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可以建个分校
宋华伦借着考察求教的名义来到金陵大学,以他的身份地位,自然是受到隆重的接待。 他见到金陵大学校长曹国勇,向对方表示了敬意,如此尊重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好感。 宋华伦开门见山道:“我这次到金陵大学,主要是奔着农学院来的,希望农学院能派一些教授,指导我们那里的农业工作。” 曹国勇眉头一皱,不由得反问:“你们河东省不是有一个农业大学,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常校长这么说就不对了,同样都是大学,为什么你们的录取分数线那么高,就是因为你们的地位在这摆着。 我们河东省的茵茵学子,都以考入金陵大学为荣,只可惜竞争过于激烈,很多人都抱憾终生…。” 宋华伦不要颜面的一顿彩虹屁,把曹国勇拍的飘飘然,已经不知东南西北了。 要是换一个人拍,曹国勇绝对不会这样,宋华伦的身份地位,注定他拍出的马屁也厉害。 “宋副省长太高抬我们了,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都是为了教育事业尽一份力,都是园丁嘛。 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我们学校确实要好一些,也是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有辉煌的历史啊。 我们也想多招一些河东省的学生,只是条件不允许,按照上面的规定,我们对外省考生的招收,是有名额限制的。 只有招收学校所在地学生,才能适当的放宽,想想真是让人难过,错失了那么多的学子,实在是可惜呀。” 曹国勇得便宜卖乖,故意感叹了一番。 “真没想到曹校长也是这么想的,其实想要解决这件事很容易。 你们可以在河东省建一个分校,或者把你们的农学院,直接迁过去做分校。 我们河东省是有名的农业大省,你们农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在那里正好学以致用。 我们双方都有这个想法,就是双向奔赴,绝对是一拍即合,实在是太棒了,肯定合作愉快。” 宋华伦顺杆往上爬,直接来了这么一套说辞。 曹国勇听的目瞪口呆,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有这种说法,简直是天雷滚滚。 “宋副省长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学,任何决定都要通过教育部,不能自作主张。” 曹国勇不想得罪宋华伦,于是就找那个借口。 “只要曹校长同意,教育部的工作由我来做,你尽管放心,准备把农学院迁过去就行。 咱们也不是外人,我二舅妈就是教育部的重要主管领导,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宋华伦最后这句就是对曹国勇施压了,他要是敢出尔反尔,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官场上的事就是这样,看后台,看背景,宋华伦有足够的后台和背景,想怎么干都行。 “只要宋副省长能让教育部同意,我们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把农学院迁过去好了。” 曹国勇心中充满了无奈,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反正人嘴两张皮,这话就看怎么说,把农学院迁到农业大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而且河东省又是落后省,龙央一直都在强调扶贫,他们也算是知识扶贫,响应上面的号称。 “肯定没有任何问题,曹校长可以派人去选址了,只要是你们看中的地方,肯定是属于你们的。 你们就是看上我们省委大院,我都能想办法让大家给你们倒地方,我们河东省太需要优质大学了。” 宋华伦绝对是诚意满满,表示满足集宁大学任何要求,只要他们肯去,就是高高在上的大爷。 曹国勇听到这番话,突然对宋华伦肃然起敬,觉得这才是真正办事的好干部。 宋华伦如此年轻就成为副省长,绝对是前途不可限量,必然被大家仰望。 而他为了莘莘学子,甘愿放下面子说小话,真是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间,实在是太难得了。 “河东省的学子能有宋副省长这样的好领导,真是好福分,要是多些你这样的领导,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曹国勇彻底服气了,表示一定配合宋华伦,完成农学院的迁移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曹国勇圈子里都是名校校长,经常一起互通有无。 曹国勇把这件事情告诉圈子里的其他人,大家听的默然不语。 他们见惯的高高在上的领导,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干部,已经很久都没见过了。 除了清北、负旦这样的龙奸大学,其他大学的校长都动心了,也许可以在河东省建个分校。 至于那些龙奸大学,一心只想着怎么跪舔外国爹,哪会管自己国家学生的死活,自然不会参与这种事。 宋华伦的能力绝对不是盖的,很快就拿到批文,金陵大学的农学院,正式落户河东省。 这件事公布出来,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宋华伦竟然这么厉害,在金陵大学割了一块肉下来。 中原五省的学子确实高兴的不得了,有的金陵大学分院在这里,以后报考金陵大学,分数就降下来了。 更令大家应接不暇的,是有很多的名牌大学,都开始在中原五省建分校,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内幕消息被挖出来,宋华伦拉下脸去金陵大学恳求的事,弄得人尽皆知。 中原五省的学子家长发出各式各样的感谢信,学生会上网,感谢的信息就更多了。 宋华伦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声望的不断提升,宋华伦在两位太子阵营中的地位,也是直线蹿升。 宋华伦最厉害的地方是不贪功,一直引导大家,他所做的这些事,实际上都是两位太子,在背后做的指示。 老百姓不知道两位太子是谁,只是跟着感谢,上面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能做的文章就多了。 没有人不想有好名声,两位太子自然也是如此,对宋华伦越来越满意。 作为对宋华伦的回报,宋立坤得到一个天大的机会,向上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