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平叛大军的安排
听得江夏叛乱乃是官逼民反,刘表的眉头自是微皱。 不过即便是官逼民反,叛乱也终究还是叛乱,唯一的区别便是平叛的过程中,自己要不要适当的手下留情罢了。 至于始作俑者江夏太守秦颉已然身死,刘表倒是没有半点惋惜。 毕竟要不是秦颉盘剥百姓,也不会有这江夏郡国兵叛乱了,是故秦颉之死只能说是死有余辜罢了。 而现今江夏除了郡国兵叛乱之外,还有数量不详的荆蛮叛乱,却是又让刘表眉头一皱。 荆州七郡之中,人口最多的是南阳郡240余万人,其次是长沙郡105万人,零陵郡100万人,南郡74万人,桂阳郡55万人。 而人口最少的则是江夏郡和武陵郡,分别只有27万人和25万人。 这两个郡,面积也不算小,为何却是这般地广人稀呢? 只因江夏郡有着数量众多的荆蛮,而武陵郡也有着数量众多的武陵蛮。 荆蛮和武陵蛮时不时的叛乱一下,百姓朝不保夕,安敢在此定居,这也是江夏郡和武陵郡人口凋敝的原因了。 治理江夏郡与武陵郡之事,任重而道远,非良吏不可为,再加上江夏、武陵之地,并未在刘表职权之中,是故刘表也只得暂时搁置不提。 可当刘表听到荆州刺史王叡,把驻扎武陵汉寿提防武陵蛮的两千精锐州兵,也征调到江陵城之时,刘表的眉头就更是一皱再皱了。 于是眉头紧锁的刘表一个没忍住,自是急切的开口说道。 “使君,驻扎武陵汉寿的两千精锐州兵,尚有提防武陵蛮叛乱的重任,刘某以为此时征调他们殊为不智。” “若是江夏叛乱尚未平定,武陵郡又发生叛乱,那可就真的是悔之晚矣了。” 刘表此刻虽然已经竭力在控制语气了,但这话语听在荆州刺史王叡耳中,却觉刘表话里话外,就差直接指着自己的鼻子骂这是昏招了。 荆州刺史王叡此前为了把荆州治所,从武陵汉寿搬到南郡江陵,还曾与武陵太守曹寅爆发过一次激烈的冲突。 最终荆州刺史王叡不得不留下两千精锐州兵驻扎武陵汉寿,方才如愿的把荆州治所搬到南郡江陵。 自此荆州刺史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彻底的结下了梁子,随着时间发展,二人更是积怨已深,如今好不容易把驻扎在武陵汉寿的两千精锐州兵,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荆州刺史王叡自是满心欢喜,可谁知立马就迎来了刘表的当头棒喝,荆州刺史王叡的脸色能好看才怪呢。 不过权势逐渐稳固的荆州刺史王叡,即便脸色再怎么不好看,也不敢跟刘表翻脸。 毕竟要不是两方的盟约,刘表又怎会助他坐稳荆州刺史的位置呢。 只是随着权势的稳固,荆州刺史王叡着实有些飘了,是故即便知道刘表之言甚是在理,但碍于情面却依旧不肯低头认错罢了。 一旁的南郡太守刘洪见此,自是轻咳一声道。 “景升之言,虽是在理,但眼下江夏叛乱才是急需解决之事。” “况且武陵太守曹寅帐下亦有三千郡国兵,武陵郡一时半会儿应该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当然使君若是真的放心不下,亦可再调一千精锐州兵回防武陵汉寿便是。” 大汉边郡因为多有外患,是故每郡常备郡国兵三千,内地太平的州郡则常备一千郡国兵,因为有荆蛮和武陵蛮的存在,是故江夏郡和武陵郡亦有三千郡国兵。 听得南郡太守刘洪之言,荆州刺史王叡方才警醒一些,若是武陵蛮真的再起叛乱,着实是头疼之事。 此前自己只顾得与武陵太守曹寅争权夺利了,却是忘了这一茬事儿。 现今得刘表提醒,又得南郡太守刘洪出言缓和,荆州刺史王叡自是顺坡下驴的说道。 “两位之言,甚是在理,王某这就抽调一千精锐州兵回防武陵汉寿。” 说完之后,荆州刺史王叡便出门安排一千精锐州兵回防武陵汉寿,当然这一千精锐州兵都是王叡亲信率领,自然不可能再落入武陵太守曹寅手中。 而在书房之中,刘表却是又向叔父南郡太守刘洪,问询起江夏太守秦颉败亡之事。 原来三月中旬,刘表得知江夏叛乱之事,自是安排刘磐、黄忠、文聘三人,兵分三路前去江夏平叛。 到得四月上旬,汝南太守羊续引兵屯守汝南与江夏边界,而沿着南阳官道到达江夏平春的刘磐所部,自是没有后顾之忧的领兵收复鄳县、轪县、西阳等地。 南阳兵马都已经进入江夏境内了,那么州府以及南郡兵马还会远吗? 是故围攻江夏郡治西陵的赵慈叛军,自是不管不顾的拼命攻城,誓要在朝廷平叛大军到来之前,斩杀作恶多端的江夏太守秦颉。 连续大半个月的攻城,秦颉仅剩的嫡系郡国兵早已死伤惨重,再加上赵慈叛军一心宣扬,只是为了斩杀骑在江夏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江夏太守秦颉。 是故江夏郡治西陵城中的世家豪强,就更不愿意陪着秦颉玩命了,于是趁着夜色,西陵城门洞开,赵慈叛军顺利攻入西陵城中。 江夏太守秦颉力战而死,幸得数十名心腹力战,方抢得秦颉尸首遁出城外,目下他的故吏及心腹正护着他的尸首,返回他的老家南郡鄀(ruo)县安葬。 而西陵城中同样欺压百姓的世家豪强,也被赵慈叛军斩杀殆尽。 只是赵慈叛军却是并未再攻打其他郡县,而是停留在江夏郡治西陵,一边安抚百姓、一边整修城防。 赵慈叛军为何会龟缩江夏郡治西陵,这着实是让刘表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叛军未曾四处逃窜,倒也方便朝廷大军平叛,是故刘表也并未纠结赵慈叛军龟缩不动的原因。 这时安排好精锐州兵回防武陵汉寿的荆州刺史王叡再度回到书房,刘表、王叡、刘洪三人也自是商议领兵平叛之事,分清利害关系的荆州刺史王叡,却是朝着刘表拱手拜道。 “我等三人,唯有高平侯屡建战功,为统一调度,合力破贼,还请高平侯担任此次平定江夏叛乱的主帅。” 其实刘表的内心之中,也不是没有想过统一调度,担任平叛军主帅之事,只是荆州刺史王叡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主官,刘表着实不好喧宾夺主罢了。 而且从荆州刺史王叡,抽调驻扎武陵汉寿两千精锐州兵之事中,也能看得出来王叡是个权利欲极盛的人。 刘表只盼后续平叛事宜中,荆州刺史王叡能够听得进自己的谏言,不要把平叛事宜演变成“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结局便好。 现今突然听得荆州刺史王叡主动让贤,请求自己担任平叛大军主帅,着实有些出乎刘表意料了。 一旁的南郡太守刘洪闻言,却是笑呵呵的出言附和道。 “景升,你便应下吧,我等三人也确实是,只有你最适合担任平叛大军主帅了。” 刘表闻言,这才回过神来。 原来荆州刺史王叡虽然权利欲极盛,甚至在刘表刚才火气冲冲的给他谏言之时,还曾脸色颇不好看。 但因为与刘表以及宗亲一系的盟约关系,他终究还是分得清大小王,也明白只有依靠宗亲一系的力量,他才有进入朝堂的机会。 再加上即便他要当主帅,南阳、南郡兵马也不一定听他指挥,是故他还不如直接退位让贤,把平定江夏叛乱的这番功绩让与刘表呢。 见荆州刺史王叡这般拎的清,刘表也不矫情,自是应承下来,随后也自是开口说道。 “承蒙王使君与叔父厚爱,刘某便暂居这平叛大军主帅之职,还望与二位通力合作,尽快平定江夏郡国兵叛乱。” 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郡太守刘洪闻言,自是拱手应诺。 见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郡太守刘洪拱手应诺,刘表也自是开口安排起后续平叛的具体事宜。 “明日一早,我与王使君领两千水师、四千精锐州兵及刘某帐下随行的两百精骑,顺江而下去往江夏平叛。” “叔父南郡太守刘洪,领一千郡国兵驻守南郡江陵,一方面统调南阳、南郡钱粮,供应平叛大军所需,另一方面时刻关注武陵方面情况,若有异动定要第一时间来报。” 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郡太守刘洪闻言,自是再次拱手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