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朱由校不想听毕自严,王象晋怎么说,他要瞧瞧两人怎么做。 倘若他们对朝廷政策阳奉阴违,私下故意懈怠,他不介意把这股势力连根拔起。 何况,山东吴桥之变,孔有德,耿仲明发起的叛乱,就是王象晋族弟王象春家的鸡引起。 此事毁掉徐光启,孙元化耗费心血经营数载的火炮改革,间接葬送大明王朝。 毕自严,王象晋齐齐答谢:“谢陛下体谅,吾皇盛名。” 朱由校微微点,滔滔不绝说:“时局维艰,财政拮据,单凭赋税改革依然难以彻底解决问题,故而重商,开海需提上日程,诸卿讨论讨论。” 此言出,百官神色凝重,重商,开海违背大明祖制。以前兴许能以祖制限制皇帝,孰料皇帝早解开这层封印,藩王经商,官绅经商,商贾入仕,祖训归祖训,实际藩王,官绅,商贾早已打破祖训。 以祖训限制眼前的皇帝,简直是自讨苦吃,给皇帝送人头。 何况,皇帝安排商贾入朝听政,私下和商贾密谈,重商,开海势在必行。 不过,未等苏茂相,毕自严,郭允厚等户部官吏吱声,新上任的漕运总督李从心出声说:“陛下,漕运,河运是沟通南北经济的桥梁,造福沿岸百姓。” “然而,多年发展下来漕运相比海运,耗费大量人力力力财力,严重增加百姓负担。” “其二,漕运,运河官员贪污腐败,克扣军饷,搜刮百姓,中饱私囊。” “其三,漕运,河运运载量是有限的,过于依赖于漕运,使朝廷运输业发展触摸到瓶颈,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其四,漕运,海运耗费朝廷大量财政支出,国朝建立以来,所有水利工程都以保障漕运为目的,导致北方其他难以享受朝廷拨款,使得农田产量下降。” “其五,漕运,海运压榨兵勇战力,导致漕军战力形同纸糊,彻底沦为苦力。” “臣认为开海同样势在必行,然而,漕运,河运乃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开放海运,恐引起动乱,毕竟,漕运人员多为漕军,数量高达十余万之众。” “朝廷财政开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故而,臣建议陛下深思。” 卧槽。 朱由校内心惊呼。 若非清楚李从心身世清白,若非是自己提拔上来的人,知道李从心铮铮铁骨、不畏权势,他都怀疑李从心是漕运,河运利益集团推出来的代言人。 本来他以为东南官吏反对开海,故而,私下率先说服东南海商,孰料半路杀出个漕运总督。 是啊。 漕运,乃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目前,已经陆续拿藩王,官绅,甚至于卫所内的将官开刀,纵使靠着各种利益交换,暂时稳住对方,但漕运,河运人口众多,他暂时没有良策。 不过,开海和海运是两个概念,李从心不该混为一谈。 河运总督金炼进言道:“陛下,李都督所言不假,此外漕运河运兴起,促使沿岸几处城市商贸兴起,突然开海,必然影响沿岸商贸。” 金炼所言,颇有道理。 漕运,河运兴起,确实带动沿线城市商贸兴起。 不过,朱由校依然不爽。 特么的。 干啥啥不行。 刚准备改变,马上遇到强大的阻力。 故而,朱由校目光转向毕自严,王象晋,苏茂相等询问:“诸卿意见呢?” 毕自严出言道:“陛下开海阻力大,不光影响百万漕工,还会遭到东南士绅反对。” “须知,南宋初年,海外贸易收税高达上一百五十万之巨,国朝严禁开海,这笔钱流进东南走私的商人手里。” “故而,陛下开海,必然引起类似隆庆帝开海的遭遇,遭到前所未有的反对。” “不过,臣认为该开放海禁,一来能赚取海外钱财,让东南商人走私的钱流入国库内帑,二来与外部通商让经济活跃起来,更便于推行重赏策略。” 这时,苏茂相出言驳斥道:“开海容易,收取赋税困难,毕大人故意忽视东南沿海猖獗的海盗。” 毕自严迎难而上道:“海盗难道比倭寇强大吗,昔日朝廷能灭掉倭寇,岂会惧怕海盗,何况陛下已派南居益南下,招降郑芝龙等海盗。” 言罢,毕自严望了眼苏茂相不容置疑说:“陛下,臣认为该开海。” 朱由校道:“细说缘由。” 毕自严滔滔不绝说:“开海成功已有两宋的先例,而重赏尚未有先例,另外,嘉靖朝以来,开海,禁海有过激烈讨论,王宗沐在隆庆六年三月运米12万石从淮安入海,历经3300余里的海道于五月抵达天津,初试海运取得了成功。” 苏茂相针锋相对:“苏大人,你莫非忘记王侍郎在初试海运的成功后,于是在万历元年组织三百条船海运,却遭遇飓风,沉没7船,损失米数千石,军丁溺死十五人。” 毕自严不服输的说:“苏大人,目前河运漂没事故同样不少,朝廷财政困难,还要维持河运成本远远大于海运。 再者说,苏大人出身于泉州晋江人,为何揣着明白装糊涂,难道忘记泉州在唐宋时为对外非常重要的港口,你不建议开海,难道在东南走私的商人内有利益?” 苏茂相被人以牙还牙,噌的起身跪地向朱由校道:“陛下,毕自严诽谤,他诽谤微臣,您要给微臣做主啊。” 见状,朱由校淡然的说:“爱卿起来说话。” 他彻底明白了。 毕自严,苏茂相也好,李从心,金炼也罢,朝廷可以改革,但你不能触及我的利益。 不然,总少不了互相扯皮,牵制,难怪以前朝堂党争越来越激烈,不论阉党,东林党都想搞一言堂。 不搞一言堂,朝廷百官没法做事啊。 朱由校一眼扫过众人,淡定的说:“诸卿,开海和海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开海,即对外贸易,海运,即大明内部货物运输,朝廷选择开海,而非要废除漕运,河运,相反,随着开海对外贸易日渐繁荣,各地货物需运到港口,漕运,河运同样日渐繁荣,所以,开海乃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