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面相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

第164章 坚持己见

   \"试问,这般小心翼翼的敌人只求自保,怎会轻易挑起战端?除非他们不再眷恋生命。\"   郭子敬说完,高远在龙椅上微微一笑,昨日的会议上,法政、郭子敬等人还并不支持他的计划...   然而,即使他们在那时口头上表示反对,当紧要关头来临,这两位依然会毫不犹豫地为他辩护,如同勇者挺身而出。   这样的场景正是高远梦寐以求的,因为他虽身为天子,却非无所不能的神灵。   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那些平日里对他言听计从的大臣们,维系着微妙的平衡,那脆弱的和谐尚未被打破。   若双方关系恶化,他这个天子只怕将成为孤独的王者,届时,国将不国,君臣也将名存实亡。   郭子敬发言后,仍有大臣欲表异议,但高远微微示意,随即清了清喉咙,对那些臣子们解释道:   “诸位皆知,文官革新非易事,道路必崎岖,结果好坏未可知。但我恳请你们倾听我这次改革的构想。”   接着,高远再次向他们阐述了昨日与法正、郭子敬等人的计划。   说完后,他注意到一些大臣面色复杂。   从他们的神色中可以看出,这些大臣并不抗拒高远的改革,毕竟,如他所言,这改革确有益处。   但他们又不敢公然赞同,因高远提出的变革最终将惠及黎民百姓,而非他们这些官员。   他们深知,变革的代价便是牺牲他们的利益。若无自身利害牵扯,这些自诩高尚的文官在国家大事前定会慷慨陈词,毕竟那样损失微乎其微,还能赢得美名,何乐而不为?   然而,一旦触及自身利益,那些慷慨激昂之人便会沉寂下来。   因此,这些大臣明白,文官改革将触及他们的利益,故他们的反应才会如此强烈。   这时,一个苍老而洪亮的声音响起:   “陛下,改革确有益,但能否稍作推迟?如今我朝新立,若急功近利,恐怕疗效适得其反。”   说话之人,正是朝廷中的太师高仪,历仕后汉、刘备,直至今日的高远朝。   高仪德高望重,话语权极重,朝廷人脉广泛,威信卓着,甚至在某些领域,他的影响力超越了高远。   正因如此,高远封这位九旬老人为太师,他是当今唯一的太师……   在他的话语落下后,尽管高远早已预见,但无论是睿智的法正,还是刚毅的郭子敬,他们都未料到高仪会在这样的魔幻盛宴上公开表达异议。   那是因为这位贵族虽地位崇高,却并无丝毫野心。他平日里低调节制,深谙权力过大会引起帝王疑心的道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低调的人物,今日竟站出来,与高远展开了一场关于魔法法则的激烈辩论。   这让郭子敬顿感改革之路荆棘满布,那些本就反对的法师们此刻欢欣鼓舞。   因为他们的声音虽微不足道,但若有法正出手,高远恐怕也需重新估量自身的力量。   正当众臣自认为胜券在握时,一声惊雷般的反驳刺破了宁静。   “高老此言,莫非是为了自身的声誉?” 法正,这位不受束缚的巫师,如预料中般出声,他对传统的繁复仪式向来嗤之以鼻。   他的直言不讳素有恶口之名,凡是他不满之人或事,他都会以锐利之词予以抨击。   高远明白,既然高仪已发言,自己不便再反驳。但法正不同,他的尖刻仅会使他与群臣对立,而不会对高远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若换成高远说出这些话,那就意味着他与皇帝始皇帝以及臣子们的立场彻底决裂,成为对立阵营。如此一来,双方都将陷入困境。   听到法正的话,高仪凭其强大的内心才未当场失控。   然而,即使如他这般心胸开阔,听到这句嘲讽仍不禁身形摇晃。   “你,你,你,若我高仪真是个虚荣之人,早在汉室覆灭之际,就不会苟活至今,何以历经三朝变迁?”   “我之所以如此,并非出于个人声望的考虑,只因忧虑帝国的未来。”   “身为将近百岁的老者,历经无数风霜,我深知国家最需何物。”   “现今的法师体系虽有缺陷,但远未到必须大规模变革的地步!”   “况且,这些法师虽有人的确悠闲,但他们也曾辛劳奋斗至今日的位置。”   “说到我的虚荣,我半生辛劳,即便无功,也有苦劳可言。”   “年轻时,我曾握剑持枪,对抗黄巾叛军,身上至今仍留有几道伤疤。”   “经历过生死的我,早已看淡名利,又岂会贪图这些名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