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多尔衮的猜想
“爹,二弟,城外的鞑子怎么突然停下来了?” 德州城头上,高长顺看着城外的鞑子居然停了下来,不一会,甚至开始搭建营房,这让高家三父子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来。 高长福也是一脸疑惑的看向城外,按道理说鞑子的目标只能是南下的一些小县城或者小镇,对德州不应该感兴趣的才是,可怎么突然就停了下来? 高大山也隐隐感觉到了这件事的不简单,看着远方并没有说话。 鞑子大军在德州城外数里地外安营扎寨,生火做饭,不过直到天黑,鞑子都没有表现出一丝要攻打德州的迹象来。 而且高家父子发现,鞑子的大部队基本都已经南下了,留下来的好像都是鞑子正白旗的人马,兵力也不是很多,大概一万多人。 看着城外鞑子探骑不停的巡视,高大山也只好下令严加防范,高家父子更是直接住在了城墙上,严阵以待。 城外鞑子大营内,多尔衮将从入关以来所有的军报都集中在了一起,洪承畴同随行的几名文官一起,正在不停的翻阅着,因为洪承畴偶然之中,听到了一份军报的存在。 午夜丑时,天地之间一片的寂静,大营中大部分鞑子兵都已经休息, 唯有多尔衮的大营,仍然灯火通明,多尔衮脸色凝重的坐在主位上,不敢歇息。 “找到了!” 突然,洪承畴一声兴奋之声,举起一封军报,多尔衮连忙跑了过去,接过军报。 “摄政王,这份军报是我大军负责朝廷传信的兵士所带到的,本身没什么 问题,可是据这位兵士所记录,他在经过丰润时,见到了丰润城外大量的马蹄印和车轴印。 原本他以为是我大清八旗留下的,也没有主意,可是抵达大营后,他越想越不对劲,因为那些印子的方向根本不对! 为此,他将此情报写到了军报之中,只不过........” 洪承畴说到这里,便没有再多说了,可是多尔衮明白,洪承畴不愿意再说的原因。 “这么重要的军报,居然没有上报,哼,该死!” 说着,多尔衮怒火中烧,下令将负责军报的满人将领直接斩首! “洪先生,仅凭这份军报,你就认为明军出关了?” 多尔衮坐了下来,长舒了一口气。 “臣也是猜测,听说这京营与新京营那都是崇祯击败李自成的主力,这样的精锐,此时却不在京师反而向东去了,这不是崇祯的风格。 臣觉得,他们肯定是有比守卫京师更重要的事要办。” 洪承畴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多尔衮点了点头,虽然他到现在都不相信明军敢有这么大的胆子,但是事实摆在这里,他也不得不谨慎。 辽东那可是满人的龙兴之地,要是出了问题,首先满清八旗这边多尔衮都没办法交待。 多尔衮想了想,还是决定由他率领正白旗先驻扎在德州,然后派出骑兵出关打探,而其他各路,也将留下一大部分兵力只能在山东境内活动,不得再南下。 等待确切的消息传回来后,多尔衮才能进一步去打算。 ..................... 广宁卫外,两万明军已经将四门完全封锁,步兵营的兵士们开始挖着壕沟,骑兵营的兵士则轮流负责警卫。 而此时的广宁城中,早就已经慌成了一片,因为就在广宁卫城北门外,满清广宁守将讷河的尸首被高高的吊起,明军将士们做了一辆怪异的战车,将讷河的尸体推到了三十余丈的距离处。 使得城墙上的鞑子们都能清晰的观看。 讷河一出现,城墙上的鞑子瞬间惊慌了起来! 要知道城中绝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讷河给带了出去,现如今城内的鞑子守军不足千人! 这点人,守住一个门都很困难,别说是守四个了! 而此时城内的守将,也仅仅是鞑子镶红旗最普通的一名牛录,哪里经历过这种事,看着城外的明军和吊在战车上的讷河,满脸的惊慌失措。 他就算再笨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城外,明军正不停的架着大炮,他们现在距离山海关还不算远,后勤补给也完全不需要担心。 而朱仲杰,一脸轻松的骑在战马上,等待着大军发动总攻。 郑森,张煌言,顾炎武三人由于在之前的伏击战之中表现出色,均被朱仲杰任命为了游击将军,各领千余人马,其中郑森则再次回到了骑兵营之中。 而曹云蛟,也由朱仲杰升为了参将,领骑兵营两千骑兵。 当然,这些任命都还只是临时的,等回到京师后,上报崇祯之后才算是正式任命。 “国公,末将觉得,这攻城之战,跟咱们骑兵营可没多大的关系,要不 将咱们派出去,自由发挥吧?” 巩永固实在有些无聊,步兵营在准备攻城事项,而骑兵营就只有负责一些警戒而已,完全没多少事做。 “也是,骑兵营也实在是闲。” 朱仲杰点了点头,在消灭了鞑子在辽东最后一支可以机动的军队以后,可以说凭借骑兵营的兵力,在整个辽东都可以驰骋。 但是朱仲杰想了想,也只是让骑兵营在方圆一两百里之内活动,巩永固虽然有些不解,但至少可以出去溜溜了,那是相当的高兴,领命便下去安排去了。 至于为什么不让骑兵营深入辽东,朱仲杰当然有他的考虑,因为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安排了吴三桂带着关宁军们深入辽东了,想必此刻的吴三桂,恐怕也已经有不少的成果了吧。 ................ 安乐州牛家庄喊杀声一片,不断游荡的马蹄声更是不停在庄子内散开着,足足半个时辰后,庄内的厮杀声才停了下来。 一队明军骑兵从庄内鱼贯而出,仔细一看,几乎每一匹战马的马背两侧,都挂在不少血淋淋的首级。 这些首级头顶皆是光秃秃的一片,只剩后脑勺处,留下了一个小辫子。 而这支出现在辽东腹地的明军,正是吴三桂和他的关宁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