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姜维时期的内忧外患,穷兵默武!
【蜀汉立国之初的初衷就只有一个。】 【北伐,匡扶汉室!】 【蜀汉的国力很弱,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 【蜀汉的人力很少,是三国中最少的一个。】 【肯为蜀汉卖命的人,必然不是奔着建功立业,以及升官发财去的。】 【为蜀汉效力的只有两种人,心存大汉,想要匡扶汉室,扶持刘氏正统的人。以及,被逼无奈,扎根在蜀汉的世家大族。】 【你可以初步的理解为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 【荆州派,这个很好理解.....刘备在荆州以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组成的核心力量。】 【东州派,最开始刘璋手下用来对抗益州世家大族的武装力量,核心人员是法正,李严。】 【益州派,以益州本土世家大族为主的派系,比如黄权等人。】 【在姜维刚降蜀汉的这一时期,诸葛亮,赵云尚在,法正已无,荆州系占据主导地位,东州系辅助荆州系,益州系话语权最小。】 【这一时期蜀汉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北伐,匡扶汉室。】 【因为汉威犹在,以及蜀汉话语权统一的问题】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都能从曹魏那里抢到东西,每次都能够打的曹魏一愣一愣的。】 ...... 曹魏。 曹睿看到这里欲哭无泪。 “特么的,这诸葛亮不是打的曹魏一愣一愣的。” “他是把我打的一愣一愣的。” 曹睿看着匡扶汉室这几个大字就头疼。 “大汉已经亡了,认清现实好不好?” “就因为这几个字,你三天两头来闹事。” “愣是让我没机会杀掉司马懿你知道吗?” “你知道没有杀掉司马懿这对我曹魏的伤害有多大吗?” “比你诸葛亮五次我一愣一愣的伤害还要大。” 很显然。 诸葛亮北伐虽然不能够大范围威胁到曹魏争权。 却让曹睿很烦。 ...... 【姜维投降不久,赵云去世,诸葛亮培养姜维为接班人。】 【姜维在蜀汉平步青云,一直迁升到了平西将军。】 【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以后,蜀汉的话语权发生了一些变化。】 【仍旧是荆州派系最大,东州辅助,但是益州世家大族们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 【很明显,姜维并没有诸葛亮的履历和力量来凝聚荆州派和东州派。】 【这一时期,虽然北伐曹魏,匡扶汉室仍旧为蜀汉的国策,但是呼声却越来越弱。】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丞相蒋琬和费祎在位的这十多年里,姜维五次北征,每次带兵都不超过一万。】 【也就是说,此时蜀汉内部虽高呼反魏复汉...但也仅仅是喊喊而已。】 【这种情况在姜维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出现了转变...姜维的第五次北伐抓住了一个叫郭修的魏将。】 【为了活命,郭修投降了蜀汉,紧接郭修着在益州刺死了丞相费祎...】 ...... 看到这里。 费祎大吃一惊。 “不是姜维你什么情况,同朝为官,大家都是同事,你收降郭修是特么的冲我来的?” “我费祎特么的也是荆州派啊。” “蜀汉高层哪个不是我们荆州派?” “你弄我干嘛?” “你一个征西将军,我难不成把举国之兵都交给你?” 费祎越想越气、 郭修刺死自己这事。 费祎怎么看都不像是巧合。 这世界上哪来的这么多的巧合? ...... 【经过益州派十多年的改变...蜀汉从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三个派系变成了匡扶汉室和投降曹魏两个派系。】 【而且投降派占据主导到了很夸张的程度。】 【蜀汉有一个叫做谯周的散官,他曾对刘禅说,先主刘备,是准备大业,后主刘禅,是禅让大业。】 【刘备加刘禅,就是刘备建立好大业,再通过刘禅禅让给别人。】 【重点是,谯周说了这样的话屁事没有。】 ...... 蜀汉。 谯周这几句话给刘备几个人都看傻了。 “神特么刘备是创业的意思。” “刘禅是禅让的意思。” “合起来就是刘备建立一个国家,再通过刘禅把国家让出去。” 刘备忍不住了。 “这是什么逆天发言....还敢指着我儿子的鼻子说这话。” “来人啊。” “叉出去!” 张飞挠了挠头。 “哥哥,谯周在金榜的那个时空,怎么叉出去。” 刘备怒吼。 “朕说的是把刘禅叉出去。” “这国奸指着他的鼻子说这种话,他都不烹杀谯周。” “我要这阿斗有何用。” “我蜀汉就是亡在他阿斗不作为上。” “他不作为也就算了,舆论都不阻止的吗?” “叉出去!” “给朕叉出去。” 张飞无奈的看向几人身后正在斗蛐蛐的刘禅。 只好动手。 刚走两步。 张飞被诸葛亮拽住。 张飞回头。 诸葛亮脸都黑成张奎了。 诸葛亮也拿了一个长枪。 “来,我随你一起,把这阿斗叉出去。” 张飞:“......” 军师改行做将军了? ...... 东吴。 刚刚还嫉妒姜维上榜的孙权这会牙都要笑掉了。 “哎呦卧槽。” “这是什么剧情啊?” “曹魏还没打过来呢?” “蜀中人民就已经准备投降了?连这样的卖国言论都敢当着皇帝的面去说啊?” “离谱!” 看着这样的蜀汉,孙权只想说。 “浪漫,太浪漫了。” “蜀汉果然有蜀汉的浪漫,连亡国都是这么浪漫。” “哈哈哈哈,笑死孤!” “如果我东吴算是鼠辈,那蜀汉算什么?” “孤的东吴可没有这么不堪啊、” “居然都没等曹魏来打,自己都准备要投了?” “这叫匡扶汉室?” “这匡你妹的汉室?” “没人能在蜀汉投降前击败蜀汉是吧?” ...... 【面对逐渐丢失的斗志,姜维只能做出改变。】 【费祎死后,姜维掌握了军政大权。】 【于是,在接下来的第六,第七,第八次北伐,姜维都取得了大胜,这一度让姜维的影响力来到顶点。】 【姜维被刘禅封大将军。】 【为了扭转国内的舆论风波,姜维继续北伐。】 【然而第九次北伐,姜维却被邓艾所败,让本就微弱的国力再遭重创。】 【此时,谯周这位文学家再出创作,这个创作的名字叫做“仇国论”!】 【仇国论里的姜维被谯周描绘成了一个穷兵默武的反派形象,是阻挡了人命幸福的罪魁祸首。】 【仇国论迅速在蜀汉引起轩然大波,蜀汉百姓无不认可,甚至...蜀军将领高层人手一本...】 【连廖化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