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荀灌救父
癫公癫婆……李世民略略思考,便领会了这两个词的意义。 他沉吟道;“虽说这两个词有些奇怪,但还挺形象的呢!” 司马炎和贾南风这些人,确实挺癫狂的,不太像正常人。 邓绥叹道:“宫中富贵,可有些人志不在此,何必强求?” 对于左贵嫔来说,自然是在民间自在生活更舒服,谁想去宫里做花瓶? 花瓶还算好听点的,司马炎只把左贵嫔当工具罢了。 更不用说宫里的人自相残杀,政局危险至极,在宫外好过随时面临死亡的风险。 曹操嘲道:“司马炎不过附庸风雅罢了,真的爱才,何必在女人身上下功夫?” 他也爱才,他也是真的有才,根本不需要通过纳妃来展现自己,那些都是虚的。 他不仅自己有才,两个儿子也都是文坛大家,比司马炎这种装模做样的人强了不知多少倍。 李清照也道:“说我一身才华只为了入宫,还不如大字不识要好。” 她想要的是挥洒才华,以诗寄情,而不是为了做皇帝的妃子,若是她真的想要入宫,也不会在文学上钻营。 无人知晓的角落里,左棻发出一声苦笑,说道;“若我重来一世,宁愿不做才女!” 若她不是才女,以她的面目,根本不可能被司马炎看上,也不用受这苦了。 【末年,天下陷入混乱之中,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百姓惨遭战火无情蹂躏,荀灌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荀灌,人称荀灌娘,出身颍川荀氏,平南将军荀崧之女,而她的祖上,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荀彧荀令君,曹操手下的传奇谋士,曹操曾亲口说他是自己的张良,可见荀彧才能、功绩的出众,荀灌正是荀彧的五世孙女。据推测,荀灌大概出生在太安二年,此时的皇帝是司马衷。】 【房玄龄称赞荀崧“履孝居忠,无惭往烈”,而他的女儿荀灌亦是不遑多让,与大多高门女子不同,她年少便有大志向,而这份志向更是让她在之后的乱世中绽放出了独属于她的光彩,这一切还要从她的父亲身上说起。永嘉五年,王弥攻破洛阳,朝廷官员都逃到密县,荀崧也在其中,只是半路上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他不可能不管母亲的尸体,因此与其他官员们失散,还被乱军砍成了重伤。】 刘邦饶有兴味地说:“又一个子房?” 吕雉不以为然:“子房之能,岂是他人可以比的?” 刘邦笑道:“皇后似乎颇为推崇子房?” 吕雉冷笑一声,说道:“子房献计保住我儿的太子位,我不推崇他,还要推崇谁?” 张良并不想掺和刘盈的事,但他实实在在地出过力,即使是胁迫的。 曹操闻言大笑:“文若,此女竟是你的后人!” 荀彧暗叹一声,面上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虽为女子,但也没有堕了我荀氏的声名,荀家养了一个好女儿!” 他心情很复杂,他是忠于汉室的,结果上司图谋不轨,他对此颇为忧愁。 但这份忧愁在司马代曹以后荡然无存,比起荀家后人做晋朝的臣子,还不如效忠曹魏呢! 曹魏再怎么样,还算是正常的,晋朝可就不一样了,一群贼子。 做晋朝的臣子,不仅丢人还上火。 【等到他醒来将母亲下葬,丧期也结束后,他便担任襄城太守一职,并被封为舞阳县公,后来又做了平南将军,职责便是镇守宛城,爵位也变为曲陵县公。荀灌十三岁这年,杜曾包围宛城,而宛城兵力弱于杜曾,粮食也不多,这样的宛城显然难以抵抗对方。荀崧想要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荀灌主动请缨,去找石览搬救兵。荀灌只有十三岁,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女子是很少会担任出城求援的重任的。】 【一来是擅长骑射的女子不多,难以抵达,二来是荀灌太小了,这样的年纪谁也不放心,但荀灌是个例外,她用事实证明了女子未必不如男。她带着数千名士兵,夜晚从城中突围而出,敌军追赶不休,荀灌并没有惊慌,而是指挥士兵与敌军边打边跑,进入鲁阳山甩掉了。就这样,荀灌找到石览借兵,又以父亲的名义写信给寻阳太守周访,与他结为兄弟,周访爽快地派出三千士兵与石览的援军会合,解救了宛城。】 曹操赞道:“不愧是文若的后人,此女之能,怕是许多男子都比不上呢!” 荀彧淡然一笑,说道:“主公谬赞,我荀氏子弟不堕家声,已经很好了。” 曹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文若就是太死板了,有些事情,灵活些也未为不可。” 荀彧一僵,他听明白了曹操的言下之意,对此只能苦笑。 李世民回忆道:“这让我想到了阿姊,荀灌与阿姊都是一样的人。” 长孙皇后默然,他口中的阿姊是平阳昭公主,堪称女中豪杰,可惜在武德六年便已经去世了。 那样勇武的女子,偏偏不长命。 【宛城之所以能够保全,荀灌是有很大功劳的,在人人难以自保的乱世,荀灌身为女子能够如此有勇有谋,实在令人惊叹,她的能力不比男子逊色。此后,荀灌解救宛城一事成了历史上的一桩美谈,她的事迹还被收录入《晋书》的列女传内,传唱千古,但也止步于此了。《晋书》只是简单记述了荀灌求援的大概过程,对于荀灌后来的经历乃至于结局则没有任何记载,她在完成了救父的任务之后,就从史书上消失了,只留下了史书上的短短几行字。】 【没有人知道她是否嫁人生子,也没有人知道她死于何时何地,荀灌就这样在历史上昙花一现,随后消失得干干净净。或许,她依照大多数女子的人生轨迹,嫁了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成为了众多后宅妇人中的一个。若是这样,那就太可惜了,荀灌这样的女子,应该有更远大的前途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