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萧铣败北,惊闻神将
大隋皇朝,江都。 杨广放下手中奏章,重重怒哼一声。 “岂有此理!” “阴癸派欺我太甚!” 杨广抬起头,看向殿下禀报之人。 此人面容俊朗,气质不凡,隐隐中透出一股贵气,显然是久居高位之人。 “萧铣!” “如此说来,你麾下势力已全军覆没?” 萧铣微微颔首,面容颇为苦涩。 就在几日前,他还是坐拥一方沃土的实权诸侯,如今却如丧家之犬,不得不寄人篱下。 杨广心知肚明,也没有太过在意,挥挥手让他退下。 “你先下去吧!” 萧铣拱了拱手,识趣地向殿外走去,刚走到大殿门口,就撞见萧美娘匆匆赶来。 “姑姑!” 萧铣心中惊喜,向来人轻唤一声,萧美娘点了点头,也没有交流太多,只是告诫了一句。 “铣儿!” “陛下看在我的面子上,没有怪罪于你,但你今后可得小心行事,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萧铣微微颔首,心中颇为沉重。 自从他兵败之后,率领残部北上投靠萧美娘,就发现萧美娘的地位,更在他预想之上。 以他原先的想法,只不过想借助萧美娘之力,谋得一个栖身之所,安度残生便可。 但他没想到,经过萧美娘的求情,不仅没被杨广怪罪,还赏了他一个官职。 即便只是一个闲官,也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是!” “侄儿记住了!” 萧美娘轻轻点头,挥挥手示意萧铣离去。 待萧铣的身影消失,萧美娘转头走进大殿,来到隋皇杨广的身边,轻声道: “多谢陛下宽恕!” 杨广微微摇头,轻拍萧美娘的手背。 在他看来,萧铣虽为一方诸侯,但终究不过小患,远远比不上北方的李阀。 难得萧美娘向他求情,他自然也不会追究。 “美娘见外了!” “与你为朕所做之事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 杨广心中感慨,直到不久前,他才知晓昔日尚未恢复清明之时,萧美娘暗中的部署。 不仅苦心维系魔门的关系,与石之轩等人暗中联络,促成与魔门四宗的联合。 在朝堂上也颇有建树,暗中保下了不少能臣干吏,使杨广不至于无人可用。 若非如此,以杨广以往的作风,再多的大臣也早被他杀戮殆尽了。 “陛下不怪罪就好!” “臣妾还生怕陛下不高兴,怪我擅作主张。” 杨广摇摇头,轻声笑了笑。 但转念一想,颇有些惋惜道: “可惜高颎年事已高!” “即便当初没死,也承担不了繁杂的朝政。” “眼下出任左仆射,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我们还需另寻人选。” 萧美娘点了点头,神情有些犹豫。 杨广察觉到萧美娘异样,淡然一笑道: “美娘有话不妨直言!” “朕洗耳恭听!” 萧美娘微微颔首,心中松了口气。 望着杨广探询的眼神,缓缓开口道: “臣妾与高颎有过交谈,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足以处理政事。” “早已暗中物色人才,替陛下选好了接任者。” “哦?果真如此?” 杨广心中讶异,没想到高颎早有安排。 以他对高颎的认识,此人眼光精准,颇有识人之能。 昔日隋朝四大名将之中,韩擒虎与贺若弼,就是由高颎举荐,为统一隋地立下赫赫战功。 “他们是谁?” “萧瑀!虞世南!” 此话一出,杨广更为震惊。 萧美娘提及的两个人,他一点也不陌生,前者乃是萧美娘胞弟,真正的皇亲国戚。 后者也不简单,兄长是虞世基,杨广性情大变时,朝中一位极具权势之人。 与其余四位大臣,合称大业五贵,堪称一手遮天。 也因为此,杨广恢复清醒后,知晓其中三人欺君罔上,隐瞒各地起义情况。 除宇文述早逝,裴蕴、虞世基都被他清算,即便没有即刻问责,也戴罪在家。 “原来是他们!” “难怪美娘如此犹疑!” 杨广低低一叹,理解了萧美娘的感受。 虞世南暂且不提,萧瑀乃萧美娘胞弟,纵然再是有才,她身为皇后,也不好贸然提出。 杨广思虑片刻,微微颔首道: “既然如此,就召萧瑀回来!” “让他与虞世南,暂且跟随高颎,倘若的确合适,朕自会委以重任。” 萧美娘点点头,心中稍稍放松。 既然杨广如此决定,此事基本上是定了。 “陛下!” “朝中之事已了,关于南方突变,陛下可有想法?” 杨广略微沉吟,心中也有些踌躇。 瓦岗寨败亡不久,朝廷主力尚处北方,在寇仲、宇文成都的率领下,平定瓦岗残部。 倘若将他们撤回,很可能会引来反弹,但南方之事也十分紧要,务必要尽快处理。 两相权衡下,杨广决定道: “朕决意调大部主力南下,先行平定林士弘之乱,至于瓦岗之地,遣一大将驻守。” “待南方之乱平定,双方合兵一处,北上收复失地。” “美娘以为如何?” 萧美娘微微颔首,并没有觉得意外。 她也认为,此举当是目前最合适的策略。 “臣妾没意见!” “陛下可有合适人选?” 杨广微微一愣,方才察觉异样。 抬起头看了她一眼,摇头轻笑道: “美娘直言便是!” “朕听听何等人才,竟入了美娘法眼。” 萧美娘捂嘴轻笑,丝毫不觉得尴尬,他们夫妻多年,早就心意相通。 杨广察觉到她的想法,也并不足以为奇。 “宇文将军禀报!” “在平定瓦岗残部过程中,归顺了一批原先的隋将,其中以裴仁基身份最高。” “但这并非关键,关键在于裴仁基有一子嗣,名为裴元庆,武力绝伦。” “宇文将军有言,裴元庆亦为兵家传人,并且实力并不在他之下。” “哦?竟有此事?” 杨广心中震惊,颇有些激动。 宇文成都实力如何,他早已洞若观火。 这段时日,若是没有他冲锋陷阵,绝不会取得如此战果。 萧美娘微微颔首,肯定道: “的确如此!” “宇文成都与裴元庆,曾在三军阵前一战,双方实力不分伯仲,被一众将士目睹。” “臣妾再三确认,并无半点虚假。” 杨广仰天长叹,心中颇为激动。 “天佑大隋!” 如宇文成都这等神将,数百年难得一遇,纵然放眼九州历史,也堪称凤毛麟角。 能在短短时间内,先后得到两位神将,杨广不得不怀疑是苍天眷顾。 “美娘!” “速速传令!让裴元庆火速来到江都,朕要亲自见见这位武力不逊成都的神将。” 萧美娘微微一愣,心中颇为讶然。 她提及裴元庆之事,只是想让他接替宇文成都,镇守瓦岗之地,防御北方群雄。 没想到杨广如此急切,让裴元庆南下江都,莫非是想以裴元庆作为先锋,平定南方之乱? “陛下!” “你的意思是...” 杨广恍然回神,方才发觉异样。 望着萧美娘不解的眼神,缓缓解释道: “朕想过了!” “既然有裴元庆在,成都就驻守北方,与寇仲一同防御王世充、李阀南下。” “朕有预感,不久之后北方必有大战。” “值此关键时刻,寇仲、成都亲自坐镇,朕才能放心。” “什么?寇仲也不回来?” 萧美娘心中讶异,颇有些不解之处,北方固然重要,但也不至于此。 对朝廷而言,南方才是根基,一旦疏忽大意,让林士弘成了气候,可就真糟了。 杨广微微颔首,目光炯炯道: “美娘有所不知!” “寇仲固然为一代帅才,军事天赋极强,可攻打南方林士弘,仍需精擅水战之人。” “如今朝廷之中,来护儿堪当重任,有此人出马,未必比寇仲逊色。” 萧美娘点点头,心中颇为恍然。 “原来如此!” ...... 大隋皇朝,长安。 李渊端坐主位,李建成、李元吉侍立两侧。 如今的李阀,入主长安之后,李渊自称唐王,拥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李建成身为嫡长子,留守长安辅佐李渊,处理朝中一应事务,商议重大战况。 李世民率军出征,与李孝恭等宗室,以及一众将领,翦除长安附近威胁。 正当此时,一道急促的声音传来。 “报!” 一位身披战甲,全副武装的守卫,来到李渊身前,单膝跪地道: “启禀唐王!” “二公子回来了,正在殿外求见。” 李渊闻言一喜,好似感受到了什么,急忙站起身,让守卫出去传令。 “快!” “请世民进来!” 守卫恭声应是,急匆匆向殿外跑去。 不一会儿,在守卫的带领下,一位身披战甲,英武不凡的俊朗男子,从殿外走进。 看到上首的李渊,李世民走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方才开口道: “父王!” “儿臣击灭西秦,薛举父子授首,西秦之地尽入我们手中,特来向父王复命。” 听闻此言,李渊大喜过望,亲自从台上走下,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感慨道: “好啊!世民!” “你立下大功了!” 李渊心中欢喜,已是无法言喻。 早在攻打西秦之前,趁着北方突厥、柔然交战,无力南下中原之机,李世民率军出征。 先后击灭刘武周、李轨、梁师都,只余下薛举统率的西秦,仍有威胁李阀之力。 可就在刚才,西秦也为李世民所灭,李阀根基稳固,再不惧天下群雄。 “世民!” “你过来!” 李渊领着李世民,走到左侧的地图前,指着上方两个势力,洛阳与河北。 “你看!世民!” “洛阳由王世充占据,大明尊教辅助,先后击败净念禅宗、独孤阀、李密。” “但在不久前,遭到石之轩与神秘人袭击,不仅独孤阀脱困而出,越王杨侗也消失无踪。” “此事一出,洛阳城中人心惶惶,王世充的统治根基受到了动摇。” “依你之见,是否是攻打洛阳的好时机?” 李世民微微一愣,心中颇为讶异。 越王杨侗与代王杨侑一般,都是隋皇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之子。 元德太子早逝,膝下三子自然成了大隋皇位最具合法性的继承人。 即使大隋四分五裂,杨广却尚未驾崩,大隋的余晖仍照耀着隋地疆土。 无论本质如何,扯上朝廷大旗,拥立嫡系皇族为帝,总归更能得到支持。 从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诸侯的实力。 “当然!” “洛阳人心一乱,必不可久守,倘若我们此时攻打,将可一战功成。” “唯一可虑者,寇仲、宇文成都是否会参与进来。” 李世民心中微动,不疾不徐谈论自己的观点。 与此同时,李建成走上前,进言道: “父王!” “我收到消息,林士弘得到阴癸派支持,已将萧铣势力击败,萧铣孤身逃离。” “如今的态势,朝廷若想保住根基,必然会率军南下,平定林士弘之乱。” “以儿臣愚见,寇仲、宇文成都首当其冲,我们大可不必担忧。” 李渊点点头,心中颇为满意。 李世民却察觉不对,李阀都未收到消息,慈航静斋也没有动静。 以两家之力,足以在最快的时间,得到详尽的情报。 可如今的情况,李渊明显不知,李建成却得到了消息。 “这...” 李世民心中凛然,感觉到李建成背后,恐怕有了一股势力支持,且极有可能来自魔门。 李世民思虑时,李渊开口道: “世民!” “洛阳之战,你可愿挂帅出征?” 李世民恍然回神,心中大喜过望。 当即走上前,郑重领命道: “儿臣遵命!” ...... 大隋皇朝,帝踏峰。 言静庵接到梵清惠传信,派遣秦梦瑶赶来大隋,与师妃暄共同对抗弥勒教。 与此同时,让秦梦瑶携带了一封书信,转呈给梵清惠,表达她的一项提议。 “到了!” 秦梦瑶看着眼前山门,心中大为感慨。 此处乃慈航静斋祖庭,昔日地尼悟道的地方,承载了数百年来静斋变迁。 若非天机楼出世,开设了传送之门,恐怕她终其一生,都无法来到这里。 正当此时,山门中出现一道倩影,一位白衣女子,在秦梦瑶的注视下,缓缓向她走来。 “梦瑶师妹!” “久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