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天庭饱满本应是振翅高飞之人,奈何生不逢时啊!”</p> 他这一叹把大家都搞糊涂了,先把人吹到天再把人摔在地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褒还是贬啊?</p> 大家都被道人搞糊涂了,拖雷是个万事只求认真的主,华凌霄是也孙的徒弟更是大家的朋友,关系重大,他可不想稀里糊涂的,追问道:“还请师傅明言。”</p> 道人都是一身道袍,因为大多苦修的原因清瘦者多,之前这位道人又低眉顺手的不怎么言语,故此大家不知道他的年龄、相貌,经过这一番接触,终于看清了,原来他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壮年人。</p> 因为拖雷的追问,他给大家解释道:“华公子承自华岳家学,本自胸有韬略,拥有治军之才自不必说。今次又带领宋军在襄阳痛击了金兵,大长了我大宋的士气,当今皇本应大加嘉奖,可事实恐非如此吧?”</p> 嘿,他说的倒对,这里距离襄阳不远,几个人又行走缓慢,这个道人完全可以提前得到了消息,这样说可能是蒙事。所以拖雷不信他,接着追问:“道士,别拿大话唬人,此事应当已经人尽皆知,你再说些新鲜的我们听一听。”因为不相信,他连本来应该用的师傅二字尊称都不用了。</p> “华英雄天纵才,能带领宋兵以弱胜强在襄阳击败了金兵,得贵人相助自不必说,我宋朝正当用人之际却不加珍惜,实乃可叹可叹!”道人又说出了这一番话来。</p> 听他这样说,拖雷不得不重视了,因为他在事实之又说了一句“得贵人相助”,似乎他知道华凌霄得自己等人相助之事,这可不是在蒙事了,故此拖雷继续追问“还请师傅尽言。”</p> “天道不公,以百姓为刍狗。”老道没有直言,说了这样一句不明不白的话。</p> 拖雷虽然在遵顼那里得了一些汉学教育,但毕竟是初级的,这句话他听不懂,认为老道在故意的打哑谜,有点不耐烦,一瞪眼睛再次追问:“别罗唣,好好说。”</p> (蒙古人是讨厌累赘,为了这个原因,后来铁木真曾经把用词累赘的书给宰了。)</p> 拖雷说得气势汹汹,没想到老道士心平气和,还是半闭着眼睛,全没把拖雷当回事:“无量佛,是非功过,有待后事。”他这是想蒙人倒底了,竟想用这模棱两可的话蒙混过关。</p> “老道,有话能好好说吗?”拖雷急眼了,手都按在了刀柄。</p> 这一下老道眼睛不再半闭着了,睁大了眼睛直视着拖雷:“公子何必动怒?老朽所言字字真切,公子回去后细思便是。”</p> 拖雷强自忍了忍,把手从刀柄松开,返回身坐在了杨妙可身边——这老道,是不能好好说话了,但他又不想跟一个老道较真。</p> “师傅世外高人,弟子杨妙可拜见。”一声清丽动人的声音响起,杨妙可搭腔了。</p> 老道乐了,瞄了一眼杨妙可说道:“听说丘真人收了两名女弟子,你是其的一个吧?”</p> 杨妙可一愣,“这个他都知道?”所以愈加的恭敬,低身回答道:“家师正是长春真人丘处机。”</p> “嗯,好一个如此灵性的娃儿,丘真人收了一个好徒弟。”道人夸奖起杨妙可来。杨妙真清丽可人,又不失妖媚惑人之姿,我见犹怜,不知道老道在夸奖她什么。</p> 杨妙可心地聪慧又古怪机灵,听道人如是说有点小得意,翘着辫子得意洋洋的说道:“师傅这是在夸我还是在夸赞家师?”</p> “丘真人本一心向道,却收了你们两个不入道的女娃,其心可悯。”老道又说了一句让拖雷听不懂的话。</p> “家师收我们两姊妹为徒果然有兼济天下的想法,师傅连这一点都知道,果然高人。”令拖雷没想到的是,杨妙可竟然跟老道相互捧起来了。</p> 这两个人话里的玄机其他人听不懂,华凌霄可是领会了话意,因为之前道人评价他的话,插进嘴来说道:“师傅之前说‘我宋朝正当用人之际却不加珍惜,实乃可叹可叹!’,不知道师傅在叹息什么?”</p> 道人见华凌霄发问,正色道:“自岳武穆受奸人陷害西归至今,我宋朝再难得帅才以抗金收复失地,而公子不仅家学渊博而且历经沧桑,正是当用之才,奈何如今奸人当道,怕是难以抒怀了!”</p> 他这是在极大地夸赞华凌霄,竟把他作了同岳飞等同的人物,所以华凌霄赶紧谦恭:“师傅言重了,学生哪里能及得岳元帅。”</p> 道人依旧正色道:“小哥不必客气,若给你机会,日后你必能引军收复失地,光复我北方河山以及燕云十六州。”</p> 他又用了一个若字,华凌霄听他话里有话,躬身问道:“师傅必通推算之法,还请给学生好好开导开导。”</p> 此时已近黄昏了,火红的太阳在春风的吹送下倦了,悄悄地向西山下退去。道人见天色已晚,邀请众人进观住下,这里有丘处机的弟子、有他赞不绝口的华凌霄、有相助华凌霄的“贵人”,邀请几个人住下以便长谈也是人之常情。</p> 拖雷等正有此意,便接受了邀请在道观住下,夜间果然道人来找华凌霄和杨妙可长谈,经了解,几个人这才知道这名道人的俗家名字叫乔潜道,已在此地潜修好几十年了。</p> (乔潜道是道教历史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后来成为了全真七子之一马钰的弟子,后来把道教南传的吉志通即是他的弟子。与拖雷等人相见的时候他时年五十八岁。)</p> 跟华凌霄说完了话,乔潜道转向杨妙可:“姑娘有所不知,我与令师曾有一面之缘。十年前令师南游曾路过本观并在本观挂单了几天,我与令师曾有过一番长谈。令师的道行和悲天悯人的思想很令贫道佩服啊!我当时很想追随其后为徒,只是令师不肯,只是答应与我平辈相称。”</p> 没想到乔潜道曾经与丘处机有过一面之缘,这一下子拉近了他与众人的关系,道人兴之所至给几个人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p> 大家所住的这个道观名玉虚宫,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名字叫“磨针井”,乔道歉了告诉大家起名磨针井的缘由——</p> “玄武祖师十五岁时辞别了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一心向道,感动了玉清圣祖紫元君授给他无极道。</p> 玉清圣祖对他说﹕‘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冲高紫霄者居之。’</p> 祖师乃依师语,越海而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独一峰卓然而出,高耸青翠,凌云霄。</p> 祖师在武当山潜修了几年,收获不大有些动摇了,这个时候圣祖化身老翁出现在他的身边,地点是玉虚宫这里。他拿着一根铁棒当着祖师的面很认真的在一块大石头磨。祖师很怪,问圣祖道:‘不知你磨铁棒何用?’</p> 圣祖回答祖师曰:‘磨针。’</p> 祖师不解,再问,圣祖回答道:‘修道如磨针,不下一番苦功怎么能得通天道呢?’</p> 祖师于是彻悟,之后潜虚玄一,默会万真。用了四十二年才得窥道、驾云飞升了。这样,这个玉虚宫又名磨针井。”</p> 几个人与他聊得火热,直至深夜方才睡下。</p> 第二天一大早,拖雷在一股清香醒来,不一会老道给大家端过斋饭来,这才知道刚刚的清香味原来是老道在用各种野果仁给大家做斋饭。</p> 吃过了斋饭,几个人在老道的带领下前往将要举办武林大会的地点,昨晚他已经不再隐瞒大家了,告诉了武林大会将要举办的地方。</p> </p> /html/book/42/4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