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重新下注
同一天,满浦。 这个地方位于朝鲜半岛,是朝鲜国内最东边的城市,与对岸的女真遥相对望。 天启三年七月,趁着努尔哈赤在辽南兴兵之时,东江军统帅毛文龙以满浦为起点,率领三万兵马深入女真腹地的牛毛寨,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牛毛寨大捷\"。 经过这场战斗,毛文龙和他的东江军声名大噪,努尔哈赤再也不敢全力出击。 一时间,原本岌岌可危的辽东局势得到了极大的缓和。 多年后,毛文龙故地重游,再次率领军队来到朝鲜东北的偏远小城。 ... ... 矮小的城墙下,东江军统帅毛文龙略显慵懒地伸了个懒腰,嘴唇微动,似乎在低声说着什么。 与以往精神焕发的形象不同,此时的毛文龙满脸胡须,衣物也显得有些凌乱,眉眼间更有一丝疲倦,仿佛许久未曾好好休息。 自从得知他的“老上司”袁可立重返登莱,并邀请他回登莱相见,一向心高气傲的毛文龙隐约感到了一丝压力。 作为袁可立一手提拔的“军阀”,他深知这位“老上司”看似虚弱的身体中蕴含着多大的力量。 深思熟虑后,毛文龙放弃了原先“隔岸观火”的打算,趁着冰雪融化,亲自率军渡海,来到这座曾让他声名远扬的边境小城。 他无法不紧张,毕竟京城的小皇帝即位以来的种种举措让他惊讶不已,先是“逼反”贵族,整顿京师军队,重新掌握兵权,然后接连启用多位前朝失意的“能臣干吏”,并发放内库财物,犒赏全军。 在这种形势下,毛文龙不敢再像之前那样“拥兵自重”,对出兵的女真鞑靼视而不见。 尽管他已经秘密派人与女真大汗皇太极成功进行了“和谈”。 “义父,孩儿回来了。” 正在沉思时,耳边传来一阵不屑的声音,抬头一看,发现他的“义子”不知何时已经走到身边。 “有德回来了,城里的朝鲜官员怎么说?” 毛文龙轻轻摇头,隐藏内心的复杂思绪,若有所思地问眼前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名叫孔有德,来自辽东盖州卫,算是最早投靠他的“辽东难民”之一。 因其勇猛有力,办事妥当,且对他忠心耿耿,毛文龙便收他为“义子”,如今已成为他麾下的得力干将。 “义父猜得不错,朝鲜国王李倧果然被吓得魂飞魄散,命令朝鲜各地官兵不得援助明朝朝廷。” “孩儿有十足的把握,恐怕我们刚离开,城里的官员就会把我们的行踪报告给朝鲜国王,再通报给女真人。” 见毛文龙挥手示意,孔有德恭敬地行礼后坐在地上,将刚刚从朝鲜官员那里得知的消息告诉了他的义父。 毛文龙听了,先是默不作声地点点头,接着毫不在意地撇了撇嘴,这些朝鲜人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尽管为了不打草惊蛇,他没有带领全部东江军士兵出击,但周围的士兵也有三千多人。 只要他愿意,他完全有能力占领背后的边境小城,那时无论是明朝还是朝廷的反击,都无法对他构成威胁。如果不是当前急需根据辽东的形势迅速“表态”,仅仅因为朝鲜官员竟敢下令关闭城门,不允许他们进城休整,他就会派兵彻底摧毁这座城市。这些朝鲜人,面对凶猛的女真鞑子就卑躬屈膝如奴仆,面对他们汉人却又趾高气昂。\"义父,朝廷能战胜吗?\"孔有德问,他是毛文龙的心腹,深知他们一行人日夜兼程来到这里的原因。如果建奴获胜,他们会悄无声息地返回皮岛,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如果朝廷胜利,他们将复制当年的“牛毛寨大捷”,趁女真鞑子全力出击时,深入敌后,制造混乱。这样,他们的东江军仍然是辽东地区的“定海神针”。\"可能吧。\"毛文龙沉默片刻,慢慢吐出口中的“狗尾巴草”,脸上的表情有些深沉。尽管之前与皇太极的交往不多,但他直觉告诉自己,这位新任的女真大汗比努尔哈赤更为棘手。果然,皇太极即位后,面对国内的混乱局面,出乎意料地选择了“转移矛盾”,同时向朝鲜和蒙古发兵。对外,皇太极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邻近的朝鲜和蒙古部落,断绝明朝在辽东的“左右手”。对内,皇太极展现出与努尔哈赤截然不同的态度,开始扶植汉人,推动汉化,致力于消除女真人和汉人之间的“隔阂”,而不是像努尔哈赤那样采取残酷的镇压。对毛文龙来说,皇太极登基后,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毛文龙抖落身上的尘土,向满浦城门走去,语气中情绪不明。 在任何时候,\"雪中送炭\"总是比\"锦上添花\"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