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我说的不算数
倪休询问道:“瑛国那里要来什么人?” 不需要保密的事,黄福义回应道:“好像是‘瑛联邦事务部’的次官。” 66年,由‘瑛联邦关系部’与‘殖民地部’合并而成。 方便面厂经理文广顺摇头道:“谁来也没有用。” “就是要动用武力,把这些造‘菠萝’的人全抓起来才行。” 林昌久赞同道:“没错!警队到现在没抓到几个人,真是一群吃干饭的!” “他们以前都破的什么鬼案子。” 黄福义笑嘻嘻道:“以前破案率高,都是探长们叫帮派拿人顶罪充数,刷出来的成绩。” “现在遇到硬茬子,他们也就露馅了。” 这种方法破案,林昌久也是有耳闻,“虽然我不同意港府的很多政策,但是我更希望把土瓜湾那伙人抓起来。” 汤洪德有同样的想法,“是啊,土瓜湾那伙人有点过份了,搞得现在生意都不好做。” 这些人的看法,是当下的主流看法。 从8月底到11月,原来支持的、骑墙的人慢慢的改变了主意,改成反对土瓜湾那伙人了。 原因很简单,切身利益受损。 跑到港城来的人,是来讨生活的人,是一群非常现实的人。 一开始,土瓜湾提出的主张,是帮大家争取利益,所以只有站海峡东岸、站瑛国的部分人反对。 现在,想要争取的利益看起来好像没指望了,原有的利益还要受损。 别说本来骑墙的人,就是原本支持的人也很顺滑的改换了门庭。 “董事长来了。”有人眼尖的看到了,出声提醒。 大伙迅速整理衣着,仪容仪表。 娄晓娥很快坐到了会议主持人的位置上。 “文经理,我听倪经理反映,杯面有些质量问题?” 文广顺连忙道:“董事长,面饼没问题。” “是贴在外面的包装纸有些会脱胶翘起,可能是用的胶水有问题。” 负责包装厂的陈士谋副经理紧接着说:“我们已经在加紧攻关试验了。” 娄晓娥吩咐道:“供货的纸杯,先放在仓库几天,确定没问题了再运到杯面生产车间。” “客户买东西看不懂产品的质量,第一眼看到外包装有问题,会认为整个杯面都是有问题的。” 陈士谋立刻应道:“好的,我会马上安排。” 敲定一件事,娄晓娥转头询问道: “林经理,你们希望火星贸易采购远距离冷链运输车,运输肉丸冻品,减少温度变化而导致口感的改变?” 林昌久回答道:“火星贸易和我们反馈的问题,我们讨论后发现是他们使用的运输车有问题,运送到新界的货品,路上的耗时较长。” 做工作就是如此,小问题不断。 一桩桩需要拿到例会上讨论的事情,一件件的解决。 例会结束。 黄福义单独找到董事长办公室汇报澳洲项目。 “董事长,您让我去澳洲签合同?我的英文不过关啊。” 娄晓娥安抚道:“不是你一个人过去,梁律师会陪你一起去的。” 没其他人,黄福义说话也直接,“财帛动人心,我怕梁律师他要是搞鬼的话,我觉察不到。” 律师做坏事的也有不少,并且是合法的做坏事,能让事主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娄晓娥打消黄福义的顾虑,“没事,就几万美元而已,损失了也不多。” “你把那个阿海也叫上,你们一起去澳洲。” 黄福义点点头,“那我问问他有空没有,有阿海一起去更稳。别人会想有命赚钱也要有命。” 娄晓娥叮嘱道:“以后的投资还更多。这一次也是验证澳洲中介的成色,你多费点心。” 交易金额太少了,只需要派手下人去处理。 是去执行打前站的任务,黄福义回应道:“我明白的。” 娄晓娥又问道:“他们运人过去的事,进展怎么样?” “还在商谈。”黄福义找补道,“要是没有足够的好处,那些船东不会参与的。” 娄晓娥一针见血道:“愿意谈就是想赚这个钱,不想赚的话早一口回绝了。” 黄福义仔细说道:“是的。” “阿海他们想省点钱,以水手的名义上船,也帮忙干活,到了澳洲那头,再把人接应走。” “整个的价格费用,还没有商定下来。” 娄晓娥蹙眉道:“买货船占用的资金太多,影响房地产的投资,不然我们现在就买艘货船。” 黄福义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打听过了,旧船的价格比新船便宜多了。一艘5000吨的旧船2040万美元左右。” 参考:1973年,我国拿出3亿美元购买外国货轮225万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旧船。 娄晓娥在开拓薪加坡市场的时候就有了解,“20万美元一艘的是十多年前的老船,油耗大,使用年限也短,十分不划算。” “买船的事情今年是不可能的,等明年再说了。” 黄福义陪笑道:“我们多搜集些价格信息,以后谈价钱的时候也更有底。” “董事长,时间差不多了,我要提前去机场准备接娄董了。” 大舅哥先去了日笨,处理好了分公司事务又飞去了荷烂,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两地挑选后,在鹿特丹设立贸易代表处。 大缺大德的荷烂人在殖民地挑动矛盾,20世纪好几个国家发生的非常恶劣的事情,追根究底后都是荷烂人搞的鬼。 与之相比起来,有名的搅屎棍瑛国佬都tm算是品德高尚的了。 但是瓯洲的最大海港,鹿特丹在人家地盘上,该做生意的还是要做。 阿姆斯特丹的国际机场是瓯洲排前三的著名航空港,航线丰富。 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差不多上嗨的金山到宝山的距离,其实可以算一个城市。 娄晓娥嘱咐道:“路上小心点。” 黄福义起身说道:“我会多加注意的。” 有两层含义,一当然是黄福义自己要小心,二是接到了人后回来的路上也要小心。 一路上要经过机场、码头等重要场所。 瑛国佬为了安全,甚至都引进了x光机扫描安检。 连汇丰银行、怡和洋行等瑛资企业的邮件包裹在收取之前都要过x光机。 土瓜湾指挥部玩真的,确实吓到了这些瑛资企业。 等事情结束后,很多福利政策的推出,这些瑛资企业也没有出手阻拦。 不然,港城可不是港督说了算的。 1979年,港督麦理浩在港府的例会期间,直言不讳:‘实际统治港城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 不是开玩笑的或者私下吐槽的,是港督在正式的场合亲口认证过的。 几十年后,瑛国佬还来搅合,除了当搅屎棍的传统习惯,也是因为涉及了汇丰等瑛资企业的切身利益。 这些企业资助了很多议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跳出来搞事情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很合理,只是一般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事情背后隐藏的原因。 京城。 红星轧钢厂。 李铭也刚刚开完会。 《***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 文件是根据伟大导师视察时,谈话要点记录的整理稿。 有好多很有道理的话。 ‘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核心是在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 感觉受益匪浅的李科长溜溜达达回保卫科。 最近几天他的心情很好。 可能是有各个公社的强烈支持,也可能是市里面要树立典型的缘故。 计委已经同意多调拨一些物资给轧钢厂,用于制造颗粒饲料机、粉碎机等新机械设备。 磨磨蹭蹭了好久,总算是弄成了。 李铭刚回到办公室。 杨大奎拿着一份材料来找他签字,“科长,这是国庆夜班的补助名单。” 李铭接过名单,“上次被我找出了两三个错漏。” 杨大奎尴尬笑道:“这次我仔细核对了两遍。” 李铭提点道:“认真做事,立功不一定有,起码不会犯错误。” 杨大奎端正态度道:“我会吸取教训的。” “科长,说起立功,您这次干嘛把功劳都推出去了呢?” 心腹手下,李铭耐心指点道:“这年头,我们要尽量离出风头的事情远一点。” “不一定哪天风向就变了,出现那种情况,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怎么办?” “现在吹得有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痛。” 杨大奎疑惑道:“颗粒饲料机、饲料的研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至于吧?” “按您说的,都是非常遵守伟大导师指示的做法。” 李铭否定道:“我说的不算数。” “再说了,我只是提出了设想而已,真正搞研究的人才是立功的人。” “他们都是实际操作的人,获得荣誉是实至名归的。” 他经常要去港城,李科长也不想再升官了,再升的话,真的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 这些功劳对他而言也就没什么用途,他还不如让给有需要的人。 李铭把配合饲料、发酵饲料的主要功劳推给了畜牧研究所,把颗粒饲料机的主要功劳推给了轧钢厂参与试制的成员。 他也没有虚伪的不报自己的名,也报了名字上去,但都是敬陪末座;陪同参观、出去做报告,他都没有参与。 事情能做成的主要功臣到底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杆称。 这举动,又让李大科长收获了一大波的声望。 做事情的时候在前头带着,领奖评荣誉的时候排在后头。 这样勤恳的‘老黄牛’,有谁不乐意一起共事、一起相处? 可以说走到哪都受欢迎。 哪怕是对手,对这样的‘老黄牛’也是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给个闲职挂起来。 ‘老黄牛’的声望太高了,找茬打击‘老黄牛’,自身的威望必然会受损,得不偿失的事情很少人愿意做。 杨大奎笑嘻嘻道:“咱们厂里的人都说,要想立功就要跟着您干,时间短见效快。” “还有好多人来找我们打听呢,想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开新项目。” 李铭会心一笑道:“他们自己也可以想,只要心里想着勤俭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的。” 杨大奎笑道:“那我下次就这样和他们说。” “不是忽悠他们的。”李铭娓娓道来。 “采购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知道很多人吃不起猪肉,我想着猪肉价格有些高,就琢磨出了加淀粉的火腿肠。” “火腿肠有了,又缺原材料猪肉,我只好想办法增加猪肉供应。” “这才想到要提高生猪的增重效果缩短出栏时间,很自然的想到要改进猪食,也就有了制作饲料机器的想法。” “猪饲料改造出来后,鱼饲料、牛羊饲料、鸡鸭饲料这些是大家慢慢拓展的,都是由上一环引出下一环,环环相扣而来。” 杨大奎这下是真的懂了,“您这么一说,我算是理解透彻了。” “我和他们说的详细,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省得没事又来打扰您。” 这也是李铭说这么仔细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他们自己也能行,只是李科长运气好,先行了一步。 鼓励轧钢厂的其他人把心思用在生产上面。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李科长好。”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的萧萍英、宋静。 杨大奎笑着和这几人点头示意,错身离开办公室。 李铭招呼道:“你们自己找位置坐。” 负责福利、工厂建设的萧萍英刚坐好就说道:“李科长,我们接到消息。” “光华木材厂有一批胶合板没有被人接收,我们是否可以购买下来?” 这不是买胶合板的小事情,这是涉及扩产的大事。 冬天快要来了,可以用胶合板当围挡,增加一座临时厂房用来搞生产。 有了产能,年底的时候才好提前申请到明年的猪肉指标。 李铭先问钱,“宋委员,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 负责财务的宋静回答道:“总厂的账目上有我们一笔3万元的款,这是要划给鲁家山建材厂还欠款的。” “我们自己账上有4000多元,买胶合板估计四五百元足够了。” 李铭决断道:“买下来。” “把10月份的利润先挪来买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 萧萍英立马说道:“刚好,马河的养猪场建好了,他们可以回来建厂房。” 缺少资金,不可能再借鲁家山的红砖、水泥,养猪场的猪圈是用泥砖围起来的。 猪的要求也不高,能够保证冬暖夏凉就够够的。(本章完) 不是开玩笑的或者私下吐槽的,是港督在正式的场合亲口认证过的。 几十年后,瑛国佬还来搅合,除了当搅屎棍的传统习惯,也是因为涉及了汇丰等瑛资企业的切身利益。 这些企业资助了很多议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跳出来搞事情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很合理,只是一般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事情背后隐藏的原因。 京城。 红星轧钢厂。 李铭也刚刚开完会。 《***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 文件是根据伟大导师视察时,谈话要点记录的整理稿。 有好多很有道理的话。 ‘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核心是在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 感觉受益匪浅的李科长溜溜达达回保卫科。 最近几天他的心情很好。 可能是有各个公社的强烈支持,也可能是市里面要树立典型的缘故。 计委已经同意多调拨一些物资给轧钢厂,用于制造颗粒饲料机、粉碎机等新机械设备。 磨磨蹭蹭了好久,总算是弄成了。 李铭刚回到办公室。 杨大奎拿着一份材料来找他签字,“科长,这是国庆夜班的补助名单。” 李铭接过名单,“上次被我找出了两三个错漏。” 杨大奎尴尬笑道:“这次我仔细核对了两遍。” 李铭提点道:“认真做事,立功不一定有,起码不会犯错误。” 杨大奎端正态度道:“我会吸取教训的。” “科长,说起立功,您这次干嘛把功劳都推出去了呢?” 心腹手下,李铭耐心指点道:“这年头,我们要尽量离出风头的事情远一点。” “不一定哪天风向就变了,出现那种情况,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怎么办?” “现在吹得有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痛。” 杨大奎疑惑道:“颗粒饲料机、饲料的研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至于吧?” “按您说的,都是非常遵守伟大导师指示的做法。” 李铭否定道:“我说的不算数。” “再说了,我只是提出了设想而已,真正搞研究的人才是立功的人。” “他们都是实际操作的人,获得荣誉是实至名归的。” 他经常要去港城,李科长也不想再升官了,再升的话,真的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 这些功劳对他而言也就没什么用途,他还不如让给有需要的人。 李铭把配合饲料、发酵饲料的主要功劳推给了畜牧研究所,把颗粒饲料机的主要功劳推给了轧钢厂参与试制的成员。 他也没有虚伪的不报自己的名,也报了名字上去,但都是敬陪末座;陪同参观、出去做报告,他都没有参与。 事情能做成的主要功臣到底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杆称。 这举动,又让李大科长收获了一大波的声望。 做事情的时候在前头带着,领奖评荣誉的时候排在后头。 这样勤恳的‘老黄牛’,有谁不乐意一起共事、一起相处? 可以说走到哪都受欢迎。 哪怕是对手,对这样的‘老黄牛’也是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给个闲职挂起来。 ‘老黄牛’的声望太高了,找茬打击‘老黄牛’,自身的威望必然会受损,得不偿失的事情很少人愿意做。 杨大奎笑嘻嘻道:“咱们厂里的人都说,要想立功就要跟着您干,时间短见效快。” “还有好多人来找我们打听呢,想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开新项目。” 李铭会心一笑道:“他们自己也可以想,只要心里想着勤俭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的。” 杨大奎笑道:“那我下次就这样和他们说。” “不是忽悠他们的。”李铭娓娓道来。 “采购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知道很多人吃不起猪肉,我想着猪肉价格有些高,就琢磨出了加淀粉的火腿肠。” “火腿肠有了,又缺原材料猪肉,我只好想办法增加猪肉供应。” “这才想到要提高生猪的增重效果缩短出栏时间,很自然的想到要改进猪食,也就有了制作饲料机器的想法。” “猪饲料改造出来后,鱼饲料、牛羊饲料、鸡鸭饲料这些是大家慢慢拓展的,都是由上一环引出下一环,环环相扣而来。” 杨大奎这下是真的懂了,“您这么一说,我算是理解透彻了。” “我和他们说的详细,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省得没事又来打扰您。” 这也是李铭说这么仔细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他们自己也能行,只是李科长运气好,先行了一步。 鼓励轧钢厂的其他人把心思用在生产上面。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李科长好。”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的萧萍英、宋静。 杨大奎笑着和这几人点头示意,错身离开办公室。 李铭招呼道:“你们自己找位置坐。” 负责福利、工厂建设的萧萍英刚坐好就说道:“李科长,我们接到消息。” “光华木材厂有一批胶合板没有被人接收,我们是否可以购买下来?” 这不是买胶合板的小事情,这是涉及扩产的大事。 冬天快要来了,可以用胶合板当围挡,增加一座临时厂房用来搞生产。 有了产能,年底的时候才好提前申请到明年的猪肉指标。 李铭先问钱,“宋委员,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 负责财务的宋静回答道:“总厂的账目上有我们一笔3万元的款,这是要划给鲁家山建材厂还欠款的。” “我们自己账上有4000多元,买胶合板估计四五百元足够了。” 李铭决断道:“买下来。” “把10月份的利润先挪来买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 萧萍英立马说道:“刚好,马河的养猪场建好了,他们可以回来建厂房。” 缺少资金,不可能再借鲁家山的红砖、水泥,养猪场的猪圈是用泥砖围起来的。 猪的要求也不高,能够保证冬暖夏凉就够够的。(本章完) 不是开玩笑的或者私下吐槽的,是港督在正式的场合亲口认证过的。 几十年后,瑛国佬还来搅合,除了当搅屎棍的传统习惯,也是因为涉及了汇丰等瑛资企业的切身利益。 这些企业资助了很多议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跳出来搞事情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很合理,只是一般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事情背后隐藏的原因。 京城。 红星轧钢厂。 李铭也刚刚开完会。 《***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 文件是根据伟大导师视察时,谈话要点记录的整理稿。 有好多很有道理的话。 ‘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核心是在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 感觉受益匪浅的李科长溜溜达达回保卫科。 最近几天他的心情很好。 可能是有各个公社的强烈支持,也可能是市里面要树立典型的缘故。 计委已经同意多调拨一些物资给轧钢厂,用于制造颗粒饲料机、粉碎机等新机械设备。 磨磨蹭蹭了好久,总算是弄成了。 李铭刚回到办公室。 杨大奎拿着一份材料来找他签字,“科长,这是国庆夜班的补助名单。” 李铭接过名单,“上次被我找出了两三个错漏。” 杨大奎尴尬笑道:“这次我仔细核对了两遍。” 李铭提点道:“认真做事,立功不一定有,起码不会犯错误。” 杨大奎端正态度道:“我会吸取教训的。” “科长,说起立功,您这次干嘛把功劳都推出去了呢?” 心腹手下,李铭耐心指点道:“这年头,我们要尽量离出风头的事情远一点。” “不一定哪天风向就变了,出现那种情况,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怎么办?” “现在吹得有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痛。” 杨大奎疑惑道:“颗粒饲料机、饲料的研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至于吧?” “按您说的,都是非常遵守伟大导师指示的做法。” 李铭否定道:“我说的不算数。” “再说了,我只是提出了设想而已,真正搞研究的人才是立功的人。” “他们都是实际操作的人,获得荣誉是实至名归的。” 他经常要去港城,李科长也不想再升官了,再升的话,真的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 这些功劳对他而言也就没什么用途,他还不如让给有需要的人。 李铭把配合饲料、发酵饲料的主要功劳推给了畜牧研究所,把颗粒饲料机的主要功劳推给了轧钢厂参与试制的成员。 他也没有虚伪的不报自己的名,也报了名字上去,但都是敬陪末座;陪同参观、出去做报告,他都没有参与。 事情能做成的主要功臣到底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杆称。 这举动,又让李大科长收获了一大波的声望。 做事情的时候在前头带着,领奖评荣誉的时候排在后头。 这样勤恳的‘老黄牛’,有谁不乐意一起共事、一起相处? 可以说走到哪都受欢迎。 哪怕是对手,对这样的‘老黄牛’也是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给个闲职挂起来。 ‘老黄牛’的声望太高了,找茬打击‘老黄牛’,自身的威望必然会受损,得不偿失的事情很少人愿意做。 杨大奎笑嘻嘻道:“咱们厂里的人都说,要想立功就要跟着您干,时间短见效快。” “还有好多人来找我们打听呢,想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开新项目。” 李铭会心一笑道:“他们自己也可以想,只要心里想着勤俭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的。” 杨大奎笑道:“那我下次就这样和他们说。” “不是忽悠他们的。”李铭娓娓道来。 “采购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知道很多人吃不起猪肉,我想着猪肉价格有些高,就琢磨出了加淀粉的火腿肠。” “火腿肠有了,又缺原材料猪肉,我只好想办法增加猪肉供应。” “这才想到要提高生猪的增重效果缩短出栏时间,很自然的想到要改进猪食,也就有了制作饲料机器的想法。” “猪饲料改造出来后,鱼饲料、牛羊饲料、鸡鸭饲料这些是大家慢慢拓展的,都是由上一环引出下一环,环环相扣而来。” 杨大奎这下是真的懂了,“您这么一说,我算是理解透彻了。” “我和他们说的详细,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省得没事又来打扰您。” 这也是李铭说这么仔细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他们自己也能行,只是李科长运气好,先行了一步。 鼓励轧钢厂的其他人把心思用在生产上面。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李科长好。”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的萧萍英、宋静。 杨大奎笑着和这几人点头示意,错身离开办公室。 李铭招呼道:“你们自己找位置坐。” 负责福利、工厂建设的萧萍英刚坐好就说道:“李科长,我们接到消息。” “光华木材厂有一批胶合板没有被人接收,我们是否可以购买下来?” 这不是买胶合板的小事情,这是涉及扩产的大事。 冬天快要来了,可以用胶合板当围挡,增加一座临时厂房用来搞生产。 有了产能,年底的时候才好提前申请到明年的猪肉指标。 李铭先问钱,“宋委员,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 负责财务的宋静回答道:“总厂的账目上有我们一笔3万元的款,这是要划给鲁家山建材厂还欠款的。” “我们自己账上有4000多元,买胶合板估计四五百元足够了。” 李铭决断道:“买下来。” “把10月份的利润先挪来买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 萧萍英立马说道:“刚好,马河的养猪场建好了,他们可以回来建厂房。” 缺少资金,不可能再借鲁家山的红砖、水泥,养猪场的猪圈是用泥砖围起来的。 猪的要求也不高,能够保证冬暖夏凉就够够的。(本章完) 不是开玩笑的或者私下吐槽的,是港督在正式的场合亲口认证过的。 几十年后,瑛国佬还来搅合,除了当搅屎棍的传统习惯,也是因为涉及了汇丰等瑛资企业的切身利益。 这些企业资助了很多议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跳出来搞事情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很合理,只是一般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事情背后隐藏的原因。 京城。 红星轧钢厂。 李铭也刚刚开完会。 《***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 文件是根据伟大导师视察时,谈话要点记录的整理稿。 有好多很有道理的话。 ‘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核心是在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 感觉受益匪浅的李科长溜溜达达回保卫科。 最近几天他的心情很好。 可能是有各个公社的强烈支持,也可能是市里面要树立典型的缘故。 计委已经同意多调拨一些物资给轧钢厂,用于制造颗粒饲料机、粉碎机等新机械设备。 磨磨蹭蹭了好久,总算是弄成了。 李铭刚回到办公室。 杨大奎拿着一份材料来找他签字,“科长,这是国庆夜班的补助名单。” 李铭接过名单,“上次被我找出了两三个错漏。” 杨大奎尴尬笑道:“这次我仔细核对了两遍。” 李铭提点道:“认真做事,立功不一定有,起码不会犯错误。” 杨大奎端正态度道:“我会吸取教训的。” “科长,说起立功,您这次干嘛把功劳都推出去了呢?” 心腹手下,李铭耐心指点道:“这年头,我们要尽量离出风头的事情远一点。” “不一定哪天风向就变了,出现那种情况,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怎么办?” “现在吹得有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痛。” 杨大奎疑惑道:“颗粒饲料机、饲料的研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至于吧?” “按您说的,都是非常遵守伟大导师指示的做法。” 李铭否定道:“我说的不算数。” “再说了,我只是提出了设想而已,真正搞研究的人才是立功的人。” “他们都是实际操作的人,获得荣誉是实至名归的。” 他经常要去港城,李科长也不想再升官了,再升的话,真的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 这些功劳对他而言也就没什么用途,他还不如让给有需要的人。 李铭把配合饲料、发酵饲料的主要功劳推给了畜牧研究所,把颗粒饲料机的主要功劳推给了轧钢厂参与试制的成员。 他也没有虚伪的不报自己的名,也报了名字上去,但都是敬陪末座;陪同参观、出去做报告,他都没有参与。 事情能做成的主要功臣到底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杆称。 这举动,又让李大科长收获了一大波的声望。 做事情的时候在前头带着,领奖评荣誉的时候排在后头。 这样勤恳的‘老黄牛’,有谁不乐意一起共事、一起相处? 可以说走到哪都受欢迎。 哪怕是对手,对这样的‘老黄牛’也是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给个闲职挂起来。 ‘老黄牛’的声望太高了,找茬打击‘老黄牛’,自身的威望必然会受损,得不偿失的事情很少人愿意做。 杨大奎笑嘻嘻道:“咱们厂里的人都说,要想立功就要跟着您干,时间短见效快。” “还有好多人来找我们打听呢,想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开新项目。” 李铭会心一笑道:“他们自己也可以想,只要心里想着勤俭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的。” 杨大奎笑道:“那我下次就这样和他们说。” “不是忽悠他们的。”李铭娓娓道来。 “采购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知道很多人吃不起猪肉,我想着猪肉价格有些高,就琢磨出了加淀粉的火腿肠。” “火腿肠有了,又缺原材料猪肉,我只好想办法增加猪肉供应。” “这才想到要提高生猪的增重效果缩短出栏时间,很自然的想到要改进猪食,也就有了制作饲料机器的想法。” “猪饲料改造出来后,鱼饲料、牛羊饲料、鸡鸭饲料这些是大家慢慢拓展的,都是由上一环引出下一环,环环相扣而来。” 杨大奎这下是真的懂了,“您这么一说,我算是理解透彻了。” “我和他们说的详细,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省得没事又来打扰您。” 这也是李铭说这么仔细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他们自己也能行,只是李科长运气好,先行了一步。 鼓励轧钢厂的其他人把心思用在生产上面。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李科长好。”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的萧萍英、宋静。 杨大奎笑着和这几人点头示意,错身离开办公室。 李铭招呼道:“你们自己找位置坐。” 负责福利、工厂建设的萧萍英刚坐好就说道:“李科长,我们接到消息。” “光华木材厂有一批胶合板没有被人接收,我们是否可以购买下来?” 这不是买胶合板的小事情,这是涉及扩产的大事。 冬天快要来了,可以用胶合板当围挡,增加一座临时厂房用来搞生产。 有了产能,年底的时候才好提前申请到明年的猪肉指标。 李铭先问钱,“宋委员,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 负责财务的宋静回答道:“总厂的账目上有我们一笔3万元的款,这是要划给鲁家山建材厂还欠款的。” “我们自己账上有4000多元,买胶合板估计四五百元足够了。” 李铭决断道:“买下来。” “把10月份的利润先挪来买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 萧萍英立马说道:“刚好,马河的养猪场建好了,他们可以回来建厂房。” 缺少资金,不可能再借鲁家山的红砖、水泥,养猪场的猪圈是用泥砖围起来的。 猪的要求也不高,能够保证冬暖夏凉就够够的。(本章完) 不是开玩笑的或者私下吐槽的,是港督在正式的场合亲口认证过的。 几十年后,瑛国佬还来搅合,除了当搅屎棍的传统习惯,也是因为涉及了汇丰等瑛资企业的切身利益。 这些企业资助了很多议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跳出来搞事情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很合理,只是一般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事情背后隐藏的原因。 京城。 红星轧钢厂。 李铭也刚刚开完会。 《***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 文件是根据伟大导师视察时,谈话要点记录的整理稿。 有好多很有道理的话。 ‘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核心是在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 感觉受益匪浅的李科长溜溜达达回保卫科。 最近几天他的心情很好。 可能是有各个公社的强烈支持,也可能是市里面要树立典型的缘故。 计委已经同意多调拨一些物资给轧钢厂,用于制造颗粒饲料机、粉碎机等新机械设备。 磨磨蹭蹭了好久,总算是弄成了。 李铭刚回到办公室。 杨大奎拿着一份材料来找他签字,“科长,这是国庆夜班的补助名单。” 李铭接过名单,“上次被我找出了两三个错漏。” 杨大奎尴尬笑道:“这次我仔细核对了两遍。” 李铭提点道:“认真做事,立功不一定有,起码不会犯错误。” 杨大奎端正态度道:“我会吸取教训的。” “科长,说起立功,您这次干嘛把功劳都推出去了呢?” 心腹手下,李铭耐心指点道:“这年头,我们要尽量离出风头的事情远一点。” “不一定哪天风向就变了,出现那种情况,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怎么办?” “现在吹得有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痛。” 杨大奎疑惑道:“颗粒饲料机、饲料的研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至于吧?” “按您说的,都是非常遵守伟大导师指示的做法。” 李铭否定道:“我说的不算数。” “再说了,我只是提出了设想而已,真正搞研究的人才是立功的人。” “他们都是实际操作的人,获得荣誉是实至名归的。” 他经常要去港城,李科长也不想再升官了,再升的话,真的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 这些功劳对他而言也就没什么用途,他还不如让给有需要的人。 李铭把配合饲料、发酵饲料的主要功劳推给了畜牧研究所,把颗粒饲料机的主要功劳推给了轧钢厂参与试制的成员。 他也没有虚伪的不报自己的名,也报了名字上去,但都是敬陪末座;陪同参观、出去做报告,他都没有参与。 事情能做成的主要功臣到底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杆称。 这举动,又让李大科长收获了一大波的声望。 做事情的时候在前头带着,领奖评荣誉的时候排在后头。 这样勤恳的‘老黄牛’,有谁不乐意一起共事、一起相处? 可以说走到哪都受欢迎。 哪怕是对手,对这样的‘老黄牛’也是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给个闲职挂起来。 ‘老黄牛’的声望太高了,找茬打击‘老黄牛’,自身的威望必然会受损,得不偿失的事情很少人愿意做。 杨大奎笑嘻嘻道:“咱们厂里的人都说,要想立功就要跟着您干,时间短见效快。” “还有好多人来找我们打听呢,想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开新项目。” 李铭会心一笑道:“他们自己也可以想,只要心里想着勤俭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的。” 杨大奎笑道:“那我下次就这样和他们说。” “不是忽悠他们的。”李铭娓娓道来。 “采购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知道很多人吃不起猪肉,我想着猪肉价格有些高,就琢磨出了加淀粉的火腿肠。” “火腿肠有了,又缺原材料猪肉,我只好想办法增加猪肉供应。” “这才想到要提高生猪的增重效果缩短出栏时间,很自然的想到要改进猪食,也就有了制作饲料机器的想法。” “猪饲料改造出来后,鱼饲料、牛羊饲料、鸡鸭饲料这些是大家慢慢拓展的,都是由上一环引出下一环,环环相扣而来。” 杨大奎这下是真的懂了,“您这么一说,我算是理解透彻了。” “我和他们说的详细,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省得没事又来打扰您。” 这也是李铭说这么仔细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他们自己也能行,只是李科长运气好,先行了一步。 鼓励轧钢厂的其他人把心思用在生产上面。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李科长好。”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的萧萍英、宋静。 杨大奎笑着和这几人点头示意,错身离开办公室。 李铭招呼道:“你们自己找位置坐。” 负责福利、工厂建设的萧萍英刚坐好就说道:“李科长,我们接到消息。” “光华木材厂有一批胶合板没有被人接收,我们是否可以购买下来?” 这不是买胶合板的小事情,这是涉及扩产的大事。 冬天快要来了,可以用胶合板当围挡,增加一座临时厂房用来搞生产。 有了产能,年底的时候才好提前申请到明年的猪肉指标。 李铭先问钱,“宋委员,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 负责财务的宋静回答道:“总厂的账目上有我们一笔3万元的款,这是要划给鲁家山建材厂还欠款的。” “我们自己账上有4000多元,买胶合板估计四五百元足够了。” 李铭决断道:“买下来。” “把10月份的利润先挪来买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 萧萍英立马说道:“刚好,马河的养猪场建好了,他们可以回来建厂房。” 缺少资金,不可能再借鲁家山的红砖、水泥,养猪场的猪圈是用泥砖围起来的。 猪的要求也不高,能够保证冬暖夏凉就够够的。(本章完) 不是开玩笑的或者私下吐槽的,是港督在正式的场合亲口认证过的。 几十年后,瑛国佬还来搅合,除了当搅屎棍的传统习惯,也是因为涉及了汇丰等瑛资企业的切身利益。 这些企业资助了很多议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跳出来搞事情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很合理,只是一般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事情背后隐藏的原因。 京城。 红星轧钢厂。 李铭也刚刚开完会。 《***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 文件是根据伟大导师视察时,谈话要点记录的整理稿。 有好多很有道理的话。 ‘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核心是在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 感觉受益匪浅的李科长溜溜达达回保卫科。 最近几天他的心情很好。 可能是有各个公社的强烈支持,也可能是市里面要树立典型的缘故。 计委已经同意多调拨一些物资给轧钢厂,用于制造颗粒饲料机、粉碎机等新机械设备。 磨磨蹭蹭了好久,总算是弄成了。 李铭刚回到办公室。 杨大奎拿着一份材料来找他签字,“科长,这是国庆夜班的补助名单。” 李铭接过名单,“上次被我找出了两三个错漏。” 杨大奎尴尬笑道:“这次我仔细核对了两遍。” 李铭提点道:“认真做事,立功不一定有,起码不会犯错误。” 杨大奎端正态度道:“我会吸取教训的。” “科长,说起立功,您这次干嘛把功劳都推出去了呢?” 心腹手下,李铭耐心指点道:“这年头,我们要尽量离出风头的事情远一点。” “不一定哪天风向就变了,出现那种情况,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怎么办?” “现在吹得有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痛。” 杨大奎疑惑道:“颗粒饲料机、饲料的研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至于吧?” “按您说的,都是非常遵守伟大导师指示的做法。” 李铭否定道:“我说的不算数。” “再说了,我只是提出了设想而已,真正搞研究的人才是立功的人。” “他们都是实际操作的人,获得荣誉是实至名归的。” 他经常要去港城,李科长也不想再升官了,再升的话,真的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 这些功劳对他而言也就没什么用途,他还不如让给有需要的人。 李铭把配合饲料、发酵饲料的主要功劳推给了畜牧研究所,把颗粒饲料机的主要功劳推给了轧钢厂参与试制的成员。 他也没有虚伪的不报自己的名,也报了名字上去,但都是敬陪末座;陪同参观、出去做报告,他都没有参与。 事情能做成的主要功臣到底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杆称。 这举动,又让李大科长收获了一大波的声望。 做事情的时候在前头带着,领奖评荣誉的时候排在后头。 这样勤恳的‘老黄牛’,有谁不乐意一起共事、一起相处? 可以说走到哪都受欢迎。 哪怕是对手,对这样的‘老黄牛’也是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给个闲职挂起来。 ‘老黄牛’的声望太高了,找茬打击‘老黄牛’,自身的威望必然会受损,得不偿失的事情很少人愿意做。 杨大奎笑嘻嘻道:“咱们厂里的人都说,要想立功就要跟着您干,时间短见效快。” “还有好多人来找我们打听呢,想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开新项目。” 李铭会心一笑道:“他们自己也可以想,只要心里想着勤俭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的。” 杨大奎笑道:“那我下次就这样和他们说。” “不是忽悠他们的。”李铭娓娓道来。 “采购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知道很多人吃不起猪肉,我想着猪肉价格有些高,就琢磨出了加淀粉的火腿肠。” “火腿肠有了,又缺原材料猪肉,我只好想办法增加猪肉供应。” “这才想到要提高生猪的增重效果缩短出栏时间,很自然的想到要改进猪食,也就有了制作饲料机器的想法。” “猪饲料改造出来后,鱼饲料、牛羊饲料、鸡鸭饲料这些是大家慢慢拓展的,都是由上一环引出下一环,环环相扣而来。” 杨大奎这下是真的懂了,“您这么一说,我算是理解透彻了。” “我和他们说的详细,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省得没事又来打扰您。” 这也是李铭说这么仔细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他们自己也能行,只是李科长运气好,先行了一步。 鼓励轧钢厂的其他人把心思用在生产上面。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李科长好。”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的萧萍英、宋静。 杨大奎笑着和这几人点头示意,错身离开办公室。 李铭招呼道:“你们自己找位置坐。” 负责福利、工厂建设的萧萍英刚坐好就说道:“李科长,我们接到消息。” “光华木材厂有一批胶合板没有被人接收,我们是否可以购买下来?” 这不是买胶合板的小事情,这是涉及扩产的大事。 冬天快要来了,可以用胶合板当围挡,增加一座临时厂房用来搞生产。 有了产能,年底的时候才好提前申请到明年的猪肉指标。 李铭先问钱,“宋委员,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 负责财务的宋静回答道:“总厂的账目上有我们一笔3万元的款,这是要划给鲁家山建材厂还欠款的。” “我们自己账上有4000多元,买胶合板估计四五百元足够了。” 李铭决断道:“买下来。” “把10月份的利润先挪来买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 萧萍英立马说道:“刚好,马河的养猪场建好了,他们可以回来建厂房。” 缺少资金,不可能再借鲁家山的红砖、水泥,养猪场的猪圈是用泥砖围起来的。 猪的要求也不高,能够保证冬暖夏凉就够够的。(本章完) 不是开玩笑的或者私下吐槽的,是港督在正式的场合亲口认证过的。 几十年后,瑛国佬还来搅合,除了当搅屎棍的传统习惯,也是因为涉及了汇丰等瑛资企业的切身利益。 这些企业资助了很多议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跳出来搞事情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很合理,只是一般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事情背后隐藏的原因。 京城。 红星轧钢厂。 李铭也刚刚开完会。 《***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 文件是根据伟大导师视察时,谈话要点记录的整理稿。 有好多很有道理的话。 ‘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核心是在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 感觉受益匪浅的李科长溜溜达达回保卫科。 最近几天他的心情很好。 可能是有各个公社的强烈支持,也可能是市里面要树立典型的缘故。 计委已经同意多调拨一些物资给轧钢厂,用于制造颗粒饲料机、粉碎机等新机械设备。 磨磨蹭蹭了好久,总算是弄成了。 李铭刚回到办公室。 杨大奎拿着一份材料来找他签字,“科长,这是国庆夜班的补助名单。” 李铭接过名单,“上次被我找出了两三个错漏。” 杨大奎尴尬笑道:“这次我仔细核对了两遍。” 李铭提点道:“认真做事,立功不一定有,起码不会犯错误。” 杨大奎端正态度道:“我会吸取教训的。” “科长,说起立功,您这次干嘛把功劳都推出去了呢?” 心腹手下,李铭耐心指点道:“这年头,我们要尽量离出风头的事情远一点。” “不一定哪天风向就变了,出现那种情况,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怎么办?” “现在吹得有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痛。” 杨大奎疑惑道:“颗粒饲料机、饲料的研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至于吧?” “按您说的,都是非常遵守伟大导师指示的做法。” 李铭否定道:“我说的不算数。” “再说了,我只是提出了设想而已,真正搞研究的人才是立功的人。” “他们都是实际操作的人,获得荣誉是实至名归的。” 他经常要去港城,李科长也不想再升官了,再升的话,真的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 这些功劳对他而言也就没什么用途,他还不如让给有需要的人。 李铭把配合饲料、发酵饲料的主要功劳推给了畜牧研究所,把颗粒饲料机的主要功劳推给了轧钢厂参与试制的成员。 他也没有虚伪的不报自己的名,也报了名字上去,但都是敬陪末座;陪同参观、出去做报告,他都没有参与。 事情能做成的主要功臣到底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杆称。 这举动,又让李大科长收获了一大波的声望。 做事情的时候在前头带着,领奖评荣誉的时候排在后头。 这样勤恳的‘老黄牛’,有谁不乐意一起共事、一起相处? 可以说走到哪都受欢迎。 哪怕是对手,对这样的‘老黄牛’也是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给个闲职挂起来。 ‘老黄牛’的声望太高了,找茬打击‘老黄牛’,自身的威望必然会受损,得不偿失的事情很少人愿意做。 杨大奎笑嘻嘻道:“咱们厂里的人都说,要想立功就要跟着您干,时间短见效快。” “还有好多人来找我们打听呢,想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开新项目。” 李铭会心一笑道:“他们自己也可以想,只要心里想着勤俭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的。” 杨大奎笑道:“那我下次就这样和他们说。” “不是忽悠他们的。”李铭娓娓道来。 “采购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知道很多人吃不起猪肉,我想着猪肉价格有些高,就琢磨出了加淀粉的火腿肠。” “火腿肠有了,又缺原材料猪肉,我只好想办法增加猪肉供应。” “这才想到要提高生猪的增重效果缩短出栏时间,很自然的想到要改进猪食,也就有了制作饲料机器的想法。” “猪饲料改造出来后,鱼饲料、牛羊饲料、鸡鸭饲料这些是大家慢慢拓展的,都是由上一环引出下一环,环环相扣而来。” 杨大奎这下是真的懂了,“您这么一说,我算是理解透彻了。” “我和他们说的详细,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省得没事又来打扰您。” 这也是李铭说这么仔细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他们自己也能行,只是李科长运气好,先行了一步。 鼓励轧钢厂的其他人把心思用在生产上面。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李科长好。”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的萧萍英、宋静。 杨大奎笑着和这几人点头示意,错身离开办公室。 李铭招呼道:“你们自己找位置坐。” 负责福利、工厂建设的萧萍英刚坐好就说道:“李科长,我们接到消息。” “光华木材厂有一批胶合板没有被人接收,我们是否可以购买下来?” 这不是买胶合板的小事情,这是涉及扩产的大事。 冬天快要来了,可以用胶合板当围挡,增加一座临时厂房用来搞生产。 有了产能,年底的时候才好提前申请到明年的猪肉指标。 李铭先问钱,“宋委员,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 负责财务的宋静回答道:“总厂的账目上有我们一笔3万元的款,这是要划给鲁家山建材厂还欠款的。” “我们自己账上有4000多元,买胶合板估计四五百元足够了。” 李铭决断道:“买下来。” “把10月份的利润先挪来买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 萧萍英立马说道:“刚好,马河的养猪场建好了,他们可以回来建厂房。” 缺少资金,不可能再借鲁家山的红砖、水泥,养猪场的猪圈是用泥砖围起来的。 猪的要求也不高,能够保证冬暖夏凉就够够的。(本章完) 不是开玩笑的或者私下吐槽的,是港督在正式的场合亲口认证过的。 几十年后,瑛国佬还来搅合,除了当搅屎棍的传统习惯,也是因为涉及了汇丰等瑛资企业的切身利益。 这些企业资助了很多议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跳出来搞事情也就很正常了。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很合理,只是一般人可能没有关注到事情背后隐藏的原因。 京城。 红星轧钢厂。 李铭也刚刚开完会。 《***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 文件是根据伟大导师视察时,谈话要点记录的整理稿。 有好多很有道理的话。 ‘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核心是在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 感觉受益匪浅的李科长溜溜达达回保卫科。 最近几天他的心情很好。 可能是有各个公社的强烈支持,也可能是市里面要树立典型的缘故。 计委已经同意多调拨一些物资给轧钢厂,用于制造颗粒饲料机、粉碎机等新机械设备。 磨磨蹭蹭了好久,总算是弄成了。 李铭刚回到办公室。 杨大奎拿着一份材料来找他签字,“科长,这是国庆夜班的补助名单。” 李铭接过名单,“上次被我找出了两三个错漏。” 杨大奎尴尬笑道:“这次我仔细核对了两遍。” 李铭提点道:“认真做事,立功不一定有,起码不会犯错误。” 杨大奎端正态度道:“我会吸取教训的。” “科长,说起立功,您这次干嘛把功劳都推出去了呢?” 心腹手下,李铭耐心指点道:“这年头,我们要尽量离出风头的事情远一点。” “不一定哪天风向就变了,出现那种情况,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怎么办?” “现在吹得有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痛。” 杨大奎疑惑道:“颗粒饲料机、饲料的研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至于吧?” “按您说的,都是非常遵守伟大导师指示的做法。” 李铭否定道:“我说的不算数。” “再说了,我只是提出了设想而已,真正搞研究的人才是立功的人。” “他们都是实际操作的人,获得荣誉是实至名归的。” 他经常要去港城,李科长也不想再升官了,再升的话,真的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 这些功劳对他而言也就没什么用途,他还不如让给有需要的人。 李铭把配合饲料、发酵饲料的主要功劳推给了畜牧研究所,把颗粒饲料机的主要功劳推给了轧钢厂参与试制的成员。 他也没有虚伪的不报自己的名,也报了名字上去,但都是敬陪末座;陪同参观、出去做报告,他都没有参与。 事情能做成的主要功臣到底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杆称。 这举动,又让李大科长收获了一大波的声望。 做事情的时候在前头带着,领奖评荣誉的时候排在后头。 这样勤恳的‘老黄牛’,有谁不乐意一起共事、一起相处? 可以说走到哪都受欢迎。 哪怕是对手,对这样的‘老黄牛’也是尽量避免产生冲突,给个闲职挂起来。 ‘老黄牛’的声望太高了,找茬打击‘老黄牛’,自身的威望必然会受损,得不偿失的事情很少人愿意做。 杨大奎笑嘻嘻道:“咱们厂里的人都说,要想立功就要跟着您干,时间短见效快。” “还有好多人来找我们打听呢,想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开新项目。” 李铭会心一笑道:“他们自己也可以想,只要心里想着勤俭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总是能想出很多点子的。” 杨大奎笑道:“那我下次就这样和他们说。” “不是忽悠他们的。”李铭娓娓道来。 “采购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知道很多人吃不起猪肉,我想着猪肉价格有些高,就琢磨出了加淀粉的火腿肠。” “火腿肠有了,又缺原材料猪肉,我只好想办法增加猪肉供应。” “这才想到要提高生猪的增重效果缩短出栏时间,很自然的想到要改进猪食,也就有了制作饲料机器的想法。” “猪饲料改造出来后,鱼饲料、牛羊饲料、鸡鸭饲料这些是大家慢慢拓展的,都是由上一环引出下一环,环环相扣而来。” 杨大奎这下是真的懂了,“您这么一说,我算是理解透彻了。” “我和他们说的详细,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省得没事又来打扰您。” 这也是李铭说这么仔细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他们自己也能行,只是李科长运气好,先行了一步。 鼓励轧钢厂的其他人把心思用在生产上面。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李科长好。”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的萧萍英、宋静。 杨大奎笑着和这几人点头示意,错身离开办公室。 李铭招呼道:“你们自己找位置坐。” 负责福利、工厂建设的萧萍英刚坐好就说道:“李科长,我们接到消息。” “光华木材厂有一批胶合板没有被人接收,我们是否可以购买下来?” 这不是买胶合板的小事情,这是涉及扩产的大事。 冬天快要来了,可以用胶合板当围挡,增加一座临时厂房用来搞生产。 有了产能,年底的时候才好提前申请到明年的猪肉指标。 李铭先问钱,“宋委员,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 负责财务的宋静回答道:“总厂的账目上有我们一笔3万元的款,这是要划给鲁家山建材厂还欠款的。” “我们自己账上有4000多元,买胶合板估计四五百元足够了。” 李铭决断道:“买下来。” “把10月份的利润先挪来买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 萧萍英立马说道:“刚好,马河的养猪场建好了,他们可以回来建厂房。” 缺少资金,不可能再借鲁家山的红砖、水泥,养猪场的猪圈是用泥砖围起来的。 猪的要求也不高,能够保证冬暖夏凉就够够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