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高凡的婚事
诸葛亮回到成都已经是十二月了。而李严回到成都则是比诸葛亮早了半个月。 当诸葛亮在汉中,他才得知了诸葛乔的死讯,他一时间两行热泪从眼中流下,立马加快了从汉中到成都的日程。 等到他回到成都,比他计划的时间早了两天。而诸葛亮回府后,诸葛乔的尸体早已经下葬,诸葛亮终究是没有见到诸葛乔的最后一面。 而当他听到黄月英给他转述的诸葛乔的遗言时,他不禁潸然泪下。 “乔儿是个好孩子啊,都怪我,没给他看好病,我知道如此就该向陛下请奏让他不去运粮啊,我这个当父亲的不称职啊。”诸葛亮痛苦的说。 这一年对蜀国是值得喜悦的一年,可对诸葛亮来说,自己的儿子撒手人寰,而古人之弟自己一直看中的马谡被自己亲自下令逮捕然后又叛逃。 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却反而离他而去,诸葛亮想到这些,不禁感慨了起来。 诸葛亮回家之后,每天吃完饭便就去诸葛乔墓上,他也不叫人跟随,只是自己带着一个卫士吃完饭便去墓上,回来时便到了下午饭的时间。 诸葛亮回成都后也就闲了这么三天,三天后,他又回到了那个工作狂的状态。他连夜坐车回成都,提前三天回来就是为的能多陪诸葛乔三天,而三天后也就是他给朝廷那边说的他要回来的时间。 他忙起来之后,他还得赶紧去找蒋琬和费祎两个人对接一下他安排的工作,看看是否有不妥之处,自己一年不在成都,许多人事,经济上的安排也在等着处置。 不仅如此,他还要赶紧进宫面见刘禅,刘禅虽说是皇帝,在诸葛亮眼里也是他的子侄一辈,他进宫不仅是进宫述职,也是看望他的这个一直把他叫做“相父”的干儿子。 他还得去李严府上商量给高凡娶亲的事,虽说事情基本成了,但毕竟明媒正娶,既然是他两年前带着诸葛乔向李严求的亲,他自然乐意当这个媒人。 总之各种各样的事都在等着他忙。 与诸葛亮的忙形成了对比的是,高凡却是特别的闲。毕竟从打完仗回来后,朝廷没有给他安排正式的官职,他现在是扬威将军手下却没有一个兵,于是他就只能每天待在朝廷给他安排在成都的宅子里。 朝廷赏赐的宅子还是不错的。虽然不像影视剧里演的侯爷府邸那么大,但却也是装饰精美,房屋布局小却五脏俱全,里面家具也基本配齐。 朝廷来的人给他介绍说这原先是刘璋时期益州将军张任的宅子,即那个在落凤坡伏击使庞统战死沙场的将军张任。 而这座宅子一时间也没有人住,倒不是说没人想住,谁还不想家里多套房。而是蜀汉的晋升制度,想住这个标准就得立下战功。 也因此朝廷判断高凡符合标准,才给他给了这座宅子。而宅子又只有他一个人,他这个级别还不能配卫兵,他又不想花钱雇下人。 “什么时候能把李芸娶过门,这下就热闹了,不过李芸娶过门后他自己又老是出征,这不又家里没人了,让她独守空房吗?”高凡心里已经开始思索婚后的生活了。可想着想着,高凡现在却焦虑起来了。 还在想着心事时,外面传过来敲门声。 “高凡,我,李丰。”李丰站在高凡家门口喊道。 “你好歹也一个侯爷了,连个下人都没有。”李丰吐槽说。 在三国时代,侯爵有几个侍从也是很正常的事,在那个年代甚至有很多的官员肆意处罚,杀害家里的仆役,而许多破产的百姓,哪怕忍受欺压也只得给人当牛做马,至少是个活路。 可高凡毕竟是在后世接受过教育的,他在军里与许多士兵交谈时,他们家好多亲人要么是在富商官员家里当仆役,要么就是靠着田地能填饱肚子就行。 毕竟,哪怕是在诸葛亮的治下,这毕竟是国家分裂,充满战事的年代,能让百姓吃饱饭,已经很不容易了。 “哈哈哈,我自己在军里经常做饭,用不着找仆役。” “唉,你娶我妹挺好,就是有一点我担心,你这将来肯定是军中人物,丞相位高权重一年都难得几次见黄夫人,你将来南征北战,我妹恐怕也要一个人独守空房啊。”李丰忧心的说。 “唉,大丈夫于乱世之中,身不由己啊,天下的百姓,军中的士卒又有多少不是这样呢。”高凡也是忧虑的说。 “算了算了,说这事干什么,我来是诸葛丞相和我爹叫你去我家府上吃饭。” “啊,你们吃饭叫我干啥。” “废什么话,你想不想娶我妹,想就快来。”于是李丰直接一把手把高凡抓着出了宅院,然后便直接利索的关上了门,带着高凡来到了自己家。 高凡到达李严府上时,府上的大堂上诸葛亮和李严对坐着,两个人互相敬酒,一派和谐愉快的景象。 “我说高将军啊,丞相亲自给你当媒人都来府上了你反而还不来。”李严看着高凡被李丰拽进门,对高凡说道。 “啊,丞相,此话当真?”高凡问了起来。 “当然当真,不然我今天来这和李大人喝的什么酒。”诸葛亮跟高凡说。 “那这么说李将军算是认可这门亲事了。”高凡对李严说。 “你自己说的两年封侯,如今你为朝廷立下大功,只要芸儿愿意,我便再无话可说。”而李芸这时也被李丰带到了堂上,其实李芸知道诸葛亮今天就是来商量自己婚事的。 “芸儿,你看你父亲都已经同意了,此事全凭你做主了。”诸葛亮摇着羽扇,笑眯眯的对李芸说。 爹爹,诸葛叔叔,小女愿意。”李芸红着脸,看向了高凡答应了下来。 “好啊,正方,那这下就可以给两个孩子置办亲事了,等到来年开春我回陇右之前,就给高凡和芸儿把婚事一办,你看如何?”诸葛亮问李严。 “那孔明如此吩咐,这么办也好。”李严也算是应下了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