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北方天气渐凉,虽然秋老虎不时地回首,但到底来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 听涛阁,建于一处小瀑布处,哗啦啦地倾泻声昼夜不停。 二楼凭栏处,摆放着一张湖南益阳竹席,其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历年来都成了贡品,一张发卖数十块不止。 户部尚书王应熊跪坐在凉席上,感受着贡品的清凉,耳旁传来瀑布的宣泄声,脸部则是水雾铺面,不知不觉竟然就平静下来。 “饮茶!” 忽然,一盏茶摆放在他眼前,皇帝的相貌在眼前放大。 几年间,皇帝由青涩变更成了成熟,眼眸如同一汪清泉,让人窥探不到深浅。 昔日干净的下巴,也早就留起了短须,一双大长腿盘坐着,脸上带着慵懒。 “谢陛下。”王应熊回过神来,他也不客气,将眼前的茶一饮而尽。 皇帝瞥了其一眼,见其双股颤颤,不由道:“跟也一样盘坐吧,跪坐难为人。” “是!” 王应熊松了口气,浑身这才感觉快散架了。 此时的王应熊,已经六十有四,早就到了致仕的年岁,但一来他自己还觉得自己能坚持,二来皇帝也不想打破朝堂之上的平衡,所以的尚书之位稳如泰山。 “陛下,江南的夏税,泰半都入了库,只有四川等内陆身份还在运送,到九月底必然是能到。” 王应熊感慨道:“水运何其速也?” 这话倒是不假,在明清时期,夏税、秋税的运输时限只有三四个月左右。 也就是说,六月稻熟,八月底就得征收完毕,然后年底前运送至北京城,之前由民运(粮长制),后期一条鞭法后,改为官运。 不过最根本的,还是海运的畅通。 哪怕是广东,从南至北也不过一个多月,可谓是迅速快捷。 这对于朝廷来说,大量钱财的迅速入京,足以让财政大为改善,寅吃卯粮也得有粮吃才行。 “水运虽好,但大明疆域广阔,也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水运。” 朱谊汐不置可否。 海运的畅通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朝廷中还是有些老顽固们固执己见,言语海运不安全。 这些话他纯当放屁。 不过,在北方,黄河处于半残废,陆路交通才是主要。 要想富先修路,在后世耳熟能详,在如今朝廷的控制疆域有多大,就得看官道能到哪里。 对此,户部尚书王应熊倒是有话说:“朝廷仅去年,就支用粮百万石,银五十万块,征召百姓十余万,顺天府至大同,河北上下,长达近千里的官道,皆已修缮完毕。” “天启以来,天下板荡,官道年久失修,若是修缮整个北地,怕是非千万块,十年至功无以毕之。” 平均来算,每年至少要支用百万,这对于财政来说绝对是个大负担。 要知道北方各省依旧在半税,大明天下还是靠着南方养着,支用的方面太多。 光是湖广、河南的移民搬迁,每年的耗费就超过百万,而且还在持续不断的输血。 想到了移民,王应熊忽然恍然,自己要说的正是这个,他激动道: “陛下,吉林此次募兵,假以五年为限,再赐予土地放归,如此一来,妇孺跟着壮丁走,迁徙之事比之搬家族走更为便宜……” 朝廷的迁徙是强制性的,整家整村的迁,故土难离,破家值万金,磨蹭拖延是常有的,地方上也因为迁徙闹出不少的幺蛾子。 例如土地房屋价值几何,地方如何假公济私,把不该迁移的人纳入迁移等等。 而募兵却是选择性迁徙,以点带面,让人心甘情愿地走。 “你的意思,也是按吉林都司那般来做?” “老臣以为应当如此。” 王应熊胡须颤动,激动不已:“可先招募丁壮入军,然后就地屯田两三载,其地熟也,再奖赏其人,许其迁家,如此虽然慢了些,但却水到渠成,军民多欢喜。” “可——” 皇帝感觉不错,募兵移民的点子确实不错。 忽然,他大脑中灵感爆发,脱口而出:“建设兵团。” “陛下?”王应熊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其实,不止是移民可用募兵,建设官道也可用募兵。” 朱谊汐兴奋道:“可招募数万人,专司修缮官道,填沟挖渠,架桥修坝之事。” “一来,术业有专攻,这些人配合多了,也就更加熟练,速度也快。” “二来,免去了百姓徭役之苦,一年四季也能修路,岂不美哉?” “妙也。”王应熊赞叹道:“一如宋之厢兵,比京营便宜好用,天灾时也能招募百姓,免去民乱,着实不错。” 翌日,兵部就得到了指令,去往贫瘠之乡招收工兵,月饷俸禄只有京营一半,但却不用打仗。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 安装最新版。】 更关键是,时间只有五年,就能退伍还乡。 不用打仗的兵,如此稀奇的事,通过公报一发,立马传达至天下各地。 大明公报作为朝廷的喉舌,掌控舆论的利器,如今以周刊而发,一期发售,各地复刻后,总规模能达到百万之巨。 几乎每一个县城,都会有公报的身影。 没办法,各地县衙强制要求订阅,谁也不得延误父母官们领悟上意。 例如,公报宣扬工兵,那招募工兵就是大事,你做得好或许不会升官,做的不好,定然是要吃挂落的。 考成法可不是吃素的。 这是读书人了解时政的关键,民间也跟着凑热闹,每一期都能掀起舆论海浪,让人大开眼界。 不过对于皇帝来说,公报的影响是注定的,它是除了军报外仅存的报纸,具备权威和向导性,即使发行千万份,他都不觉得惊讶。 至于放开舆论,堵不如疏,这在封建社会纯属屁话。 放开报纸,等于是让其具备地域性,一旦报纸具有地域性,就会被士绅篡夺舆论主导权,到时候天高水长,人家一顿编排,即使进行补救,但到底是来不及了。 报纸在皇权的手中,只是皇帝夺取舆论阵地的手段,唯一性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