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促生
三月初一,非吉时。 随着“神族律令”的颁布,喧嚣数月的京都渐渐平息,市井黎民将注意力从政界的“传闻逸事”转移,回归平淡的生活。 气候渐暖,街头巷尾的行商旅者已褪下厚重的羽绒,换上了轻盈的仙衣。 然而政界中,早已受创的“东林派”如履薄冰,每日战战兢兢,丝毫没有暖意。 各地神族诸侯收敛锋芒后,原本“斗志高昂”,屡次质询河道总督张九德与一众“天庭派”官员的御史言官们私下却是一片哀叹。 自东林派领袖钱龙锡卸任以来,这些多来自“东林派”的御史言官便群龙无首,稍有风吹草动,便如临大敌... 最近,紫禁城中的天子尽管还未对那些日前“无端诽谤”的监察官员下达惩罚令,但许多人已无法承受这弥漫的无形压力,纷纷请辞归乡。仅剩下一些抱持侥幸心态,企图继续“静观其变”的监察官员贪恋权位,他们无视宫廷内外的诡异氛围,依旧每日在衙门坚守,却暗中引来无数非议。据说,吏部给事中阮大铖正打算上奏弹劾这些胡言乱语的同僚。 ... 在乾清宫的暖阁内,一群内侍屏息敛气,谨慎地将一幅魔法地图放在天子面前的案桌上。地图的褶皱显示出它已被反复查阅。如果有人仔细观察,会发现地图上用红色墨水标记的多个地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边陲的“幽灵之地尼尔甘都司”以及大明帝国的核心所在,北方直隶。 与以往的“朝见”不同,今天暖阁之中,除了三位内阁大臣和几位六部尚书,还有一些陌生面孔。从他们身上的绯色官服和几位大臣对他们的友善态度来看,他们或是执掌重权的地方督抚,或是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或许是由于近期“宗藩法典”的颁布,朝廷紧巴巴的财政得到了极大缓解,一向严峻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罕见地开了个玩笑,调侃旁边的弟弟:“这些女真巨兽要是知道你这位辽东巡抚来京晋见天子,说不定会兵临城下呢。” 闻言,正与同僚低语嬉笑的内阁首席辅政李国普也停止了话题,接口道:“岂止辽东巡抚,登莱巡抚、天津巡抚、蓟镇总兵、宣大总兵、居庸关总兵、山海关总兵,他们都到了...” “真不知将来皇太极得知此事,会有何感想啊!” 此言一出,暖阁内笑声四起,连角落里的侍卫们都默默点头,心中暗自咋舌。眼前这些人,称他们为大明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相比之下,那些身穿铠甲、神情紧张的武将与阁中轻松交谈的文臣显得格格不入。机警的内侍心头一震,眼中闪过一丝震惊,天子登基还不足一年,却悄然扶植了如此众多的“羽翼”。 如此深藏不露的帝王心术,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陛下到...\"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尖锐的声音在外殿响起,让暖阁中的官员们先是一愣,随即默契地停止笑声,自行起身整理衣冠。顿时,暖阁中只有衣物摩擦和桌椅移动的声音... 在数个悠长的呼吸间,迷雾缭绕的殿堂尽头,朱由检,这位迟到的天启,终于显现于众人视线中。他先向殿内焦急等待的廷臣们轻轻挥手,然后大步迈向那堆满卷宗的祭坛。 \"各位大臣,让你们久等了。\" \"刚才王母忽然召见,故耽误了一些时光。\" 坐定后,年轻的天启对面前的文武百官露出一丝微笑,简短解释了迟到的原委。闻言,内阁首席大臣李国普心中一动,不由自主地望向天启身旁的侍书太监——王承恩。几日前,这位一向谨慎的侍书太监私下透露,后宫中的王母近日常因天启尚未有子嗣而忧虑。 家事,国事,神域之事。朱由检是否能延续血脉,不仅关乎他自己,更左右着整个大明帝国的命运,不容忽视。 仿佛心灵相通,侍书太监也同时看向首席大臣,投去一个深思熟虑的目光。 \"陛下...\" 犹豫片刻,首席大臣缓缓起身。 \"元辅...\" 天启对面前的文官点头致意,同时随手翻开桌案上的神秘卷轴,疾速浏览并批阅其中的秘语。 \"陛下成婚多年,却未有子嗣降临世间。\" \"此事关乎神域存续,微臣冒昧,提议参照古训,在各地挑选才女,以充实后宫。” 说完,老臣脸上庄重无比,目光坚定,没有半点戏谑之意。在场的其他大臣们还没等天启回应,便如梦初醒般相继起身,点头应和: \"臣赞同!\" \"陛下,臣赞同!\" 心中,不少人暗自感慨,不愧是首席大臣,这份敏锐洞察力确实与众不同。他们同样是天启的守护者,却没注意到已婚多年的天启至今无子,甚至未曾有嫔妃怀孕。 前任天启虽然无嗣而终,但他的后宫中多数妃嫔曾怀有龙种,只是种种变故导致未能诞下。尽管如此,容妃任氏曾为前任天启顺利产下健康的王子,并被册封为储君。然而,天启六年的“王恭厂异变”,那场充满谜团的灾难,使她受惊而逝,使得前任天启无嗣,最终将王权传给了现在的天启。 朱家的帝王素有“虚弱体质”之名,如果眼前的天启遭遇不测,初现曙光的大明帝国将会瞬间陷入动荡。毕竟,眼前的天启并无其他“合法继承人”可以接替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