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从1987开始

第1213章 永不缺钱

从1987开始 海冰玉 3559 2024-07-11 00:57
   在接下来的十来天里。   易飞和郑韵去了每个分公司或工厂。   丽飞公司在扩张之前,首先得把现在的公司正常运做起来。   他们向负责人系统传达了公司重新定位的管理思想,对生产设备、研发设备进行调研,准备升级改造,确定公司的研发、生产、质检、销售、售后的全新理念。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至少得让分公司的领导领会丽飞的文化、把公司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易飞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充分利用外资还没有涌向华夏的这几年时间,把丽飞公司各个分公司都打造成有独立研发能力、生产能力、销售网络的现代化企业。   九四年以后,汇率调整,大批外资进入华夏市场。   丽飞公司才能在各个领域具备竞争力。   这也是他接受妈妈的投资,对丽飞公司未来计划的项目匆匆上马的原因。   未来几年,正是企业发展的机会。   九四年以后,才是国内企业接受真正考验的时候。   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迎来抉择的时刻。   九四年以后的几年,不知道多少华夏品牌被外资不怀好意的通过合资、购买再束之高阁,最后消失。   不要以为外资进入华夏,是帮助华夏发展的。   很多企业、个人吃着华夏饭,还砸华夏的锅。   千方百计的阻碍华夏民族工业的发展。   易飞也想着这几年多赚钱,看能否能收购一些品牌。   几年后,事实证明,他想错了。   就算丽飞公司出更多的钱,人家也不卖给他。   当地领导也不同意。   因为丽飞公司本身最多算合资企业,钱没有外资的香。   真他么的是日了狗了。   外资低价收购了这些品牌,利用这些品牌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对这些品牌进行雪藏或打压,不进地任何投资,还无端提价,借机推广自己的品牌产品。   当自己的销售渠道完善后。   就完全抛弃这些国内品牌。   甚至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国内企业。   可是,想东山再起就太难了。   控制国内市场后,就找各种借口提价或变相提价,以谋取高额利润。   问题的关键在于。   很多品牌当初是被动合资的。   很多人认为国外的月亮都比华夏圆。   把所有目前的运营的公司全总调整完毕后。   郑韵说道:“小易总,这次公司可要投入不少的钱,可那几个承包的厂只有五年承包期,改造工厂环境我们已经花了不少钱,如果到时候不承包给我们,不是亏了。”   投资别的分公司、研发中心,她没意见。   她知道小易总的雄心壮志,反正他现在也有钱。   可是在那几个承包工厂上投资这么大,她觉得不妥。   将来不给承包是一个原因。   她也能猜到,这些承包的工厂也有那些厂领导的暗股。   每个厂再投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那还不如建个新厂算了。   那些厂领导的暗股,可不包括丽飞公司对现有厂房的改建和设备的升级。   “不承包就不承包呗。”   易飞无所谓地说:“五年后,我们有人、有经验、有技术、有市场,不承包我们就建新厂,怕啥,你不用担心公司没钱,我保证丽飞公司绝不会资金链断裂。”   他明白郑韵的意思。   五年后,下岗潮来临,国营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   有的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这些承包厂的人会不跟着丽飞公司,回到原单位去?   回原单位等着下岗?   估计没这样的傻子。   真不给承包,也不改制的话。   好办啊,带着人、技术到外地建厂,还能额外要点优惠条件。   那时候,关副府长就是关府长了。   估计他绝不会同意。   他要继续承包给自己,自己还不干呢。   那只能改制,让丽飞公司收购这些分厂。   也别指望丽飞公司花太多的钱,贵了我就建新厂了。   至于刑志东他们在承包厂有股份,那点钱易飞更看不上。   这几个厂的生产设备目前都不错,人家还把厂内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逐渐调到这些承包厂,老弱病残全收回了厂里。   凭什么?   还不是为了那点钱。   几年时间,丽飞能打造出一只年富力强的研发、生产、销售队伍可比那点钱宝贵多了。   就说电子管厂吧。   娄松江把前几人分配到精密机械厂的六名大学生、四名大专生、十名小中专生、一批技校毕业的年轻人全调到了电子管厂。   还把一些超过五十岁,又没啥特长的工人调回精密机械厂。   大大提高了电子管厂的技术能力。   娄松江还承诺以后的几年,陆续向电子管厂输血。   叶瑛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以前,电子管厂能搞研发的就她和袁立忠,加上几个打杂的老师傅。   袁立忠对技术把控很严,他就想把电子管技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精密机械厂前些要的大学生中也有学电子管相关专业,他却一个不要,只能留在精密机械厂。   现在,这些人全部调到了电子管厂。   研发中心一下子扩充到一二十人,而且多少都有些工作经验。   小易总虽然掌握电子管最新的技术。   可是,那只是理论上的,总得有人干活,做实验,把理论转变为商品吧。   现在,有人了。   这些人的档案都在精密机械厂。   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袁立忠也完全变了。   过了年,他和叶瑛研究出一款新型的电子管,无论是材料、工艺都是国内没有的。   其实也不算研究。   叶瑛直接拿出了设计图纸,上面材料、工艺都写得清清楚楚。   直接加工调试即可。   叶瑛告诉他,他可以写篇文章,署名他写第一位,自己第二位,小易总第三。   袁立忠有点不好意思。   毕竟在这个项目上,他寸功未立。   可是他也知道,这篇文章一旦发表,他在国内电子管行业地位将升一大截。   叶瑛告诉他,小易总说过,丽飞公司要培养一批专家学者,您本来就是专家,小易总要把您打造成电子管行业首屈一指的专家,以后,我就是您的学生。   相处一段时间,她也没那么讨厌袁立忠了。   水平还是有的,就是功利心有点强。   这个也不算太大的缺点,谁没点自私心呢。   袁立忠是三月份写的这篇文章,没想到,四月份就收到国内最有权威的电子管期刊的来信,那篇文章被录取了,而且五月份就发表。   这让袁立忠有点意外。   一般期刊杂志,就是录取你的文章能在一年内发表就不错了。   尤其是知名期刊,人家一年的内容都排好了。   哪有隔月就发表的。   他相信,绝不是编辑因为他在电子管行业中那微不足道的名气。   他为什么从海城电子管研究所跑到临东。   就是因为,他觉得在海城,没有出头之日。   回老家时,正好临东市府有意在精密机械厂组建电子管车间。   袁立忠跑去问叶瑛。   叶瑛轻笑着说,套句小易总的话,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她在该期刊做了一年的广告宣传,并承诺以后每年都会做,又没有几个钱。   袁立忠就彻底服了。   闲暇之余,真的做起了叶瑛的老师。   他知道,那个电子管的技术不是来自叶瑛,而是来自小易总。   叶瑛的专业是自动化控制,学的是电子和机械,对电子管其实所知了了。   袁立忠觉得,自己都快六十了,收叶瑛这个学生也不错。   将来,以现在的电子管人员为班底。   再引进一些人才。   易飞相信,五年以后,丽飞电子管公司研发心中,定能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电子管研发基地。   因为,他连三十年后的电子管都清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