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行和说都要做
刘禅弹了弹手中印满文字的南阳纸,便听到清脆的响声。 “用白纸是不是太奢侈了?” 急着邀功赶来的黄皓一愣,随后赶紧解释道: “回世子,自从我们纸业制造局采取规模化流水线作业之后,其实每张纸的平均成本已经下降了近三成。” 刘禅点头:“其实贵点就贵点吧,顺道也能为我们的纸产品做做宣传。弄了多少张?” “回世子,按您的吩咐是照着一万张准备的,因为考虑到损耗,因此加印了些,有一万两千三百张。” 刘禅指尖轻轻点在案几上,心中盘算这些数量报纸的覆盖能力,良久才点头道: “行吧,如此,分发下去吧,记得向江东、中原一带随着商队也散播一些。” “这些日子本地大族多有进献,我手头也宽裕了些。” “由你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维护朝廷形象的组织,监督邸报发行情况,察听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名字嘛,就叫东缉事厂吧。” 闻言,黄皓大喜,一听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差事:“奴婢必肝脑涂地。” 所谓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便会被敌人占领。 这个时代的消息流通实在是太落后了,而且绝大多数人不识字,只能靠听说。 在地方上,也就只有士族豪强能跟外地的亲友书信往来,底层老百姓所能做到的只有口口相传。 若是没有士族豪强的干涉,底层老百姓能将消息从这个村传到隔壁村基本上就是极限了。 像张角那种能将黄巾发展到席卷天下的程度,实际上得益于背后士族豪强的推波助澜。 没有他们的帮助,张角是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的。 当然,这不是否定张角那成千上万的信徒不遗余力搞宣传的功劳。 只是说,没有士族豪强,张角也能有一定影响力,只是绝对不可能这么大、范围这么广。 这时候的老百姓还是很单纯的,往往是听见什么就信什么。 朝廷缺乏直接跟百姓对话的手段和能力,就不得不拉拢地方上这些地头蛇,给他们好处换取有利舆论,许多政策才能施行下去。 简单一句话,就是他们说官府的好话,百姓才会跟着说。 作唐到澧县还好,因为刘禅用挂路桩宣罪示众的方式。 百姓口中也跟着唾弃这些罪人而称赞刘禅的所为。 但不代表所有地方的老百姓都能知道刘禅为他们奔波劳累,甚至还有豪强抹黑刘禅的形象。 他们口中,刘禅用尸体挂木桩的行为是像桀纣那样的暴行。 稍远些的地方,豪强哄骗百姓,说刘禅是在滥杀无辜。 因为百姓们不知道这些人的罪,真以为刘禅血腥残暴喜好杀人为乐。 以至于刘禅派出军队四处安抚收拢落草流民的时候,这些人因为害怕而抗拒。 不仅逃入深山老林,有的甚至还与前来邀请他们去澧县屯田的汉军发生冲突。 刘禅带兵离开作唐,南下汉寿,越是向南,百姓越是躲避自己,收拢流民的难度便是越大。 “孔子曾经曰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刘禅认为,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大名,可自己还没发怒,这已经是很君子的了。 但是任由百姓误会自己,这好吗?这不好。 于是刘禅决定,行和说都要做,既有行动也有宣传,甚至宣传要走在行动之前。 不用猜便知道,豪强抹黑自己的背后,有廖立的支持。 廖立因为澧县一事,深感自己的权柄遭到侵夺。 刘禅诛杀潘噶之后,廖立又派了个人来试守作唐县长,这次刘禅倒是没把人驱逐。 但是当此人上任作唐后,赫然发现,除了空洞洞的一座县城,什么都没有了。 县衙门可罗雀,户籍空空如也,府库干干净净,所有的百姓都被迁徙到澧县了…… 他这个县长,真是一人一县,每天能干的也就是看着路边木桩上挂着的尸体发呆。 其实,廖立还嘱咐他将这些人的尸体收殓下葬来着。 但是刘禅派人告诉他:“你敢卸下来,就把你挂上去。” 因此这个作唐县长完全不敢动。 当刘禅在作唐的所作所为传开之后,许多地方风声鹤唳,不少人聚集到临沅,聚集在廖立麾下。 其中就包括潘濬所出身的潘家。 潘噶伏诛之后,刘禅移文廖立,要以叛国罪问罪潘噶全家。 其实并不是要灭潘家整个宗族,而是单单灭掉潘噶这一支脉。 包括其父母、妻子、儿女和家仆,潘家的主脉和其他支脉是不会动的。 只是即便如此,潘家依旧会遭到沉重的打击。 比如说,潘噶的母亲和妻子是连接着潘家和另外两家的姻亲桥梁。 潘濬为了不让刘禅清算潘噶的时候伤到潘家根本,曾以此与刘禅交涉,希望他不要扩大打击面。 但刘禅坚持严格执法,在任何朝代叛变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按照《蜀科》规定,造反、叛国罪应当夷灭三族。 除非君主主动放弃问罪。 这也是历史上黄权投降魏国后,曹丕骗黄权说刘备杀了他全家的根据。 但是黄权深知刘备的人品,知道自己的家人不会受到为难,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所以,现在是砍掉潘噶到此为止,还是坚持诛其三族,皆在刘禅一念之间。 很显然,刘禅坚持后者,潘家没有被自己施恩的资格。 “孔子曾经曰过:身为君子下手一定要重,不然就树立不了威信。” 潘濬无奈,但也不想就此放弃,于是他便让潘家以廖立为靠山。 只要廖立能抗住刘禅的压力,自是能保下潘家。 而且潘濬和廖立关系还不错,二人在对待蛮夷的问题上其实有很多共同语言的。 潘家跟蛮夷相恨相杀了四五代人,对付蛮夷没别的手段,就是杀。 潘濬一直坚持只要消灭了这些制造问题的人,便能寇乱尽平。 这种强硬的态度很符合汉人唯我独尊的传统。 只是若是将目光放在争夺天下的大局上,这样的做法就有点太个人恩怨。 以南方的小体量对付北方大体量的敌人,需要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 这些蛮人虽然战斗力不如正规军,但是他们也能缴税,这方面刘禅是不挑的,只要肯交税都是大汉顺民。 安抚为主,通婚个四五代人,大家都能操起一口流利的汉语。 这也是沙摩柯宁可得罪廖立也要来到刘禅这边的原因。 因为政策理念相同,廖立和潘濬多有交往,这次也接受了他的请托保下潘噶的家人。 他猜测过刘禅会如何出手,但最后还是出乎意料,刘禅第一步竟然是送来一堆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