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永乐盛世。
随着金榜上各国使臣来明朝朝贡的画面结束之后...。 一张明朝永乐时期的华夏疆域图跃然于金榜之上。 「所谓盛世,一个大大的疆土必然是必要条件。」 「永乐盛世,在疆域上,永乐一朝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至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里。」 「所谓盛世,也必然有强大的外交,如汉朝的丝绸之路,如唐朝的万国来朝。」 「万国来朝,均奉明朝为宗主国。由于当时的明朝有着先进的生产水平,经济贸易,成熟的政治体系,先进的火器装备等,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永乐一朝中,甚至有四位海外国家的国王跨越大海而来,其中有三位将自己的一切留在了明朝。」 「此外,永乐二十一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十几个国家的10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 「所谓盛世,也必然是和百姓息息相关,只有百姓们生活富足了,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盛世。」 「明朝经济,百姓富足,农业基本稳定,温饱已不成问题。在百姓们保证生活成本的同时,全国每年税粮高达三千万石,此外, 朱元璋所设立的军卫屯田的收入也高达二千三百多万石。」 「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此外。」 「此时的大明....也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出现....在江南地区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小作坊..不少百姓可以通过打工来增加一份额外收入。」 「所谓盛世,也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 「为了更好的镇守北方,你迁都北京,以九五之尊之身,直面异族。」 「迁都北平对于当时的大明非常重要,一个强大的王朝必然要离敌人最近。」 「军事上,你因为掌握军权而夺得皇权,深知军兵的重要。」 「为了加强京军,你在京师组建三大营。一是“五军营”,分为步兵与骑兵两个兵种。」 「二是“三千营”,主要是骑兵。」 「三是“神机营”,用火器装备起来的步兵军团。」 ......。 “明朝竟有如此庞大的疆域和军队...。” 刘彻一下来了精神。 “只可惜....此时的明朝版图中并没有丝绸之路!” “明朝疆域的最西边只到了哈密卫。” “这点,还是朕的少年将军更为出色啊!” 此时,刘彻因为霍去病打下的河西走廊而自豪。 ......。 刚开始看到金榜上大明的疆域如此庞大。 秦始皇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比他的秦朝....要大得太多了! 随后,秦始皇就迅速调整好了状态,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因为任何一位皇帝来到战国末年...都不会有他统一六国的功绩。 朱棣来了也不行....。 正当秦始皇为明朝的广阔疆域而感慨时。 就看到了那句“百姓富裕了,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盛世。” 这一刻,金榜上的话说到了秦始皇的心坎里。 “好,说得好,金榜之上的内容说的太好了,只有百姓们吃饱穿暖了,才是真正的盛世!” “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是真的盛世!” ......。 “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里。” 李世民又一次被朱棣的政绩给深深的震撼到了。 不到三十岁的李世民觉得自己一定要开疆扩土, 打造出一个不输朱棣的大盛世才行。 “你朱棣迁都北京,直面异族!我李世民又何尝不是?” “我国都长安,照样也是面对吐蕃冲击的第一道防线!”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也一样行!” ......。 “老四打下的疆土,居然比朕还要强大?” 朱元璋这一刻又一次被深深的震撼。 老四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同为皇帝,他知道要做到这一切太难了。 尤其是朱棣削了各路藩王之后,仅仅靠着自己一己之力撑起来大明的半边天! 朱元璋的眼光也不由得看了一旁的少年朱棣,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老四,这些年来,朕给你的关照实在是太少了!” “以后,朕会在这方面重点关注你的!” 刚刚被父亲教育过,这会还没有缓过神来的少年朱棣直接被朱元璋的这句话整的感动极了! 少年朱棣的内心狂喜。 “我朱棣终于是要熬出头了,古人诚不欺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爹,你放心,大哥,你也放心。等我朱老四当了太子,一定会对你们爷俩好的!” 少年朱棣拍着胸膛保证道! 闻言,朱标马上一脸懵逼的望向朱元璋。 “爹,你要立老四?所以父爱会消失的对吗?” 朱元璋同样懵逼,一巴掌打到朱棣的脑袋上。 “入你娘,朱老四,咱啥时候说要立你为太子了?” 朱棣挠了挠后脑勺,委屈道: “爹你不是说要重点关照我吗?” “对啊,重点关照!”朱元璋说道:“咱看你当个征北大将军挺好的,有你这么能打的儿子给我和老大父子二人打工....我觉得很欣慰啊。” “你觉得呢,老大?” 朱标立刻举起双手赞成。 “爹你说得对,征北大将军,非老四莫属!” 少年朱棣顿时傻眼。 “不是,为啥脏活累活都是我的...这不公平!” “大哥,在你面前,我总感觉自己不是爹亲生的!” “啪!” 少年朱棣又挨了一巴掌。 “入你娘的个朱老四,不是咱的种你能当上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