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春秋鲁国风云

第397章 学有所成:孔丘是如何学习并展示自己才华的?

春秋鲁国风云 千里草人 2865 2024-04-17 17:15
   有一次,颜徵在发现孔丘与曼父拿着一堆小石在摆弄什么,凑近一看,只见石头有方的,也有圆的,看来是孔丘精心挑选来的。   只见孔丘一脸庄严,将石头有序摆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对曼父道:“这些俎豆已经放好了,我们可以祭拜了。”   然后,孔丘口里念念有词,引导曼父先是站着拜,再是跪拜。   颜徵在笑着问道:“仲尼,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啊?”   孔丘见母亲过来,忙施了礼道:“娘,我们在祭祀。”   原来,孔丘将这些石头当成是祭祀用的礼器,当时的专业术语叫俎豆。   颜徵在其实早已知道孔丘和曼父在玩祭祀游戏,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孔丘不过四五岁,但对祭祀的程序却基本掌握了。   颜徵在摸了摸孔丘的头,赞许道:“这个游戏好,仲尼很了不起,能够陈俎豆、设礼容了。以后长大了,可以当司仪。”   得到母亲夸奖的孔丘却不好意思道:“但是丘儿还有一些祝词没学过,娘什么时候教教丘儿吧?”   颜徵在笑道:“仲尼还小,这个不急,以后娘有机会给你讲就是了。”   见孔丘虽然还是一个幼童,但说的话,做的事,要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得多。   颜徵在就开始把自己掌握的关于祭祀的相关礼仪教给孔丘,甚至她把钱省下来,去集市时给孔丘买一些类似俎豆的小物件。   孔丘每次都很开心,每次玩得不亦乐乎。   据说,还是孩提时代的孔子,就已经将祭祀这一套礼仪给学会了。   颜徵在发现孔丘在礼仪上面貌似是有天赋的,就有意识地让孔丘多接触礼仪知识,但凡有可能,就带孔丘参与。   在孔丘十几岁时,有一次,随颜徵在去看阙里有一户办丧事。   结果,死者家里原本请的那个司仪突发急病来不了,正急得团团转。   孔丘壮了壮胆,主动上前,表示自己是一位儒士,可以完成这个司仪的工作。   邻里乡里有不少人认识孔丘,也知道孔丘在祭祀礼仪方面确实很专业,就替孔丘说了些推荐意味的话。   死者家属将信将疑,但见孔丘自信的样子,再加上有人推荐,就让孔丘试试看。   不试不要紧,一试吓一跳。孔丘有板有眼,从容不迫,完全严格按照这户人家的地位对应的礼仪规矩,顺利主持了这次丧礼。   而且,比当时一般的司仪都要规范!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居然能够主持丧礼,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孔丘的名声就起来了,在曲阜阙里算是小有名气了。   于是,阙里凡是有人办丧事,就来请少年儒士孔丘。   颜徵在非常欣慰,孔丘不但能够学以致用,而且妥妥地解决了家庭一大问题:经济问题!   孔丘每次帮人家主持丧事,就会得到主人家的谢礼,这就是酬金。   而且,这份酬金不斐,超过了颜徵在原本靠针织女红以及帮人家打打洗洗缝缝这样的短工所赚来的钱。   除了担任丧礼的司仪外,孔丘又凭着自己对各在祭祀礼仪丰富规范的专业水平,为阙里的乡里乡亲主持各种祭祀活动。   阙里有位叫孔丘的儒士!一位非常知礼的儒士!   少年孔丘的名声越来越大,还传出了阙里,走向了曲阜。   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   少年孔丘,居然能够以自己的知识,开始撑起自己这个家!   家里的收入来源扩大了,颜徵在就让孔丘正式读书了。   前面我们在讲柳下惠时讲过,当时的贵族子弟自八岁起便可以上小学,然后到十五岁时就读大学。但那是对贵族子弟而言的。   孔丘在阙里的身份没人知道,谁都以为孔丘就是一介平民,按理不能上学。   而且,此时的孔丘如果上小学的话,年龄也大了点。直接上大学,身份不配。因为这是官学。   但那个是柳下惠时代,如今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了,官学自然还是存在的,但人民群众对于知识的渴求是一个趋势。   春秋时期孩子们的读书学习,已经从“官学”为主,开始转向了“民学”为主。   民学就好办了,只要付得起学费,请得起老师,谁都可以上学。   孔子当然很珍惜读书的机会,尽管他已经在母亲颜徵在的教导下,读了大量的书,但要真正达到“文武兼备、知能兼求”的人才标准,就必须掌握礼、乐、书、数、射、御这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   史料没有记录孔丘是如何学习这六艺的,我们只知道孔子后来自己说“年十五而志学”,也知道孔子其实不单单是一介文人,他还有武艺,如御车的技术超一流,这些都在后面我们会从具体的事件中介绍。   当然,孔丘的学习,不可能是从十五岁才开始学。否则,他做不到十来岁时就可以担任司仪为人家主持各种祭祀。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也许孔丘是从十五岁时,才真正实现了系统学习六艺的梦想。   孔丘的基因是很优秀的,汤武嫡裔,宋国先君微仲之后,宋国着名先大夫弗父何的九世孙,更是传承了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和父亲叔梁纥的勇武。   单看身材好了,孔子身高超过一米九,臂力过人。打个架的话,一般的人远非孔子对手。   除此之外,孔子甚至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我们对孔子的印象,是谦谦君子,是文弱书生,是只讲知乎者也的圣人。   原因只有一个,母亲颜徵在对孔子自小的教育和孔子坚持的道,从不炫耀武勇,更不卖弄酒量。   一切以是不是合乎礼仪作为言行的准则!   当然,这些都只是笔者的猜想而已,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在学习上很用功,真正把学习当成了乐趣,并伴随终身,这是真正的治学。   对于经典诗书的很多内容,他不但逐字逐句学,还做到反复学。   后来,孔子当老师时对弟子们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会向任何在某方面比自己更专业的人学,后来,他对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甚至举例,关于种地,“吾不如老农”。   关于种菜,“吾不如老圃”等等。   孔子的学习,绝对不是教条主义般的学习,不会只知道照搬照抄。   后来,他对弟子们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更加注意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他后来对弟子们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的书,不是读过了就扔一边了,有的知识,并非是只有原先自己掌握的那层意思。   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会形成规律性,从而对相关的可以预见之,因为能够预见之,从而可以有效消除隐患,顺利解决问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