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第832章 赵德昭番外

   开宝八年,皇长子赵德昭被封为魏王、开封尹,无形之间确认了他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在大宋,开封尹是一个很敏感的职位,只有下一任皇帝才会被任命为开封尹。   赵匡胤想到这一层,不得不承认,其实赵光义未必是篡位。   他封赵光义为晋王,又授予他开封尹的职位,其实就已经无形之中确认了他的继承人身份。   大宋所面对的环境并不乐观,年长的皇帝才能更好地带领大宋继续走下去。   但话又说来,不是篡位,并不意味着赵光义是正常登基的,毕竟他看天幕所说,赵光义登基前的种种迹象确实惹人怀疑。   他真的是正常死亡,而不是被赵光义谋害的吗?谁也说不准,虽然天幕没有给他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他很想偏向于自己是被赵光义害死的。   无他,因为他发现赵光义的人品真的很差劲。   就当是他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吧,按理说接过皇位,那就好好干,如果能让他的儿子继承皇位更好,如果不能,赵光义想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也不是不能接受。   问题是他干得不好,虽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但能力属实低下,反而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不仅如此,他还害死了兄弟和侄子们。   看看他的兄弟和儿子们都是什么下场吧,弟弟赵廷美死在流放地,长子赵德昭不过是提了一句给将士们封赏,就遭到赵光义那般诛心之语,愤然自杀。   小儿子赵德芳的死因更离谱,睡梦中死去,这要是没什么事,他都不信。   天下没有治理好,手足兄弟和侄子们也没有照顾好,赵光义真的是一无是处,赵匡胤对他失望透顶。   因此,当他召见赵光义的时候,便直接把赵光义的登基打为篡位,什么金匮之盟,不存在的,你赵光义就是乱臣贼子,而且是无能的乱臣贼子。   他废掉了赵光义的晋王爵位,让他去边境拉车了。   没错,是真的拉车,官兵运粮、运兵器什么的,拉车就是赵光义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这个命令一出,大臣们都傻了,虽说官家有说过要让赵光义去拉车,谁知道他是来真的啊!   他们都以为赵匡胤是气糊涂了才说的,结果他还真让赵光义去拉车了。   大臣们好一番劝阻,一来这事很丢脸,赵光义再如何也是赵宋宗室,官家的亲弟弟,叫他去拉车算怎么回事?   二来赵光义一个人拉车也没什么用,杯水车薪,就是单纯折磨人罢了。   赵德昭也象征性地劝了两句,见赵匡胤的态度实在坚决,也就不再劝了。   赵匡胤吃了赵光义这么一个大教训,也算是长了记性,火速给倒霉弟弟封了齐王,小儿子赵德芳则封为秦王。   既是明确他们的地位,也是给他们的补偿,毕竟这俩和赵德昭一样,都是疑似被赵光义害死的倒霉蛋。   他也没忘了后宫的宋皇后,其实宋皇后并没有做什么事,但她在赵匡胤死后,没有第一时间召见赵德昭,反而召见了赵德芳的行为,让赵匡胤心中不满。   他与宋皇后的感情其实是很不错的,老夫少妻,也算浓情蜜意。但得知这事后,他猛然清醒过来,认识到了宋皇后的另一面。   皇帝驾崩,皇后不召见皇长子,却召见了小儿子,这是什么意思?假设没有赵光义,那么在他死后即位的应该是赵德昭。   可就是因为赵德昭年纪较大,宋皇后没法和他培养感情,便转而亲近小儿子,还企图让小儿子继位。   这种行为,他接受不了,如果放任不管,谁知道他这次驾崩,宋皇后会不会越过赵德昭,让赵德芳入宫?   这是在破坏皇室兄弟的感情,也是在破坏大宋的稳固。   因此,为了以防万一,赵匡胤废掉了宋皇后,让她去行宫居住了。   到底夫妻一场,他不愿意杀了宋皇后,废后是最好的选择,还能保证宋皇后的生活待遇。   宋皇后自知无法改变他的心意,只能接受,去往行宫,从此不问世事,在行宫了此一生。   同时,他开始倾力培养赵德昭,并马不停蹄地为其扫平障碍,灭掉了南唐和北汉,吴越王钱俶闻讯归附,倒是省了他一番力气。   赵匡胤还是不放心,天幕消失后,他便戒酒戒色,过上了健康养生的生活,力求多活几年,先把赵德昭培养成才再死。   赵光义是个没用的东西,但赵德昭年轻,没经过事,他也不太放心。   好在赵德昭争气,又有天幕的恐吓,他在学习方面很认真,骑射也从不懈怠,俨然是一位英姿勃发的储君了。   赵匡胤奇迹般地又多活了几年,还有空进行了一次北伐,收回了燕云十六州的部分地区。   但天命难违,还不等他收复燕云十六州,他的身体便撑不住了。   他让人宣读了传位给赵德昭的遗诏,确保了他的继承人地位,又把赵光义召回开封,幽禁在行宫,让他没有捣乱的机会。   除非赵光义能撒豆成兵,否则他不可能对赵德昭造成任何威胁。   安排好了一切,赵匡胤终于放心地闭上眼——其实也不是很放心。   他闭眼前,紧紧拉着赵德昭的手,叮嘱他万不可耽于享乐,忘了华夏丢失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最重要的是,万不可丢失尚武的精神,叫后人嘲笑大宋软骨头。   赵德昭含泪,一一应下,他成了大宋的皇帝。   他牢记着赵匡胤的嘱托,励精图治、养精蓄锐,不曾有一日忘记赵匡胤恢复燕云的夙愿。   他做得很不错,发动了几次北伐,也很是顺利,这离不开他的谨慎,他在叔父身上看到了太多失败,一直在极力避免这种情况。   他陆续收复了一些失地,但辽朝太后萧绰实在太过难缠,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又开始培养的下一代。   幸运的是,他的儿子颇有赵匡胤的风范,而萧绰迟早会死。   赵德昭松了口气,好孩子,不要丢了我赵家的脸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