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拍一部以黄晶晶为主角的电影的话,那这部片子一定会相当无聊透顶的。 没有上班、不用上学、没有结婚、没有约会的日子,类似于这样的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她就坐在窗边,陷入了看——发呆这种无限循环。无所谓时间流逝得快或者是慢,在这种时候,时间就仿佛停滞了一样。 跟着停滞的还有什么呢?时间仿佛在此处扯开了一个口子,黄晶晶这么忽地一下子钻了进去。这一种既在时间里、又在时间之外的感觉,甚是奇妙。她拿起画笔,正要画画这时,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她心里莫名一紧。一看来电提醒,是李婉婷。 听着李婉婷在电话里歇斯底里倾诉了几分钟之后,黄晶晶忽然挂掉了电话。 任何关于此类电话内容的描述,或者是相关事件的陈述,都能够引起她生理性的不适。在一些特殊的时候,她无法克制、无法忍耐。这种时候,唯有将之屏蔽掉,才能够避免更加激烈的、波及更广争吵。 婚姻到底是什么呢?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想说话时可以与之说说话,在感到害怕无助时可以抱一抱,在无聊乏味时可以与之逗乐,在累的时候可以使唤依赖一下,这些,仍然是存在于她的想象当中,那种婚姻生活的理想场景。如果要对这一切长话短说的话,就是,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从头到尾,总有另一个人始终看着、注视着,见证着此生,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内心感到安稳踏实呢。除此之外的烦恼,也必定都是些庸人自扰。 然而想象终归只是想象而已。 在真正步入婚姻之前,所有的设想,都只是凸显着它足够梦幻、过于美妙的一面。事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真的明白。 而且,这种种设想,均基于一个前提,即,婚姻乃必需品。 截止到我们这代人,情况仍然如此。适龄、然后结婚,大家都这么干。日常的生活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前提之上的。以此为基础,夫妻二人同时上班挣钱,老人绑定在一起、带小孩,这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人生安排。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细节性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比方说,在其他一些家庭事务上,夫妻双方也能够共同分担吗?下班以后,孩子们的功课谁来辅导呢?晚饭谁来做呢?吃过晚餐之后谁来洗碗呢?老人白天带小孩非常疲累,而导致积压下来的家务谁来做呢?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一种夫妻双方靠谱、老人健康状况尚可的理想情况之下。——除此之外的更多情况,又得是说来话长了。家庭生活的基本内容,正在于此。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天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正在于此。 在另外一些情况里,男主外女主内的形式也凸显了出来。时代在改变,丈夫们也正在开始对妻子们不上班这件事多出了许多抱怨。作为平等的家庭成员,一人在外奔波,另一个人却终日躲在家中的安宁港湾,想想这也是多么的不合情理。然则,上一代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一个问题的呢?作为平等的人类,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怎么竟往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反正现在,周遭的声音主要是在强调,妻子们对于整个家庭的幸福如何至关重要、如何肩负重任。妻子们怎样做,才能让她们的家庭过得更幸福呢?不幸福的根源在哪里呢?寻求绝对的幸福,可能也是一种狂妄呢? 当然,以上也都是后话了。 黄晶晶盯着她的画布,上面空空如也。她试图找回李婉婷打来电话之前的那种状态,然而却没有办法假装那一通电话没有存在过。 对于李婉婷和黄光荣的婚姻模式,她这几年以来可以说已经是相当的适应了。但是适应归适应,这只足够让她不再像从前一样过多地被二人的糟糕情绪感染、波及。仅此而已。如果说更进一步,要她以后也结婚,然后过上像这样千篇一律的婚姻生活的话,那她不认可、也不接受。适应是一回事,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话说回来,把时间用于相亲,显得荒唐了吗?那么,要怎样消耗时间,或者说,在时间中自我消耗,才值得,才不是浪费?然而现在,摆在她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也不是这一类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不想结婚的话,为什么还要继续去相亲呢?如果只是出于安抚父母的情绪而去相亲的话,那对于相亲的对象而言,是在耽误他们的时间吗?公平吗?——在所有诸如此类的问题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只是出于安抚他们的不耐烦和愤怒而结婚的话,这个婚当真可以结吗? 一直不结婚的情况,她能够想象得出来,而且不敢继续朝着这个方向上继续想象下去了。因为继续下去,是越来越黑暗的死胡同。另一种情况,结婚了以后的情况,她却不能够想象得过于具体。因为,其实内心还抱有一丝侥幸:万一,和他们的不一样呢?有时候,也许是所有时候,幸或者不幸的源头,皆在于此。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就再好好地、冷静地想一想吧,一个人他只要在这世上还活着,说到底,就仍是无所依凭的。那些来自于家人、朋友的依靠,可以去依靠,却并非是一个终极安全所在。就像她这样,一个人始终在心内奔波,没有听从来自于心里面的声音的诉求,所以所求的一切注定皆是徒劳。所以,这里也不像一个安身之所。那么,哪里才有呢? 有时候,就连周围的空气仿佛在下一刻钟、在短暂片刻的极平静之后,也将要分崩离析。还有什么是始终、绝对不会崩溃的呢? 还是不要一个人硬钻牛角尖了吧。还是站起身来,走出门去,随便逛逛吧。