押】。” 赵吉知道,在五代以及宋朝,掌诸州兵马的武官叫【监押】。 而徐徽言现任保德军【监押】,职位也不低了。 穿越者赵吉在学习宋史时所知:徐徽言在靖康之变的前后,率领宋军誓死抗金,杀敌甚多,可是最后他还是不幸被金军所俘。 当时,金军主帅完颜娄室爱惜能文能武的将才徐徽言,并令被掳至金营的宋徽宗派出亲信去劝降徐徽言…… 可是,徐徽言却厉声斥责来劝他投降之人…… 完颜娄室得知威武不屈的徐徽言,忠于大宋绝不降金,便下令金军弓箭手,用乱箭把徐徽言给射杀了…… 想至此处,赵吉道:“徐徽言【武举绝伦及第】,已有十二年,其任保德军【监押】,表现如何?”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以及兵部的几位官员,纷纷实事求是地盛赞起了徐徽在军中的优异表现…… 赵吉满意地点头道:“如徐徽言这般【武举绝伦及第】者,在军中功绩之丰,朕理当对其重用。 升徐徽言为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州、石州路沿边安抚使。” 文武百官在心中感叹着、羡慕着得到了赵官家垂青的徐徽升官了。 群臣纷纷恭贺,道: “官家圣明,重用如徐徽言这般武举出身之良将,保保我大宋江山永固!” 赵吉大手一挥,打断了群臣的对朕的歌功颂德之声。 赵吉远虑道:“ “今年,乃我大宋宣和二年,西夏元德二年。 如今,天下并不太平,西夏与我大宋虽有议和盟约, 然则,西夏之军兵,时常届小规模地侵扰我大宋西北边疆。 今年,是大宋宣和二年,亦是辽国天庆十年,还是立国不久的金朝天辅四年。 据朕听来往于辽国使者所言:当今辽国天祚皇帝耶律延禧,耽酒嗜音,喜好女色、沉迷打猎,禽色俱荒。穷奢极欲,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纪纲废弛,人情怨怒。 故此,金人乘其敝而攻辽,金主完颜阿骨打亲率兵将攻辽,辽国的上京城已破。 如今,失去上京城的辽天祚帝,已经逃往辽国的西京,金国已经吞掉了辽国的一半多疆,还暗中虎视着繁华富庶的我大宋。 北方,金国雄起,天下动荡,朕岂能不要做好万全之准备?!… ………………………… ps:本章节五多字,祝读者朋友们,五一劳动节快乐! 再求下月票,打赏、推荐票。 感谢,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