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第460章 君臣离心

   文武失衡。   或将权过重,危及皇权。   或崇文抑武,祸害江山。   当前皇帝极力扭转朝堂重文轻武的格局,武将表现出色,战场建功立业。文官呢,自诩各司其职,尽职尽责,结果出现陕北饥民起义。   皇帝怀疑文官,他们中部分人进士出身,所幸协助皇帝统兵代表武将利益。   诸将欲劝说朱由校,田见秀,田虎眼疾手快齐齐抱拳,铿锵有力说:“谢陛下信任,末将定不辱使命。”   旋即,田虎作揖请求道:“陛下,末将请求率领武卫军百人回陕。”   朱由校颔首默许,嘱咐说:“衙门司吏,乡镇恶绅,这些底层蝇贪侵害百姓切身利益,虽腐败程度较小,却最让百姓反感,影响最恶劣。倘若不根除蝇贪,迟早纵蝇成虎,小官大贪。   此番爱卿赴陕,当查清楚何人中饱私囊,搞清楚赈济粮去向,为平息民愤,一旦查出,迅速公审,当场问斩。”   以前,他有点不理解历任皇帝为何重用宦官,认为宦官祸国殃民。他为填补户部亏空,整肃官场吏治,特意诛杀查抄一批宦官。   本以为铁腕之下,文官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孰料朝廷花费大力气赈济救灾,陕北依然出现饥民起义。   陕北赈灾粮出问题,浙江遭遇海潮,赈灾粮是否会出现问题?   查。   详查到底。   是日。   朱童蒙调兵遣将,寒冬腊月冒着风雪开拔,田见秀,田虎领百名武卫军策马先行。   消息传出,朝野震惊。   特别是皇帝派遣田见秀,田虎率武卫军百骑赴陕查案,派白旺率武卫军百骑赴浙明察暗访。   百官如坐针毡,即刻进宫劝谏。   洪武朝以来,朝廷每逢整饬吏治,也没有出现武将代替文官治理官场贪污。   皇帝派武卫军将官西行赴陕,南下赴浙,百官心似明镜,皇帝开始不信任文官。   皇帝性格直爽,坦率,对百官没有多少猜疑心,当前皇帝猜忌文官,此事可大可小。   须知,博取信任很难,摧毁信任却很容易,君臣离心,处置不慎,文官好日子到头了。   凛冬,京城大雪纷飞,李国普,刘鸿训,王永光,张三谟,阮大钺,田尔耕等率领百官进宫,请求面圣请罪遭拒,全跪在乾清宫外的雪窝子里。   内阁改革以来,百官职责明晰。   李国普,王永光执掌吏治,负责文职官员选拔,考核和奖惩。   刘鸿训,张三谟,阮大钺等官吏执掌司法,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   田尔耕则统领锦衣卫,监督官场,监视天下。   朝廷整顿吏治如火如荼,皇帝将吏治视为朝廷头顶大事,结果陕西依然发生胥吏逼迫饥民起义,惹得皇帝派遣武将赴陕整饬吏治。   皇帝制定第一责任人制,谁出问题谁负责。   渎职。   这是他们渎职。   亏得前几日皇帝提高百官年礼,额外分发百万纹银,内阁,各部官吏却让皇帝失望透顶。   今贺人龙,马科率领武卫军拱卫京城,李过,高杰率领武卫军拱卫皇宫,皇帝雷霆震怒,面圣遭遇李过拒绝,使百官处境超级尴尬。   刘若愚走进宫殿,战战兢兢汇报:“皇爷,李首辅,刘阁老,田指挥使等率百官跪在乾清宫外请罪,请求面见皇帝。”   朱由校面色冷若冰霜,冷酷的说:“哼,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结果呢,百官口是心非,欺上瞒下,上不能为国分忧,下不能为民请命,平素高高在上,言行不一,刻意伪善,以至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怨声载道。朕欲卧薪尝胆,孰料无济于事。”   刘若愚战战兢兢站在旁边,他伺候朱由校一年多,深知皇爷为改善吏治,民生,常年勤勤恳恳,占精竭虑,欲中兴大明,那知琐事烂事层出不穷。   朱由校怒气未消,呵斥发泄怒气:“身为朝廷官吏,又要侵占权力,又要享受权力,又要不负责,又要享受后世美名,世界上有这种好事吗?”   他高薪养廉笼络文官,孰料诸事依然问题频出,难怪李自成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朱由检临死感慨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能让当朝皇帝和起义领袖同时将责任归罪于朝廷混蛋的官吏,历朝历代,大明官吏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朱由校仿佛发疯的猛虎在殿内咆哮,吓的刘若愚俯身跪地不吱声。   殿外,李国普,刘鸿训等听到殿内传出的咆哮声,皇帝怒骂百官言行不一,骂刻意伪善,百官内心委屈,奈何陕北遭遇旱灾,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使得饥民起义。   按理说天灾人祸虽是危急时刻,只要朝廷处理妥当,很容易赢得民心。   皇帝早早预料陕西灾情持续,提前向陕西运送钱粮,按理说,朝廷重视百姓,重视对百姓救助,百姓自然感激朝廷、维护朝廷。   然而,百姓心里有杆秤,官吏是否尽心尽力,百姓心里很清楚。   本来灾情是笼络民心的良机,朝廷上上下下努力半年,结果,一锅汤坏了一颗老鼠屎,所有努力前功尽弃,君民离心离德。   不管百官是否冤枉,终究难掩陕北起义,何况,陕北数县爆发起义。   当前,皇帝不愿接见百官,李过,高杰守在乾清宫外,着实让他们为难,不得不继续跪在雪窝子里。   当日,直到傍晚,朱由校依然没有接见百官,百官在李若愚劝说中不得不起身离去。   是夜。   京城气氛沉闷,百官噤若寒蝉。   李府,灯火通明。   百官出宫,齐聚李府,李国普吩咐家丁送来姜汤为百官驱寒。   书房内,火炉滋滋燃烧,百官端着汤碗轻吮驱寒,个个神色凝重。   犹记得,皇帝龙体安康以来,虽然好几次大发雷霆,怒斥百官,但是从来没有拒见百官,他们都清楚必须给皇帝合理交代。   良久,李国普率先放下汤碗,言语不善询问:“王永光,你来说,陕北到底怎么回事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