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7章
这鹳雀楼,顶楼乃是四层楼。 这月旦评只在三楼,还没到最高层。 云雅公主怔怔,听着杜预这句诗,眼前豁然开朗:“妙,妙绝!” “表面看,前半首写的非最高层所见,而杜预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这两句议论,却哲理丰厚、引人遐想,必将成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这首诗必成一首千古绝唱!” 许劭身躯一颤,眼中满满都是不可思议之色,赞叹道:“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竟有尺幅千里之势!” “前两句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话奇峰突/起,要看地更远,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这是朴素而深刻哲理,却能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这是何等激励昂扬、催人向上?又是何等积极探索、穷尽宇宙、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做月旦评这么多年,从未见过有人能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等简单、朴素却又寓意深刻、意境悠远、大道至简的诗!” “哪怕平生只有这么一首诗,没有诗成镇国,也无所谓了!” “此诗,必将名垂千古!” “杜预,也必将名垂青史!” 许劭脸上的皮肉都在猛烈哆嗦,激动地声音也随之变形,带着难以抑制的颤音,一字一句道:“更难得的,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他颤声道:“老夫只能用八个字形容——穷极造化,神乎其技!” 最后,许劭声嘶力竭,几乎吼了起来:“五言绝句之最!” “五言绝句之最”。 如此考语,技惊四座。 嵩阳书院,人人呆滞。 月旦评办了这么多年,谁的作品,能得许劭许子将如此高的八个字的考评? 谁又能当得起“五言绝句之最”的考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杜预这首诗已然是五言绝句之最巅峰者、集大成者,无人能在艺术成就和才气成就上,超过这首诗。 中行乐却是气得脸上肌肉哆嗦。 他乃是镇国大学士,自然明白许劭的点评意思。 杜预这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更精巧的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杜预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成熟完美境界。 云雅激动难以自制,豁然站起,美眸灼灼,盯着杜预。 “原来,你不是江郎才尽!” “原来,你不愧为大唐诗仙!” “这次鹳雀楼文会,你这一首【登鹳雀楼】,却以千钧巨椽,绘下鹳雀楼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可谓冠绝天下、将我等之前同名之作,统统扫入垃圾堆!” “从此,这世上唯有这首,配得上【登鹳雀楼】,再无登鹳雀楼!” “公主,臣不服!” 中行乐脸色苍白,暴跳如雷,怒道:“云雅公主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仙气飘飘,才诗成镇国。哪里不如这小子的作品?” 云雅叹道:“中行乐,你对诗词的鉴赏,还远远不够啊。我诗词骑在飞鸟的背上,由上往下俯瞰尘世间。感觉整个大地,都被天穹包围起来了。地面上的黄河,一路向东,流入了中条山的断山口。” “我发挥出的想象力和才气能力,表面上看很优秀。可我还是完败给杜预。因为我的想象力,仅限于在骑鹤遨游上面。” 云雅幽幽叹息一声,崇拜看向杜预:“我受杜预那句启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才写出这首,骑在鹤背上,俯瞰地面的景色。杜预已经写过,我才是拾人牙慧并不新鲜。而我在景物描写方面的想象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提炼,则完全败给了杜预。” “而杜预怎么描绘鹳雀楼之高呢?” “他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他没说这楼多高,只说站在楼上,能看到黄河入海处的情形。那是几千里之外啊!” “他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乃是志在千里、洞悉万里之外。” “那更是侧目描绘的极致,诗词之美的巅峰。” 诚如云雅所言,当杜预脱口而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他的目光突然放的极其长远、极目远眺,看到了千里之外情形。 前瞻中条,下瞰黄河,中条山之外的群山,群山之外的平原··· 无一例外,都在他的目光所及、掌控之中。 杜预看到了什么? 他什么都看到了。 他看到了群山之中,逆种文人重兵包围的布置,看到了山坳之后密密麻麻的蒙元铁骑,看到了···· 深深潜伏在深山中的黄巢。 杜预如打游戏开了卫星天图,一切战场迷雾,都不复存在。 站在鹳雀楼上,他将敌人重重布置、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