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未雨绸缪
朝廷缺马。 单凭肃王联合陕西商帮供给,军马依然捉襟见肘。 时不我待,朝廷需要训练海量骑兵,战马不可或缺,和喀喇沁,土默特交易,恰好双赢。 这时,孙元化出声说:“陛下,蒙古,建奴部分地区遭遇旱灾,朝廷协助喀喇沁,土默特,势必支援对方粮食,这违背陛下旨意。” 前阵子,皇帝大庭广众宣布,西北边境开放互市,却禁止铁器,粮食等特殊物品流出。 朱由校思索片刻,好似做出某种决定说:“朝廷以喀喇沁,土默特抵御林丹汗,建奴,实难成事,打铁还需自身硬。而喀喇沁,土默特投靠建奴,大明将两面受敌,疲于应付,祸患无穷。 现在喀喇沁,土默特所求仅是抚赏市贡,朝廷所求乃是军马。 即日起,朝廷开放蓟镇,宣府,大同各处互市口岸,除仅售铁制品,粮食外,各种物品都可互通有无,交易中争取多购置军马。” “同时,蓟州,宣府,大同三地官吏,该调整调整,该更换更换,挑选精兵良将。” 目前,蓟镇总兵为孙祖寿,蓟辽总督因贪污刘诏下狱。原宣府总兵黑云龙府陕,协助肃王练兵,由赵率教临时兼任宣府总兵,宣府巡抚李养冲,大同总兵为渠家祯,大同巡抚张翼明,宣大总督为张晓。 除蓟镇总兵孙祖寿,和临时兼任宣府的赵率教,张晓擅长政治外,其他将官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崇祯元年,林丹汗南迁成功,派往京城所赏的大臣贵英恰也被大同明军所杀,因而林丹汗于崇祯元年六月大举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大同总兵渠家祯赐门不出,任其掳掠,事后渠家祯料事难隐瞒,便恶人先告状,说宣大总督王象乾招抚失策,大同巡抚张宗衡调度失宜,将自己责任推得干净。 事后,与大同巡抚张翼明同时被判为死罪。 朱由校思量片刻,他必须未雨绸缪,语气坚定说:“即日起,朝廷当放弃以蒙古右翼诸部抵抗林丹汗的念头,目前,孙祖寿蓟镇总兵职务不变,擢升曹文诏为宣府总兵,尤世禄为大同总兵。张宗衡代替张翼明任大同巡抚,免去宣府巡抚李养冲,免去顺天巡抚史永安,史永安担任宣府巡抚,丘兆麟接任顺天巡抚,张晓,李养冲暂时在京候命。” 言罢,朱由校焦急的询问:“诸卿,宣大总督,蓟辽总督,何人担任合适?” 历史上,王象乾接任张晓的宣大总督,张凤翼接任蓟辽总督,怎奈王象乾年过八旬,实在过于年迈,张凤翼担任蓟辽总督,己巳之变中领兵勤王,收复数座城池。 现在,他不想启用两人,其一,王象乾太老了,其二,张凤翼忙着收拾河北烂摊子,希望朝廷举荐贤能。 兵者,国之大事。 将军,战场上打出来的。 所以,他希望是能冲锋陷阵的将领,怎奈大明满目疮痍,稍有能耐的将领早安排妥当,唯有选拔精通军务的官吏。 闻言,兵部,总参,京营官吏面面相觑,大明两处战场,连同京营练兵,镇守陕西,牵制不少善战的总兵,巡抚。 目前,虽不清楚皇帝为何对大同,宣府,蓟镇的官吏不满,临时调整官吏,但九边弊端非某地独有,陕西四镇,卫所军事糜烂,大同,宣府,蓟镇亦难以独善其身。 安静片刻,兵部尚书孙承宗高声进言:“陛下,刘诏下狱,臣举荐原蓟辽总督王象乾,或原辽东督师王之臣,他原为蓟辽总督,熟悉蒙古事务,或升迁李长庚。” 朝廷设辽东经略或督师主要是负责对付建奴,而蓟辽总督则是专门应付蒙古。 近年来,担任蓟辽督师的官吏有文球,王象乾,王之臣,而文球去世,仅剩年迈的王象乾和还能用的王之臣,或启用李长庚。 闻言,梅之焕进言说:“陛下,臣认为孙尚书所言不假,朝廷需要派遣了解蒙古的官吏担任蓟辽总督,臣建议启用王之臣。” 早前,朱由校亦想到李长庚,杨肇基两人,不过,陕西刚刚稳定,还不能掉以轻心。梅之焕不举荐李长庚,恐有避嫌的意思,毕竟,他们两家联姻。 朱由校没有做决定,目光转向朱童蒙,李邦华,李春烨,郑崇俭等。 其实,他想派朱童蒙,吴牲担任宣大总督,和蓟辽总督,奈何京营练兵至关重要。 此时,朱童蒙神色坚定,目光落在李春烨身上,铿锵有力说:“陛下,臣举荐京营协理李春烨兼任宣大总督。 原因有三,其一,京营缺马,近月来李协理了解京营状况,恰好联合山西巡抚买马。 其二,李协理曾经严查登莱巡抚陶朗先、巡按游士任和招练副使刘国缙等侵冒军饷、赈银的案件,为朝廷追回数十万金钱, 朝廷整顿陕西军纪,却未整顿山西军纪,故而,需要为铁腕官吏去治理。” “其三,京营内,需要有位熟知蒙古建奴的官吏,以便将来针对性训练兵勇。” 这时,李邦华出声说:“陛下,臣建议趁着兵事未发生,快速整饬山西军容,因时间紧迫,故而需雷厉风行,臣建议,派杨嗣昌,陈奇瑜等年轻且亲近陛下官吏前去锻炼,整顿,务必要快要急。” 闻言,朱由校微微摇头,李春烨挺好,大器晚成,可惜为官资历太浅,军镇非寻常地方,没资历压不住军中骄兵悍将。 思量片刻,朱由校斩钉截铁说:“即日起,王之臣担任蓟辽总督,李长庚担任宣大总督,张晓接替代替李长庚,李春烨率领陈奇瑜,杨嗣昌,堵胤锡,瞿式耜,朱聿键为首十人,搭配军法处,审计处官吏,奔赴山西各兵备道禁革奸弊,驱逐军中败类。” “同时,派遣王洽连同锦衣卫携带银两北上,在边地各处互市之地大肆购买军马,不得有误。” 闻言,孙承宗,朱童蒙等齐齐起身,作揖行礼:“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