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第136章 遍访贤才2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而立 2947 2024-07-10 00:09
   上回讲到山谷之中的庄稼可谓是五谷俱全,而中国历史上普遍认为的五谷是指:稻(水稻)、黍(黄米)、粟(小米)、麦(小麦)、豆(大豆)。   南阳一带气候还算适宜,是故水稻一般都是一年两作,早稻在四月初播种,八月初收割,前文刘表刚刚平定鲁阳黄巾贼寇,寻访民情之时,侍从樊忠便有讲到过。   而晚稻则在七月下旬播种,十一月收割,是故此时的百姓正在一边收割,一边播种。   而黍和豆,则是五月下旬、六月初左右播种,九月收获,是故此时的黍、豆都尚且青绿。   小麦分为春小麦与冬小麦(宿麦),春小麦在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收割,是以此时的春小麦多已泛黄。   而宿麦则是十月初播种,来年六月底、七月初收割,是故此前刘表伏牛山一行,会有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段,上山狩猎,结果惨遭猛虎袭村报复的场景。   粟也是一年两作,一季在四月初播种,七月下旬收获,一季在六月下旬亦或七旬上旬播种,十月收割,是故此时第二季的粟苗不过膝盖高。   刘表听得老丈回复收成都好,自然也是喜笑颜开,不过思及老丈方才提及的韩氏公子,忙又开口问道。   “不知老丈方才所言的韩氏公子,可是堵阳韩暨?”   老丈闻言,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是堵阳韩暨韩公子,你看韩公子的草庐就在那鲁山山脚处。”   说着,老丈还伸手指向不远处鲁山山脚的草庐。   刘表见此,自是又一番拜谢,随后便领一众部属、随从朝着草庐行去。   待刘表一行人渐行渐远,老丈看着刘表巍峨的身影,不住的点头。   “像,真像啊。”   一旁的百姓见此,自是问道。   “什么像不像的啊?”   其余百姓闻言,也不禁八卦的围拢上来。   老丈见此,自是讲起二十多年前的过往。   “你们不知,二十多年前,故司空“八俊之一”的王畅尚是南阳太守之时,方才的那位南阳太守刘表便是其得意弟子,他们当年……”   刘表倒是不知这位老丈当年还曾见过自己的恩师王畅,还曾知晓当年的诸多事项。   待刘表领一行人来到韩暨的草庐之时,一名二十五、六岁,面相俊朗的青年男子,正领两名童子,躬身拜迎。   “荒野草民韩暨,恭迎南阳太守大驾。”   刘表见得韩暨模样,倒也是个人畜无害的阳光开朗大男孩,只是不想其居然还能做出为父报仇这等生猛的事来。   “某乃山阳刘表刘景升,汉室宗亲,鲁恭王之后,现任南阳太守之职。”   “此前闻佐军司马韩唏举荐,卿乃德才兼备之贤才,因此特携军师颍川荀氏荀攸前来造访,还请莫怪。”   刘表也拱手回拜。   卿之一字,除了用于君主对臣子的称呼外,也用于对男子的敬称。   韩暨虽然年轻,但也知刘表及颍川荀氏在士林的名望,于是躬身一引。   “不敢,不敢,还请刘公、荀公入草庐安坐。”   韩暨请刘表、荀攸入得草庐,刘湖、刘海两兄弟侍立草庐门口,其余将士则分散于草庐周遭警戒。   进得草庐,刘表坐在韩暨让过的主位之上,极目远眺。   鲁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流萦绕草庐而过,又顺着山势向下流淌,溪流两岸点缀着不少花草。   溪流流过草庐,顺着山势而下,流经山谷又浇灌着山谷中的黄澄澄的谷物,以及其余诸多庄稼。   听着这潺潺水声,虫鸣鸟叫,再看着外界的风云变幻,仿佛尘世喧嚣已经瞬间远去,着实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刘表闭目品味片刻,颇有些神清气爽之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外云卷云舒。”   “韩卿在此隐居,着实是寻了个好地方啊。”   荀攸、韩暨二人听得刘表妙语连珠,不禁眼前一亮,刘表党人魁首之名,果然实至名归。   而韩暨听得刘表赞誉,也不禁喜笑颜开,毕竟这处居所确确实实花费了他不少心思,方有此等盛景。   刘表又环视一圈草庐景象,东边书桌上正摆放着笔墨纸砚,而书桌旁的书架上则叠放着一摞摞书卷,想来刚才韩暨正在那处研墨挥毫。   刘表慢慢收回目光,感叹一声。   “着实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以至于让本太守都有些流连忘返了。”   “不过刘某终究不如韩卿洒脱,还需为南阳三十七县,两百多万百姓之福祉操劳才是。”   韩暨闻言,也知刘表心意,不过却是委婉的回道。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南阳百姓之福祉,确实还需要刘公多多操心才是。”   刘表闻言,不禁又起了几分兴致。   “俗话说,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韩卿既然德才兼备,何不效法先贤,用这一身才学造福百姓,莫不成还要等他付诸东流不成?”   “此外儒家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韩卿既然已经修身、齐家,不将这一身才学用来造福百姓,何以治国、平天下?”   韩暨、荀攸二人听得此言,又是眼前一亮,毕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素来都是儒家士人的崇高理想。   与荀攸坚定的看着刘表的眼神不同,韩暨明亮的眼神,片刻之后却又黯淡下来,随后韩暨微微有些苦恼,却又有些愤愤然的躬身拜道。   “朝堂之上,阉宦当道,朝臣争权,地方之上,贪官污吏、横行于世,又有世家、豪强,纵横乡里,不知刘公有何教我?”   “百姓节衣缩食,侍奉朝堂,却又被苛捐杂税,压得直不起身,不知刘公又有何教我?”   刘表看着眼前颇有些愤青的才子韩暨,不禁轻声笑道。   “刘某未登三公九卿之位,朝堂之事,却是言之太早,不过相信也不会太过久远了。”   “至于地方之上,贪官污吏,横行于世,其他地界也就罢了,但是在我南阳境内,刘某绝不吝啬杀伐之道。”   “至于南阳世家、豪强,因为黄巾叛乱已经十去其五,剩余的盘根错节,纵横乡里之辈。”   “无非是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分化一批,如此软硬兼施,恩威并重,当能彻底收服。”   “目下本太守便已安排三路督邮,携一千铁骑巡视不法。”   “至于苛捐杂税,清扫了这等贪官污吏自然就会好上不少,至于其他……”   刘表这时却是看向了草庐东面的书桌。   “韩卿,不知可否借笔墨纸砚一用?”   原本正听得热血澎湃的韩暨,闻听刘表要用笔墨纸砚,忙起身一引。   “刘公但用无妨。”   待刘表到得书桌前,韩暨更是亲自为刘表磨起墨来。   刘表随后奋笔疾书,不一刻一篇奏章便已跃然纸上。   刘表之文学,辞藻之华丽,暂且不论,韩暨目光已然定格在奏章的最后几句。   “南阳百废待兴,臣南阳太守刘表,乞请免除南阳今岁之赋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