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 “父皇,我认为,我们除了固守长春宫之外,或许还有别的办法,比如,打退东突厥。” 李世民跪坐在地上,双手紧紧握拳,斩钉截铁地说道。 “二郎,你可要明白,蒲板城下的是三十多万大军,突厥境内还有至少十万大军没有调动,我们长安除了八千禁军,和你带回来的两万人之外,就再也没有军队可以征发了,蒲板或许还有两万人,但是那两万人估计也无法帮到太大的忙,真要打,那就是以不到三万人,对阵突厥的三十万人,你有把握吗?” 李渊倒也没有昏聩到底,他只是被突厥的阵仗给吓住了,加上连吃败仗,以及上了年纪有些瞻前顾后,真要论起来,其年轻时也是雄姿英发,因此,他很能清楚地意识到双方军力上的差距,这也是他龟缩在长春宫不动的原因。 “儿臣知道哪里还有兵,巴蜀之地还有五万士兵,留下两万驻守巴蜀和峡州,让许邵防御住萧铣,而后命李靖和李孝恭率军北上,如此一来,就能凑齐接近六万大军,虽然仍和东突厥大军有差距,但足够与之一战。” “另外,此战我们必须打,绝不能退缩,倘若今日颉利可汗率军南下而我们顺从了他,那么明日呢?后日呢?大唐绝不能成为突厥异族的藩属,突厥索求越多,大唐只能不断地压榨百姓,最后只会走上亡国的道路,隋炀帝败亡之事就在眼前,绝不可重蹈覆辙,儿臣宁愿战死在征讨突厥人的战场上,也绝不愿用百姓的血汗去满足这些豺狼!” 李世民诤言道。 “好,我儿有此雄心,壮志可嘉,只是,你大哥如今还在突厥人手中,你……” 李渊抛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但又非常难以抉择的问题。 “父皇,如今尚未开战,突厥人不会用大哥作为筹码,只有当我们打赢了,突厥才会真正地与我们谈判,如果我们现在就和突厥人谈判,他们一定会狮子大开口,届时我们将会十分被动,如果打赢了,主动权才会在我们手里,决定谈判结果的,只有战场的胜负。” 李世民犹豫片刻后,抬起头与李渊对视,缓缓说道。 “唉,好……” 李渊听到这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他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只是那终究是自己的孩子啊。 “还请父皇授予我假节之权。” 李世民见李渊同意,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只要后面的人不投降,他愿意在前面流血。 “裴监(李渊对裴寂的荣称),将虎符拿来。” 李渊对着门外喊了一声,片刻之后,司空裴寂便将象征着大唐帝国最高军事权力的虎符呈了上来,交付到了秦王手中。 “二郎,国家安危,就再一次托付在你的身上了。” 李渊看着临危受命的李世民,不禁感慨道,也是上天怜见,使自己有此子。 “请父皇放心,儿臣绝不会让突厥人的铁蹄踏进长安!我要让颉利可汗亲自到长安朝见,行藩臣之礼。” 李世民郑重地点了点头,同时握紧了虎符,虎符代表的不只是权力,还有守护天下百姓的责任。 离开长春宫之后,李世民直接来到了军营当中,召集众将,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只愿求战不愿求和的决心,勒令众人做好准备,趁着夜色对龙门渡口发动第一轮突袭。 在李世民的战略构想当中,将整个战局分为三步,第一步打通龙门渡口,连接长春宫与河东重镇蒲板的交通,让关中地区的资源能够增援到蒲板,不让蒲板成为孤城;第二步是等到冬天,让罗艺从河北出兵,自己率兵北上,南北夹击突厥联军,之所以等到冬天,是因为从巴蜀召集兵力需要时间,同时冬天的时候马匹为了御寒会蓄起长毛,不便于作战,突厥强悍无非是因为其骑兵厉害,只要想办法削弱掉,突厥的战力就会大打折扣;第三步则是收尾阶段,此战不但要将晋阳收回,还要趁势收复娄烦、定襄之地,剿灭苑君璋,彻底控制石岭隘口,使得长安北面再无威胁。 得知战略构想的众人纷纷点头,这个大方向绝对是没错的,就是看具体怎么操作了。 “现在我军的第一步就是抢回龙门渡口,打通与蒲板的通道,诸位请看,龙门渡口是黄河边上的重要渡口之一,黄河南北流通,龙门连接东西两岸,即河东和关中两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先前的失误,龙门渡口已经落入了突厥人手中,龙门渡口分为两部分,河东和关中两岸,中间原本由舰船通行,现在贼人尽数掌控,仅是关中一岸的堡垒,就有驻军五千人,由突厥将领阿史那步迁掌控,另有冒险者数万,一旦我军发起进攻,敌军随时都可以渡过黄河由河东增援过来。” “先前我已经问过禁军统领敬君弘将军,此次突厥准备充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无脑冲锋,颇通兵法,长于谋略,因此禁军方才连吃数败。很显然,这一次的突厥内部,有着能够影响颉利可汗的决策者,且这个决策者也是深谙兵法。我想,大军回援的消息他恐怕早已经知晓,现在的龙门应该是危险重重,甚至是早就备好了埋伏等待我们前去。” “这是个阳谋,我们不得不去,哪怕明知是陷阱,也得往里跳,不过我打算将计就计,既然他们做好了埋伏,那我就给他来个围点打援,想要埋伏我军,势必要准备更多的士兵军力,我的想法是连带着伏军一起吃掉,因此这一战需要有人担任先锋主动跳入埋伏圈里,各位将军,谁愿意担此重任?” 李世民指着桌案上的推演图解释道。 “末将罗士信,愿为先锋!” “末将秦叔宝,愿为先锋!” “末将王君廓,愿为先锋!” …… 话音刚落,帐下诸将当中,几乎人人请战,诸将不是不知道此战凶险,但他们更愿意相信秦王,也更愿意为了秦王而战,更何况,秦王对手下的赏赐是从不克扣的,信念和重赏的双重加持之下,诸将自然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