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第140章 遍访群贤6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而立 3643 2024-07-10 00:09
   刘表闻言,轻叹一声。   “桓帝时期的三场大疫,以及当今圣上登基之后的四场大疫,想来二位都是知道的。”   张伯祖及张仲景师徒都是南阳人,其他几次姑且不论,单单两年前的那场大疫,二人就记忆尤深。   就连黄忠所在的南阳黄氏都死伤殆尽,黄叙还是在张仲景的医治下,方才转危为安。   更何况是普通百姓了,就连张仲景自己家族两百余丁口,都因为这场大疫死难十之一二。   是故张仲景师徒闻言,尽皆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   刘表见此,又继续说道。   “常言道,大兵之后、必有灾年,今岁南阳黄巾叛乱,只怕死伤不下二十万人,我南阳死难者皆已安排妥善掩埋,可其他州郡就不好说了。”   “本太守已上书朝廷,恐有大疫之事,可是大汉毕竟多达十三州郡,万一有所遗漏之处,恐怕不久之后必有大疫横行于世。”   “是故刘某欲聘请两位神医任府衙医曹掾,统调南阳各县医师,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疫,救我南阳两百余万百姓,也只有如此方能真正的做到万无一失。”   张仲景师徒闻言,尽皆对刘表的所作所为钦佩不已,不过面对刘表请二人担任府衙医曹掾的请求,张仲景师徒却是又有些犹豫。   刘表见此,忙开口言道。   “两位不知有何疑虑,不妨直说,刘某定当竭尽所能,为二位排忧解难。”   张伯祖闻言,轻叹一声。   “太守为国为民之心,老朽着实佩服,老朽要是年轻少许,身子骨还硬朗,定然是愿意效犬马之劳的。”   “只是太守刚才也见得,老朽身子骨着实不行了,就连日常行走都还需要人搀扶,只怕是有心无力了。”   “至于仲景,仲景年轻之时便已举孝廉,为何这十来年一直不愿意涉足官场呢?”   “一来,确实是因为疫疾,见多了生离死别,是故欲精进医术,一直停留于此。”   “二来,则是南阳历届的官场皆为混乱,贪官污吏,横行于世,是故多有抗拒吧。”   “太守若能解他心结,料来仲景定然是愿意为太守效劳的。”   “而且仲景现今的医术已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是仲景为医曹掾,也定然能助南阳百姓避此灾劫的。”   说完之后,老医师张伯祖一脸慈祥的看向徒儿张仲景,那目光中还满含对徒儿张仲景因为跟着自己学医,以致于未能在仕途上有所进展的遗憾。   张仲景迎着老师的目光,轻轻的点了点头,似乎在告诉师父这都是自己的选择一样。   刘表见此,微微思索片刻,随即轻声笑道。   “二位所思所想,本太守已然明了。南阳以往确实是贪官污吏,横行于世,不过本太守在任期间,定然是不会姑息养奸的。”   “至于张仲景的心结,刘某稍后再为你疏解,不过刘某现今却是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还想请教老医师。”   老医师张伯祖闻言,倒是眼前一亮,随后饶有兴致的问道。   “太守有何疑问,还请明言。”   刘表闻言,忙说出心中的疑惑。   “刘某方才见得两位为病患诊治之时,若是有贫苦百姓无钱支付诊金和药费之时,二位皆是让其写上一张欠条即可,诊治期间也并无苛责,足以见得二位医者仁心。”   “只是刘某有些疑惑的是,这些人本就贫苦无着了,即便写上欠条,日后只怕也不一定能还得上,那这写欠条之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若是写欠条的人太多,你们这张氏药堂又怎么开得下去呢?”   这时老医师张伯祖笑着回道。   “太守着实观察入微,老朽佩服。”   “老朽也非自夸,我师徒二人也算得上是医术精湛之人了。”   “是故平日里只是小病小痛的病人,也不会刻意寻我二人,这样也能让我二人有足够的精力,为其他疑难杂症者诊治。”   “而除了我南阳各县,尚有其他州郡的病患慕名而来。”   “可并不是每一位病患都是家境殷实之人,他们千里迢迢而来,本就不易,总不能让他们败兴而归吧。”   “与其让这些药材徒留生灰,倒不如让这贫苦无着的百姓,写上一张欠条,拿回去治病救人呢。”   “至于日后,他们能不能还上倒也无所谓了。不过绝大多数人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载,他们总是会亲自把诊金药费还上的。”   “至于药堂经营之事,每当世家豪强子弟前来问诊之时,待诊治之后,他们往往也会多给一些赏钱,是故我张氏药堂倒也不存在经营不下去的困扰。”   “而且此举除了治病救人之外,倒也还有几点其他含义。”   “其一,是要告知世间众人,生病看诊是要花钱的。”   “其二,若是只收富人的钱,不收穷人的钱,早晚有一天,大家都会不愿意给钱的。”   “其三,我等医师登山采药,炮制药材,为病人看诊,这些都是很辛苦的。”   “若是只有一味的付出,而没有收入,又有几人愿意做医师呢?若是没有医师,百姓生病了,又去指望谁呢?”   “而我等看病收钱,哪怕是病患只写上一张欠条,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学医罢了。”   老医师张伯祖说到最后一句,却是又颇为忧愁的轻叹一声。   刘表听得老医师轻叹,也明白是何缘由。   有一句话叫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然这句话是在宋朝时才出现,但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诸子百家着实大为没落。   若是众人只一心读圣贤书,反而不利于诸多先贤思想的传播,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是故刘表沉凝片刻,开口言道。   “多谢老医师答疑解惑,关于即将到来的疫疾,本太守有以下几点想法,你们看看是否可行。”   “首先是关于老医师的,老医师年迈,身子骨不再硬朗,精力有限,料来每日也最多诊治十几、二十名病患。”   “本太守欲在郡学中再开医科,公车聘请老医师为郡学讲师,待老医师桃李满天下之时,方能更好的医治天下病患,老医师以为然否?”   老医师张伯祖闻言,顿时激动得面色潮红。   学医之人地位本不太高,刘表此举无疑将之拔高到士人学子的地位,这又怎能不让一心振兴医家的张伯祖激动莫名呢。   刘表朝着老医师张伯祖微微点头,随后又看向因听得自己对老医师张伯祖的安排,而欣喜不少的张仲景。   “仲景忧心官场混沌,贪官污吏,横行于世,而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此乃人之常情。”   “本太守帐下督邮曹掾满宠,十八岁任山阳东部督邮,便能慑服一方。”   “现今又有太常刘焉幼子刘璋及少府樊陵后辈樊忠,为其帐下督邮,且吾深恨贪官污吏,定当廓清寰宇,还南阳百姓一片安宁。”   “现今大疫在即,为百姓计,还请仲景任我南阳医曹掾,统筹南阳各县医师,护我南阳百姓安危。”   “此外张氏药堂可迁往南阳宛城,二位闲暇之时,亦可坐诊,救治各路病患,二位以为然否?”   涅阳神医张仲景听得南阳太守刘表,这一番惩治贪官污吏的决议,况且还有九卿太常、少府的助力,定然能肃清官场。   同时刘表又有为南阳百姓安危的一番赤诚之心,再加之老师张伯祖听得刘表愿意弘扬医学而激动莫名的欣喜。   而且刘表为了自己师徒诊治病患,直接将张氏药堂迁往宛城。   刘表考虑得如此细致入微,自己若是再行推托,岂不是不识抬举,是故张仲景躬身拜道。   “属下张机张仲景拜见主公,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刘表见此,自是欣喜的扶起张仲景。   一旁的军师荀攸见此,也是拱手拜道。   “恭贺主公,再得贤才,此亦南阳百姓之幸也。”   刘表闻言,自是喜不自禁。   随后刘表便令涅阳县令送来几架马车,在其中一架马车里垫上厚厚的坐垫,随后亲手扶老医师张伯祖登车。   其他几架马车则装上药材与药师、药童,随后便与荀攸、张仲景一道返回宛城。   返回宛城之后,刘表自是又为一众部属介绍一番张仲景师徒。   众人闻知二人乃涅阳神医张仲景师徒,自也是恭敬有加,毕竟若是真有疫疾爆发,着实需要医术精湛的神医出力呢。   随后刘表又在宛城内城里,亲自为张仲景师徒的张氏药堂选址,同时又令郡丞刘阖每年从府库中拨给张氏药堂五百万钱,用于诊治贫苦百姓。   待张氏药堂布置完毕之后,刘表更是为张氏药堂手书一副对联,以为庆贺。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横批:扁鹊再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