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麻杆老五拍了自己的脑袋一巴掌:“看俺这榆木脑袋!羊城那边可比俺们这地儿管得松!” 一通电话打过去。 羊城黑市老大就带着几个小弟,来了一趟申城。 他看了棕榈油的外包装与色泽后,立即拍板要了二十吨。 尤大娘子等不及看这种新型的植物油,投放到六十年代的市场反馈。 在穆川柏讨了师娘欢心或,又被师父考了一个半焦。 练习完扎针,就急匆匆去了趟邮局。 她准备把之前用猪笼草和W集团换的有机肥生产线设备的机电图,给农业部邮递过去。 最近一段时间,忙得她都快把一茬忘记了。 以她过去十年的种菜经验来看,种子、农机作业、肥料就是农产品品质与产量最核心的三个关键点。 后两者被她开挂后,只等种子专家们发力了...... 第395章 巨坑里的长公主(一百四十五) 羊城,鬼市。 从晚上十一点开市到凌晨三点了。 还有不少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不要票,不限购,二十元一桶(10L)的植物油。 哪个家庭不想要? 整整四千桶油,晚上八点才运来,除了黑市自己人拿回家吃的,还没到天亮就售罄了。 凌晨五点。 某骑楼老街一个独门院子内,十几个昨夜赚得盆满钵满的男人,正在围观一个矮个子男人下厨。 矮个子男人其实并不是个正经厨子,爷爷辈开始就在西关老街卖早点。 旁的本事没有,用酵母发面这活儿他还算是有经验。 此时,他的跟前就放着一大盆发酵好的面团。 正在往蜂窝煤炉上的双耳铁锅倒油。 他打算给兄弟们做一道很普通的羊城早点——油炸鬼。 油炸鬼又叫馃子、油炸果、大果子、油馍、炸秦桧,与油条类似。 最近这三年。 别说早上来一个油炸鬼佐粥了! 谁家正经过日子,用油炒菜? 白灼,才是羊城百姓家中的常见烹饪手法。 十斤一大桶油往锅里倒的盛况,哪怕是黑市大佬家也没这么奢侈过。 “咚咚咚......” 倒油的声音和男人们的心跳声叠加在一起,相当的刺激。 黄澄澄的棕榈油随着油温升高,特殊的油香味弥散开来。 矮个子男人眼里再无其它,只拿了一根长长的筷子在专心试油温。 当伸进油锅里的筷子头开始冒起了大泡泡,他就开始着手切起了发酵好的面团。 切下来的面团,被拉成了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 再将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 “滋啦啦......” 油炸鬼在油锅里舞蹈,肉眼可见的膨胀了起来。 一根、两根、三根......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矮个子男人就将一大锅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炸鬼捞了出来。 趁着油温还在,他继续忙活着。 早就流着口水等得不耐烦的男人们,如饿狼般扑了上去。 顾不上烫手,一人抓了一根在手上。 “嘶哈......嘶哈......”着急忙慌的就往嘴里塞。 外层酥脆内里柔软的油炸鬼,一口咬下去,能听到酥脆声。 冬日的清早。 再没有一根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油炸鬼,更能抚慰羊城人的脾胃了。 黑市大佬在细细品尝油炸鬼的同时,和矮个子男人低声交流了起来。 “阿楠,你觉得这个棕榈油怎样?” “刀哥,这个油很耐高温,你看,刚才炸的那一锅油炸鬼颜色金黄不发焦,油烟也不大,您觉得这个油炸鬼的味道比豆油如何?” “又酥又香,味道极好!” “听说这个棕榈树隔壁桂省有种,我们要不要?” “嗯,之前是怕大家吃不惯这个味道的油,既然反应这么好,那申城的路子就不能断!最后也派人去桂省走一趟,有人种肯定就知道这个油是如何榨出来的......” 四千桶棕榈油在羊城,连个水花都没起。 往锅里倒一勺油?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精明的家庭主妇们,只舍得拿了浸染了油的布团,往锅里擦一擦。 她们不仅赞叹这一大桶油的黑市价公道,还对这个装油的桶赞不绝口。 有人在黑夜里抱着油桶回家时摔了一跤,人倒地时,没顾得上自己受伤,都心疼油桶去了。 没想到,这个玻璃桶还怪耐摔的! 谁家没有爹妈,谁家没有兄弟姊妹? 如此物美价廉的好油,当然要帮亲戚们买上几桶的...... 回头客天天来打听,甚至有人还想溢价购买的。 吃过这种油的,对它的接受度都很良好。 大买卖,还得接着做。 黑市大佬赶紧使人兑了二十万港币往港城去了。 腕表、怀表、挂钟之类的紧俏货,还是港城多。 港城不要票,不限购,只要钱! 除了谨防被当地的黑帮黑吃黑之外,这个进货渠道还真是极为不错。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联系上了大杨哥。 一再表示,棕榈油他可以长期进货,有多少,他都能吃多少。 于是,一周后,尤大娘子又收到了三百多块堪称经典款的大牌腕表、金怀表若干,半人高的座钟两架。 到点能报时,“铛铛”作响的座钟,一出场就成了全城的宠儿。 一架被尤阿爹带去了衙门。 美其名曰,可以让政府衙门准时上下班。 剩下的一架,放进了百货超市里做镇店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