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我代表范家商行,乐捐八千两。” 虽然士族们依旧满心不乐意,暗中抵触,但在王异代表王家明确态度后,他们也只好跟随,总是不再明面反对。 而田洪凤早已被杜预【悯农】感动地热泪盈眶。 他本就是贫寒出身,怜爱百姓,很是仁慈,推崇仁政。 看到杜预诗成传天下,【悯农】将百姓的悲惨、可怜描绘淋漓尽致,田洪凤内心的柔软,被狠狠激发了。 他慨然道:“杜预这首【悯农】,做得好啊。又一首诗成传天下,代表我大唐文人的风骨与仁善。如此面向百姓的私塾,乃是大好的文事、善事,我身为滁州学政与有荣焉,岂会反对?” “这样,我代表滁州学政和学宫,正式认可【儒学】的办学地位,并列为滁州正式私塾。允许【儒学】教授12岁以下孩童知识,并可参与童生试。” “什么?” 滁州士族,大惊失色。 田洪凤这大笔一挥,实际上给杜预的权力,大大高于士族的预期。 杜预要办的,只是一个蒙童私塾,限于十岁以下,还没有与科举相互衔接。 只要不跟科举挂钩,只是让百姓蒙童识字,士族其实无所谓,毕竟没有动他们的科举蛋糕。 但! 田洪凤却做了一个大胆的突破。 他不光将杜预可传授、教授孩童年龄,提升到12岁,更一举突破了历来公学、私塾垄断知识的壁垒,允许儒学的学生直接参与童生试。 这就相当于,只要参加了杜预【儒学】的平民学生,便可绕开现有私塾和公学,直接考童生,步入科举之路。 这跟正常私塾,已经别无二致。 “大人,这怎么可以?” 一个士族秀才,激烈反对:“这私塾传授的,并不是传统的【六艺】经典,既没有圣人之言,也没有先王之法,乃是违背我大唐、圣元传统的。这【弟子规】、【三字经】等,怎么能直接童生试?我反对!” “我也反对!” 一个士族举人脸色铁青:“若田大人一意孤行,要给杜预放行,我会去长安礼部,击闻登鼓,叩阍面圣,请太后和陛下圣裁,封禁【儒学】。” “就是。就算此人诗成传天下,就算百姓可怜,又岂能改变千载以来的传统?改变六艺在科举中核心的地位?” “六艺,乃是圣人精髓,不可更改。” 各派读书人,纷纷反对。 他们的脸上,很多还留着方才被【悯农】感动,涕泪横流的泪痕。 饶是如此,也丝毫不耽误他们激烈反对。 杜预暗暗叹息。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这些读书人,都是尝到科举制度甜头,取得人上人地位的人。他们一旦上去,自然要维护本阶层的利益,不允许普通百姓通过简单易懂的免费教育,进入科举之路。 哪怕只是最初步的童生试,也不允许。 哪怕滁州学政+琅琊王家+杜解元,滁州文事最有发言权的三大势力联手,也无法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者的观点——你杜预教书识字可以,普通平民孩子用儒家教材,参与科举,坚决不行。 说白了,这些出身各个学派的读书人,反对的本质是反对新生的儒学,反对弟子规、三字经代表的儒家思想。 他们出身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纵横家,他们信奉的是这些学派的圣人之言,不肯容纳新的学派,更不允许杜预的观点成为圣人之言。 杜预甚至感受到,滁州上空,多了数道威严的眼睛。 列圣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