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宋时,中央集权脚步就大大加快,西方的三权分立算什么,北宋直接就是五权分立。 转运司管财兼监察;提刑司负责司法刑狱;提举常平司,负责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 经略安抚司掌路所属州县的军事。 到了明朝,按察司、布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民政、军事。 学政掌教育及科举事。 不过到了绍武朝,都指挥使司摇身一变,不再管辖军户,而是以总兵担任,管理各府县的巡防营。 而巡抚,也彻底成了常职,督掌一省大小事务,真正的成为了一省之长。 除此之外,除了在省一级进行四权分立外,县府一级,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拆分权力。 如,通判一职由随缘设而变为常设,掌管一县刑狱司法,原本的司狱之吏,也归其指挥,这是直接削弱了知县的权力。 而对于原本正八品的教谕,则一举抬为从七品,掌管一县的生员、教化,权力未增,但地位大涨,仅次于知县。 巡防营设营正,其人数三百至五百不等。 而实质上,新政铺开,作为常务副知县,县丞的权力也在变更,对于民政方面的发言权也在逐步扩大。 显然,他将会成为布政使那样专署民政。 知县的权责,也渐渐变为拿总,而非直接管理。 如此,在县一级,就形成了知县为首,县丞、通判、教谕、营正四人为辅的县衙中枢。 县、府、省,三级行政分权相差不离。 也似乎是意识到了这种权力的变迁,郑森对于知县这个岗位有了更深的感悟。 监督和拿总,成了他的工作,而像是之前所聘请的钱谷师爷,刑狱师爷,也渐渐没了用处。 也正是因为处于超然的地位,摆脱了繁琐的民政,让他更能有余力面对那些士绅们。 因为士绅们狭制知县的手段,只有两样,钱粮以及人脉。 钱粮如今由县丞负责,他只负责监督。 而人脉,他就更不怕,同科且不说,就是手中的密匣,就足以应付一切。 “县尊,这是内阁发下的圣旨” 这时,驿丞气喘吁吁而来,亲手交上了朝廷的政令。 驿站,乃是大明建立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联络“通讯”系统,而这个系统则是由三部分组成:驿传(信使)、急递(快递)和递运(大货运输)。 围绕北京这个地方,这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下共有1936个驿站,驿道总长143700里,总雇员超过了十万。 其相当于大明的脉络,将北京的政令传达至全国,虽说崇祯皇帝自废自残了一把,但绍武皇帝再次拿起。 “圣旨?”郑森一愣,旋即一观,这才恍然:“终于来了。” 驿丞满心好奇,但却不敢多问。 摆在最上面的,则是关于执法部门的。 只见其写道,要求各县、府,增设巡警司,专司执法一事。 其主官为正八品,受到通判、知县的双重统辖,负责一县的治安事宜。 人数五十至五百不等,由各县酌情招纳。 说白了,这是吃县衙饭的,多大能耐招多少人,视财政情况而定。 这是执法权的独立,也是对于巡防营的补充。 巡防营毕竟是军队,一些治安问题还得专人专治。 至于后面的一篇,郑森阅览了数遍,思量多时,才有了决定。 旋即,郑森就召集县丞、通判,六房书吏,商议起巡警司之事。 十来个人挤得满满当当,对于郑森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县尊,倒是多为尊敬。 “黄册之事,务必精确,对于各村寨决不能疏忽漏掉” “各地坡塘,沟渠,要多加修缮” 聊了一些杂事,郑森才翻出朝廷的谕旨。 “这巡警司,按照朝廷的章程,县城须有,各里、乡镇也设所,管辖本县治安之事,你们觉得应该增添多少人?” “县尊,本县乡镇不多,只有寥寥数个,里却有五十余个,如此假使县城百人,各里两人,共计两百余人足矣。” 县丞一番思量,说出了一个数字,然后看着郑知县,等着他决定。 “县城万余人,百人不够,而各里设一人为好,如此稍减些人,县仓也能轻松些” 户房书吏如今贵为正九品,且废除了贱籍,可以说地位骤升,在衙门说话的声音也是颇大。 郑森默然以对。 实际上,一个县城,光是白役就有三五百人,才堪堪治理,百余人只能算是将就。 他何尝不想招满,但财政供养的人太多,将入不敷出。 叹了口气,郑森又拿出了最后的公文,让众人过目。 只见这个公文一见之就让人触目惊心:论里甲、坊厢之不足—— 明初,以城内设坊,近城设厢。 乡间则以110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 十户钱粮最多的为里长,轮流担任,里长的职责是:“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 简单来说,就是督办赋税、徭役。 另外,设“德高望重”者为里老,劝善,以及排解诉讼,先经过里老的调节,如果不行再到衙门,如果不经过里老,只赴衙门,则称之为越诉。 里甲制是朝廷的根基,虽说崩坏了些,但却根深蒂固。 但里甲制有个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哪里来刚好的一百一十户人来凑成一个里? “城内各坊之下,将设字铺,以千字文为序,每个街道应当有一铺,负责治安、走水等事宜,各字铺,应设一名巡警。” 郑森目视众人,解释道: “至于乡间,则三至五里设一乡,统管数百户,每乡则以‘管、教、卫’三人。” “管为治事,设乡长;教为教化,设乡老;卫则是卫村保民,循禁贼盗,设乡警。” 哔嘀阁 乡长、乡老、乡警,是县衙对于乡间的统治延伸。 “从九品?”县丞阅览完,大吃一惊,皱着眉头道: “又是吃县仓的,本县哪来那么多钱粮啊!” “三老可以免徭役,年禄就定在十块银圆,十石粮,足够了。” 郑森随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