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荡剑诛魔传

第六二八章 马厩枭鸣

荡剑诛魔传 空留尘缘叹 4749 2024-04-17 16:02
   九莲山是山。   有山就有路。   越高越大的山,路越多,成百上千,乃至难以计数。   无非是对常人来说好走不好走。   上九莲山的路有千万条。   好走的路有三条。   前山两条。   一条以千百条石铺就,自山脚直通南少林前寺寺门。   一条是早先九莲山还不独属于南少林时,山中居民走出来的羊肠小道。   虽七拐八绕,却适宜驱车赶牛。   现经修缮拓宽后,成了少林采买山下食材日用的主要行车道。   后山一条则是较为陡峭的登山小径。   日常不对外开放,多是应急所用,亦是修行有成的少林弟子上下山之捷径。   除却这三条路外,只要本事够、耐心足,目之所及,皆可为路。   然则,一场诡异大火之后,已没有一条登山路好走。   那三条原本好走的路,无疑最好布设眼线、陷阱、埋伏等等,只待“有缘人”自投罗网。   你所看到、听到、碰见的,大有可能是对方想让你看到、听到、碰见的。   反倒是那些原本不好走的路,对方或许还来不及完善布置,尚有漏洞可钻。   可梦朝歌四人偏偏就挑已被施过“术法”、最难走的那条路登山。   非是四人实力强劲到足矣漠视一切障碍,可直捣黄龙。   恰恰是因为四人人生地不熟,又与阁中其他成员及其他友盟失了联系,加之易容伪装后的他们先后拒绝了两拨人的邀约,等到他们认为不该再耽搁下去,且为免像无头苍蝇般乱窜,反陷自己于更为不利之地,才选择了已被安排好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开门见山。   先去直面困难,再琢磨该如何攻克困难。   ……   ……   九莲山山脚,千步石阶起始处,立有座石牌坊,牌坊正中匾额镌刻有“南少林寺”四字。   昏沉天光似在众人眼帘上罩了层藏青薄纱,不但目光难以远视,且所见之物仿佛都失了生机,显得死气沉沉。   上山的四人在跨入石牌坊前,有意无意地抬眼一看。   石牌坊是五十年前所立,历史不比南少林本身来得悠久,却也算上了年纪的构筑物。   毕竟也是历经过二十年前外夷战火之物,有些许破损裂痕和异色彩斑无可厚非。   只是那千年古刹之名竟模糊得难以看清,实教人心底犯嘀咕,南少林难道真已被从世上抹除?   就是再为乐观之人,见此情景也不会觉着这是什么好兆头。   梦朝歌四人带着沉重的心思拾阶而上。   时刻警惕着自石阶两旁树影山岩背后的风吹草动。   迈过三百步石阶之后,四人相安无事地来到了第一处岔路前。   继续登阶直上,七百步后即是南少林前寺寺门。   往左手边岔道前行半里地,则是与那条车马道相连共用的知客寮。   知客寮有马厩有住所提供免费的清汤寡水,是日常骑马乘车的仿寺之人或礼佛香客的必经之地。   从知客寮及三百步石阶开始,便会有知客僧迎来送往。   然则今日之少林,除了伴行四人的穿道秋风,以及两旁随秋日渐深而愈显枯黄颓败的草木外,哪还有半个人影?   “去看看?”季喆提议道。   梦朝歌等人自然不是大火之后第一批尝试上山的江湖人。   从昨天至今,他们所见所闻所知便有三组人马,不下六十人先后上山。   走了三百步石阶,爬了近三十丈高的山,一个人影不见。   寻个本该有人待的地方探究情况,不失为个好选择。   许是天色暗沉得太过压抑,是而梦朝歌、石中火、冬晴三人都没有开口出声,仅是默然朝左侧岔道行去,以行动回应季喆。   ……   ……   南少林知客寮的规模不小。   取“寮”字想必是因为那四间小木屋委实招待不了多少宾客,也容不下太多人住宿,还是以临时歇脚的功用为主。   但知客寮的马厩很大。   用竹棚搭盖起来的三个大马厩分立四间并排木屋两侧及对面。   中部空地可以停下四五十辆马车,马厩则能容下数百马匹。   按时间算,今天是盂兰盆大法会的最后一天。   马厩里就算没有上百匹马,有个数十匹却不为过。   季喆长着双不显眼、总容易让人忽略的桃花眸子,所以给人的观感多是清秀儒雅,可当他眯起眼来,合着那微尖的下巴,就算他现在还挂着张朴实的面皮,也活像个精明睿智的狐美人。   怎奈任这狐美人如何极力远眺,都没法从那马厩里瞧出朵花来,更别说一匹马!   就像山下那三个村子一般,知客寮也逃过了被付之一炬的厄运,但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的模样却古怪至极。   木屋紧闭。   马厩大敞。   合围在二者中,用以停放马车轿子的空地空空如也,显得尤为空旷。   木屋里不知是何景况,同季喆驻足于三十丈外的梦朝歌三人全没能看见马厩中有任何马匹。   但四人无一例外都发现了马厩里影影绰绰的身影。   人!   或坐或卧或瘫倒于地的人!   为什么人在马厩里?   马厩里又会是什么人?   梦朝歌四人紧步上前了些许。   一路行来他们没有刻意去遮掩行踪,可来到知客寮前,还是保持了相当谨慎的距离。   很快,他们已能大致看出待在马厩当中的是什么人。   那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衣着朴素,却个个邋里邋遢,虽还活着,却毫无生气。   那些人不是僧人,那么他们的身份便也不难推断,大抵是山下的部分村民。   村民们被掳上山后,关进了马厩?   究竟是谁这么做,又究竟有何意图?   冬晴又踏前一步,示意自己独自近前去看看。   梦朝歌没有立马应允,带着三人继续向前,离最近一处马厩约莫还有十五丈时才止步。   这个距离是他们三人的能力极限,若有意外冬晴退得回来,他们也能策应得上。   只是在冬晴动身之际,季喆无声地拦停了对方,摇摇头,似有所发现。   “听。”   季喆只说了一个字,余下三人跟着凝神静听。   以他们的耳力要听清十五丈之遥的细况不容易,可要听个大概并不算难。   “只有风声,没有叹息声、呜咽声、哀嚎声。”   季喆在阐述着一个简单的事实。   石中火拧眉道:“确实太平静了些。”   四人都听出了这平静是指村民们的情绪。   季喆道:“如果是受了一夜惊吓,又被饿了一整天,其后但凡发出点声响都会被揪出去处死,这样的平静便也不足为奇了。”   在季喆说话同时,梦朝歌睫毛随风微颤,剪水双瞳却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前方,就算眼睛酸涩得不行,也仍执拗地想看清什么。   梦朝歌很确定自己是在看实情实景,眼中所见却像是一副静止的画。   偌大马厩中狭小一隅,共有五个人。   有个妇人怀抱着个两三岁大的幼儿,颓丧地坐靠于背后的木柱上。   对方抱孩子的动作并不仔细,只用左手环箍在右臂上,右手则垂落一边。   孩子被这样箍着,头还朝后仰着,想必没法舒服地睡着。   但妇人却毫不在乎,也许对方也希望怀中的孩子能扭动起来同其抗议。   妇人右手边是个赤着大半身子的庄稼汉。   那庄稼汉十指交叉抱着乱蓬如鸟窝的头发,把脸埋在双膝之间。   庄稼汉正对面,侧躺着个头发花白,身形干瘦的老人。   老人像是抱媳妇般紧抱着用以收集马粪的木箱。   竹棚搭盖的马厩,避雨还马马虎虎,要说遮风可太过欠奉。   一夜寒凉至今,无所依凭的老人盖因此才将那木箱当作烤炉,痴望着从中取暖吧。   然而老人后背的起伏又缓又微弱,好似微风中的残烛,随时熄灭。   庄稼汉右手边还有个两鬓霜白的老妪。   老妪双眼凹陷,眼眶却又有些发肿,应是精神不济和流泪过多所致。   微微佝偻着身子的坐姿,竟是五人当中稍有些生气的。   在梦朝歌视线驻留在对方身上时,老妪也正好瞧了过去。   本该老眼昏花的老妪竟是看清了远端之人,两边眼角不由自主地淌出了两行泪来。   ……   ……   老妪是在外夷战乱后,重归乡里的老人。   她一生信奉佛法,坚定与人为善,必有厚报福报。   二十年前战火烧起来时,她和家人正去往北少林礼佛,因而避过一劫。   回到家乡后,更加虔诚信佛。   除了是南少林的长期香客外,每三年都要拖家带口去北少林感谢佛祖保佑。   老妪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所信奉的一切在一夜之间化为飞灰。   她看到了南少林大火冲天。   她和一家六口及一村村民们被掳上了山,关进了四面漏风却仍臭烘烘的马厩。   这里没有人顾及他们的生死,就把他们关着,不给他们东西吃,不许他们吵闹。   哭的闹的求饶的反抗的统统被拉走,再没回来过。   大家不敢想也不敢相信那些被从马厩里揪出去的亲人友邻是不是已经没命了。   她的三个家人未熬过一天已先后离她而去。   就在刚刚,她的小孙子也咽了气。   儿媳妇这下子没傻估计也疯了。   小儿子早已不知如何面对这些变故。   而她更已心如死灰。   偏生这时候她竟在浑浊视线中发现了四道身影向马厩方向慢慢走近。   原先她或许不懂,但两三天来她已见识过一些江湖人。   她不喜打打杀杀,便谈不上认可江湖人。   江湖人烧了南少林,江湖人毁了她的家,江湖人还在折磨她。   她恨江湖人。   可当她看到还有些江湖人竟为了他们这些不相干的人闯进来,想要解救他们,而后一个个死于另一批江湖人刀下,她才发现江湖人也分好坏人。   这两天里她已见过了太多死人,各样死法的惨死之人。   她想阻止那四个人近前,却没有一点力气出声。   她急得眼角挂泪。   急得面颊颤抖,两滴泪珠渗出淌下。   她僵硬地摇晃起脖颈来,希望对方能明白她的意思。   虽然远端那人看着像是年轻男子,但老妪似乎一眼看穿了对方就是个假小子。   她不希望在自己生前,又看到个黄花闺女在自己面前香消玉殒。   ……   ……   梦朝歌所看到的,便是老妪面颊挂泪无声摇头的画面。   她确定老妪在看着自己,也明白了老妪的意思。   但梦朝歌似乎没法说服自己对这些村民们置之不理。   咕噜咕噜!   在梦朝歌犹疑之际,林间仿佛传来了枭鸣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