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蒙元遗福,炎汉之裔
送走了李倧之后,王昊开始全面接手济州岛的军务和和政务。 首先让人去登莱叫来接手的官员。 这些官员中,武将包括:林明、贺忠。文官包括:王公渊、王自修、孙世华等人。 然后,任命林明为济州岛代理总兵,贺忠为代理副总兵。都还只是代理,正式职位需要向朝廷报备,由崇祯和兵部批准后签发正式公文。 同样,任命王公渊为济州岛知府,王自修为通判,孙世华为同知。 也同样都是代理。 但是,对外则除掉“代理”二字,直接叫“总兵”、“副总兵”、“知府”、“同知”、“通判”等等。 这五个人中,林明、贺忠两人,都是与王昊参加过海滩血战的老兄弟,对王昊忠心耿耿。 让他们两人在济州岛控制军队,王昊会比较放心。 其它王公渊、王自修两人,是山东琅琊王氏的杰出人物,有举人身份,之前受王氏族老们安排在登莱总兵府任职。 孙世毕则是孙传庭的侄子,孙致瑶的堂兄,也是举人身份。 这三人都是王昊的“亲戚”,有他们负责济州岛的民政,就不用担心朝廷会插手进来。 在事业草创初期,“任人唯亲”是必须的。 也是最好的选择。 后世的很多大公司,在创业初期,都是家族企业。要等到有了一定规模,才逐渐放权给职业经理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层军官和基层民政官员,也从登、莱二州抽调过来。从架构上来说,济州岛的知府,由登莱巡抚王自勉直接管理。 那么,现在王昊这个小集团的总架构,就变成了: 东江提督王昊为老大,然后,王昊麾下设三名总兵和一名巡抚。 三名总兵分别是:登莱总兵王廷臣,皮岛总兵曹变蛟,济州岛总兵林明。巡抚则是王自勉。 朝廷可能不会这么认为,因为从朝廷官制上,提督虽然是从一品,比从二品的巡抚品级高,但却不能节制巡抚。 但是,实际上,王自勉已经听命于王昊。 这就是家族的力量,因为现在的王昊,已经得到了山东琅琊王氏的全力支持,并且,渐渐已成割据之势。 …… 然后,就是原来济州岛的文武官吏的安排。 这些官吏,按之前李倧所说,济州岛上的旧吏,如果王昊需要,可以任由王昊挑选使用;如果王昊用不上,可以让他们回汉城,由朝鲜的朝廷另作安排。 不过,实际上,其中的大部分人,王昊还是要用的。 高层官员可以空降。 但是,基层官吏必须本土化! 不可能空降几个人过来,就可以将所有事情全部搞定,最了解实际情况的,还是土生土长的济州岛上的人。 想想看,这可是一个大岛。 有1850平方公里那么大! 如果还觉得它不够大的话,那就再比较一下皮岛吧。皮岛的陆地面积是19.2平方公里。 …… 在林明和王公渊他们来到济州岛之后,王昊召见了济州岛上原来的一些文武官员。 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与林明等人顺利交接。另一方面,也是想从中挑选一些有用的人留用,用不上的再退回汉城。 在接到传唤后,一共来了三十几人。 满满一屋子人,王昊一个都不认识。对他们的官服也不太了解,连谁的官大谁的官小都分不清。 在众人行完了礼之后,王昊便开口问道:“你们当中,在文官中,谁的官阶最大?” 一个五十多岁的官员站出来。 对王昊行了一礼道:“下官乃是济州岛郡守朴昌欢。” (备注:“朴”字用于姓氏,读做piao,与嫖同音。) “好名字!” 王昊赞许地点了点头,一脸认真地说道:“从你学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真性情、有兴趣爱好,敢做敢说敢当的男子汉!” 又问:“武官中谁的官职最大?”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站出来。 对王昊行了一礼道:“下官乃是济州岛兵马节制副使。节制正使李荫已经去了汉城,现在的济州岛武职,下官为大。” 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下官的名字,叫殷根硕。” “也是好名字!” 王昊的嘴角抽了抽,还是一脸认真地说道:“一听你的名字就知道你天赋异禀,不同凡响。” 真是服了这些朝鲜人。 取名就这么不讲究么? 便又转向负责民政的文官朴昌欢道:“在朝鲜,郡守是几品?” “回禀天朝将军。” 朴昌欢恭恭敬敬地说道:“朝鲜的官制,是参照天朝而建,只是官职名称不同而已。郡守的官职,相当于天朝的知府,是从四品。” 又问殷根硕:“殷将军呢?” “回禀天朝将军。” 殷根硕也恭恭敬敬地答道:“在朝鲜,兵马节制使的职位,相当于天朝的总兵。下官是兵马节制副使,大致相当于副总兵,现在一是从四品。 王昊点了点头。 突然觉得……这些人的汉话说得非常流利,便又赞了一声道:“你们的汉话,说得不错!” “那是自然!” 朴昌欢得意地笑了笑,又接着道:“下官的祖上,本是辽东汉人,元朝时候,因……因罪被流放济州岛,才在这里繁衍生息下来。” “何罪?”王昊问道。 “啐罪。” 朴昌欢苦笑道:“下官的先祖,在成婚之时,村里的蒙古人要求新娘先陪蒙古人睡三天。先祖气不过,就低声抱怨了一句,并啐了一口痰在地上。 然后,有人为了赏金而举报。 于是,下官的先祖,就被抓了流放到这个岛上,那个新娘也没再见过。后来先祖在岛上找了朝鲜女子,才得以传宗接代。” “那些元朝鞑子,真是太野蛮了。” 王昊也忍不住骂了一声。 又问道:“济州岛上,被流放的中原人多吗?” “多!” 朴昌欢道:“济州岛上,现有人口三十多万,大约有二十万是是被元朝蒙古人流放到这里的中原人的后裔。” 王昊点了点头。 这样一来,在以后的民族同化中,也会方便很多。 …… 又转头问金根硕道:“你呢?” “也是一样。” 李根硕道:“下官的先祖,也是被元朝蒙古人流放到这里的。” “又是犯了何罪?”王昊问道。 “搞不清。” 李根硕道:“下官的先祖,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何罪。就是有一次在客栈里用餐,蒙古人质问他……为什么吃饺子不沾酱……” 王昊彻底无语。 有些现象,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总是惊人的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